摘 要:家書史料集中體現(xiàn)了時人愛家愛國的深厚情懷。初中歷史教學中引用家書史料,能夠體現(xiàn)時人真實的情感,有利于在真實中洞察家國情懷;能反映時人具體的行為,有利于在細節(jié)中豐盈家國情懷;能夠彰顯強烈的愛國主義,有利于在情感中體認家國情懷。
關(guān)鍵詞:家書史料;家國情懷;歷史教學
家國情懷是歷史的核心價值觀,是歷史價值教育的根本歸宿。徐藍在《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設(shè)計》一文中指出“家國情懷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民族,乃至整個人類前途和命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睆闹袊糯非蟆盎叶蓢钡摹凹覈惑w”理念到近現(xiàn)代以來人們常說的“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都集中體現(xiàn)了家與國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愛家、愛國,把愛家和愛國有機統(tǒng)一的深情大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探討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理論和實踐頗豐,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挖掘教學資源,諸多有見地的論述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但這些研究很少從創(chuàng)新歷史史料的角度切入,亦乏利用家書史料浸潤學生家國情懷的相關(guān)嘗試?;谶@一思考,文章嘗試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家書史料浸潤學生家國情懷進行初步探討來豐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研究。
家書就是家中的親屬之間(包括友人)交流信息、傳遞感情的文字。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親屬之間通過家書傳遞感情的傳統(tǒng)持續(xù)不衰。在中國古代,有歐陽修的《與十二侄》、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文天祥的《獄中家書》,家書在正家風、敦世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以來,國家日益衰落,外患日逼,家書成為國人報國從戎、抵御外侮的情感抒發(fā)渠道。如《與妻書》《梁啟超家書》等。新中國成立后,家書體現(xiàn)了國人對國家日新月異的由衷贊譽,其間包含深情、由心而發(fā)的真實情感,凸顯了個人對時代發(fā)展的高度認同。如著名的《傅雷家書》。
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手機、電子郵件、微信等的廣泛使用,家書快速地湮沒于歷史舞臺。許多單位和個人開始了搶救家書、全民讀信等的家書征集和弘揚的工作?!缎胖袊贰兑娮秩缑妗贰兑环鈺拧返日Z言文化類節(jié)目的熱播,讓家書史料大量面世,也體現(xiàn)了大眾對一封封充滿真情實感的家書史料的深情眷戀。然而可惜的是,在歷史教學中,對于史料的選取,往往采取宏觀的歷史敘述,家書史料的運用還沒有引起一線教師的足夠重視。文章認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家書史料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對體現(xiàn)歷史的真情實感、浸潤學生的家國情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一、 在真實中洞察家國情懷
史料可以分為有意史料(bewusste Material)和無意史料(unbewusste Material。有心的托載,屬有意的史料。無心的表白,為無意的史料。概言之,作者為了左右別人的認識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稱為“有意史料”;人們在沒有上述主觀故意的情況下形成的史料稱為“無意史料”。如出版于1938年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該書由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審定,斯大林親自撰寫了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全國黨史教材,該書是為了推進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shè)而撰寫,明顯屬于“有意史料”。所以,公告、名人日記、歷史著作等公開發(fā)表史料,往往具有較強的政治性與目的性,在歷史教學中引用這類史料,一定要經(jīng)過考證。與作者有意為之截然不同的是,家書史料明顯屬于“無意史料”,一則家書史料具有私密性,屬于親人之間的秘密交流,無需公開,因此無需在字里行間大行修飾;二則家書史料是親人之間真情實感的直接流露,“家書就如拉家常,說真話,說貼心話。不必造作,無須夸張,無所掩飾,用不著說套話、說大話,用不著玩名詞、玩概念,直抒衷腸,徑直而發(fā),樸素無華,性情所致,信手為之。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誠懇可信;是內(nèi)在志向的如實寫照,親切感人?!本C上所述,家書史料之“真”,概有兩端,一為真實,二為真情。
二、 在細節(jié)中豐盈家國情懷
教材中宏大的歷史敘事,很難讓家國情懷直抵人心。家書史料能夠?qū)⒑甏蟮臍v史敘事與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其間既有對國家民族的思考,也有具體的細節(jié)呈現(xiàn),正是這一個個具體的細節(jié),讓個人的家國大義變得細膩豐盈,深入人心。
在講述八上第21課《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時,課本上提到了在太行山上堅持抗戰(zhàn)最后英勇犧牲的八路軍將領(lǐng)左權(quán),他的家書為我們細致地呈現(xiàn)了八路軍戰(zhàn)士在艱苦歲月里的堅守和自信。1942年5月22日左權(quán)在給妻子劉志蘭的信中寫道:
此間一切正常,惟生活則較前艱難多了,部隊如不生產(chǎn)則簡直不能維持。我也種了四五十棵洋姜,還有二十棵西紅柿,長得還不壞。想來太北(女兒名)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真是快樂??上齻€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摘編自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編《抗戰(zhàn)家書》
