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濤 謝紅 袁競峰
在大型建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返工往往難以避免。它涉及人員多且范圍廣,形成原因復雜。同時,大部分返工都會對整個建筑項目的目標完成產生負面影響,并且造成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進而演化成嚴重的社會事件,由此引發(fā)的社會風險對大型建筑項目造成嚴重威脅,并影響項目所在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因此,探究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社會風險,意義重大。
背景與研究現狀
一般情況下,建筑業(yè)都是各個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驅動力,是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產業(yè)之一。住宅、醫(yī)院、學校、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造,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建筑業(y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造活動變得更為復雜,而這種復雜性造成的工程問題日益突出,如項目交付成本高、工期延誤、質量缺陷和材料浪費等,建筑業(yè)因此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返工是造成建筑業(yè)一直面臨工程績效低下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對建筑項目中返工的原因和返工對建筑項目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雖然研究者在返工對工程績效的影響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在返工對建筑項目產生負面影響的結論上是一致的。以往的研究表明,返工會造成項目總成本增加5%。
經濟成本和項目工期是最直接也是最好衡量的兩個因素,但實際上,返工造成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尤其是大型建筑項目,具備投資大、主體多、周期長、難度大等特點,使得返工的風險大大增加,并且會進一步引發(fā)社會風險。當返工發(fā)生時,無論造成的是成本增加還是工期延誤,都會引發(fā)參與主體之間的諸多矛盾與糾紛,從而致使群體性事件時有發(fā)生,給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隱患和障礙。
但是,目前關于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引發(fā)社會風險的相關研究較少?;诖?,本文將從返工社會風險的定義出發(fā),分析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原因及責任主體,進而剖析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并針對社會風險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
返工社會風險的定義
雖然國內外很多研究都給出了返工的定義,但是由于返工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其中比較典型的定義是:返工指由于工程不符合合同、規(guī)范、業(yè)主需求,或由于設計/施工變更及施工錯誤導致的一系列糾偏工作。
雖然返工的定義在理論上較為簡單明了,但在實際施工中,不同主體所參與的工程工作不同,返工的具體內涵存在很大差異,由此造成不同主體的關系各異,使得項目管理難度大大增加,社會風險由蘊含轉向爆發(fā)。一般來說,社會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自然現象、生理現象或社會現象等對人的生命安全和社會財富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進而可能造成社會沖突,影響社會秩序和社會穩(wěn)定。
因此,本文將返工社會風險描述為: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工程的缺陷問題、質量問題、不合規(guī)問題、與合同不一致問題、設計變更問題、修復整改問題等導致二次施工,由返工自身、管理、技術、后果等引發(fā)的,對相關方產生較大影響的,造成社會沖突或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的不確定性。
返工的原因及責任方
引起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原因紛繁復雜,國內外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不同類型建筑項目的返工原因進行了研究。
從參與主體的角度看,大型建筑項目的返工與參與主體的決策行為密切相關。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是大型建筑項目實施過程中最主要的三大主體。其中,與建設單位相關的返工原因中,最主要的是溝通協調問題和工程變更,其次是建設單位的合同文件管理和趕工需求;而不能夠充分理解建設單位需求從而使得設計施工圖紙達不到建設單位要求則是設計單位造成工程返工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專業(yè)矛盾、設計漏項和錯誤及可施工性是造成施工階段返工的主要原因。與施工單位相關的返工的主要原因有現場管理問題、溝通協調問題、專業(yè)施工能力問題、施工方法問題、質量管理問題、施工工人問題等。大量的案例研究還發(fā)現,建設單位是引起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最主要責任方,而施工單位則是引起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第二大責任方。
從建筑類型的角度看,研究者有如下發(fā)現。
(1)領導的溝通能力、工程特征和管理能力、施工計劃和工期、材料設備供應、人力資源是造成工業(yè)工程類項目返工的五個重要原因。
(2)建設單位要求變更、設計階段項目信息溝通不暢、信息技術使用不充分、現場管理問題、施工單位的施工問題是造成基礎設施工程類項目返工的五個重要原因。
(3)設計錯誤或變更、溝通協調能力不足、施工材料供應問題、監(jiān)管能力不足或缺失、施工工藝質量差、工人施工技能問題則是造成住宅建筑類項目返工的五個重要原因。
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
項目建設者都認為返工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是一個無法避免、必然發(fā)生的問題;而大型建筑項目自身具備的特點,更增加了其實施過程中返工的風險。如前所述,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是造成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兩大責任方。當返工風險發(fā)生時,必將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的矛盾,這種情況下的責任劃分不清必將引起參與主體間的利益沖突,進而引發(fā)群體事件,使得負面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本文通過對來自華律網、找法網、360doc個人圖書館、百度文庫、東方資訊的相關案例進行研究,如表1所示,從責任方的角度分析了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
在大型建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扮演項目投資者和產權擁有者的角色,負責對項目進行全過程把控。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通過工程承包合同建立委托代理關系,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通過設計合同建立委托代理關系,因此建設單位應在大型建筑項目實施過程中承擔溝通協調的責任。但是我們通過案例發(fā)現,在與建設單位相關的返工原因中,由于建設單位的溝通協調而產生的問題是導致返工的最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導致返工引發(fā)社會風險的最重要原因。
當大型建筑項目發(fā)生返工時,由于沒有及時明確導致返工的責任方,從而當面對因此導致的工期拖延和成本增加兩大主要后果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必將產生利益沖突。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建設單位往往是拒絕結付尾款,或者要求施工單位給予賠償;而施工單位拿不到尾款,就無法按時支付建筑工人工資,便會聚集建筑工人進行群體討薪;有的施工單位負責人在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和建筑工人索要工資的雙重壓力之下,走投無路,被迫跳樓;還有建筑工人在返工時為了不耽誤工期,熬夜加班,最終卻拿不到工資,極度不滿,居然將已經建成的項目拆除,并哄搶建筑材料;等等。
可以說,這些過激行為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給社會帶來了不必要的恐慌。并且,最新的研究也證實了工程事故的發(fā)生率與返工顯著相關。大型建筑項目的返工會導致加班,并耗費諸如勞動力、設備、材料等形式的額外資源,這一過程無疑也會增加社會風險的發(fā)生率。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案例研究發(fā)現,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主要集中在誰該為返工造成的成本增加及工期延誤這兩大后果負責。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從根源上預防大型建筑項目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即降低大型建筑項目返工的風險,這也是近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試圖解決的問題。
其次,社會風險形成的前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風險因素應被扼殺在搖籃里。在大型建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相對于事后的控制,事前的協商成本更低,社會效果也會更好。也就是說,當大型建筑項目發(fā)生返工時,應該及時找出導致此次返工的具體原因并明確造成此次返工的責任方,由相應的責任方承擔返工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誤的后果。要避免事后其他事件的疊加復合影響,否則難以明確責任方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及引發(fā)社會風險。
最后,大型建筑項目的從業(yè)者尤其是管理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因返工引發(fā)的社會風險的巨大危害性,努力掌握社會風險科學管控的方法,消除引發(fā)社會風險的各種隱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