左權(quán)的家書反映了敵后戰(zhàn)場的艱苦生活和抗戰(zhàn)部隊的自力更生,同時也寄托了對妻子女兒的思念及夫妻間的相互鼓勵。這些細節(jié)呈現(xiàn)讓我們了解了革命先烈在艱苦歲月里的堅守、堅定和柔情、細膩。
在抗戰(zhàn)家書中還有這樣一封信,是趙一曼寫給兒子的: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
趙一曼,21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3軍1師2團政委。在被日軍逮捕后,經(jīng)歷嚴刑拷打依然堅貞不屈。但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唯一的、還不到8歲的兒子?!缎胖袊饭?jié)目中劉濤的朗讀感人肺腑,聽者都難過地流下了眼淚。日軍侵華的暴行,給中國人帶來了多么痛苦的民族記憶!就是在這樣的母子陰陽相隔,生死離別之際,我們的烈士趙一曼,依然“用實行來教育”兒子,體現(xiàn)出了抗日烈士們堅定的革命信仰。這樣的信念,這樣的細節(jié),會內(nèi)化到學生的血液之中,激勵每個學生繼續(xù)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三、 在情感中體認家國情懷
體認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其他史料有所不同的是,家書史料充斥著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其間不僅充斥著對家人的真摯情感,也更多表現(xiàn)了對國家的深情厚愛,把家書史料引入歷史教學中,讓學生在被一封封家書感動的同時,也被其間的愛國主義情懷所感動,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振,在情感深處深刻認同愛國主義。近代政治家梁啟超先生經(jīng)常通過家書的形式告訴自己的子女要熱愛自己的國家,這種家風對子女影響深遠。有人曾問梁思禮先生:你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愛國。父親生前曾說過,‘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后可以用大事。這一句話,支撐了我一生的追求?!?/p>
體認家國一體。家國一體是中華民族深厚的精神底蘊。家是國的基礎(chǔ),國是家的延伸,“小家”同“大國”同聲相應(yīng)、緊密相連,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家國一體的精神直接反應(yīng)在家書史料中,很多家書表達了個人主動融入國家,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結(jié)合的家國情懷。在講述八下第4課《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我引用了1955年李振華給父親的家書,來表達那個時代個人和國家緊密相連的愛家愛國情懷。李振華寫道:“你信談道咱們賣給國家余糧七百斤,這是應(yīng)當?shù)?。國家正在建設(shè)之際,特別是重工業(yè)建設(shè)需要更多的資金和糧食供應(yīng),解決工廠工人和國家軍隊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保證?,F(xiàn)在這樣做,今后更應(yīng)該繼續(xù)積極做下去,對個人有利,對國家有利?!笨梢?,從家書史料入手,更容易引導學生感受歷史上個人和國家的關(guān)聯(lián),家國一體的認同感油然而生。
體認舍家為國。家國情懷雖然強調(diào)家國一體,但更重要的強調(diào)愛家愛國的大格局。最深沉的家國情懷,當屬在面對取舍時,很多人舍棄“小家”為“大家”的民族大義。這種有選擇的、基于民族大義的深沉家國情懷,在家書史料中出現(xiàn)的最多、表現(xiàn)的最深刻,也最能打動人心。在學習《辛亥革命》第一子目“革命志士的奮斗”中,我以同學們所熟悉的林覺民的《與妻書》作為導入,選取其中經(jīng)典片段,與學生一起感觸革命先烈最深沉的家國情懷:
林覺民《與妻書》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蔽岢湮釔廴曛模煜氯藧燮渌鶒?,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這封家書,深情款款。文字優(yōu)美瑰麗,情感悲抑糾結(jié),問世100年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珍貴的文獻之一,享有“20世紀最美情書”的美稱。只要細細品讀,所有同學都會為之落淚。林覺民出生在福州一個大戶人家,家境優(yōu)渥,且長相英俊,聰明才智,與自己的妻子情意纏綿??墒牵?911年4月的一天晚上,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他給自己懷孕的愛妻寫下了如上一封絕筆書。我非常的愛你,可正是因為愛你,才使我有了勇于就死的勇氣。為什么呢?自從遇到你之后,便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而現(xiàn)在“遍地腥云,滿街狼犬”,有幾家能夠如此呢?我所作的一切是犧牲自己,“為天下人謀永福也?!闭饧視?,可以感受到林覺民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切意,也更加體現(xiàn)出林覺民堅定的革命信念,他舍“小家”為“大家”,勇于赴死,此情此景,無不讓人為之動容。
參考文獻:
[1]黃人望,柳詒徵,李季谷,等.史學研究法未刊講義四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72.
[2]劉向紅,許燕.家書的文化意義與審美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
[3]劉東.近代名人文庫精萃 李鴻章 胡林翼 張之洞[M].西安: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2012:100.
[4]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主編.家書抵萬金[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64.
[5]薛瑞漢,龐建國.梁啟超[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49.
[6]張丁.小家書折射大時代[J].黨的文獻,2012(2).
作者簡介:郭碩,廣東省佛山市,佛山市南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