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定市附城街新樂中心幼兒園 梁小惠
幼兒天真爛漫,他們沒有明辨是非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缺乏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而這些能力都是在老師或父母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幼兒園的學習,是他們人生之路的啟程,也是打開學習之門的鑰匙。因此,不能以孩子還小為由,忽視孩子的教育。幼兒園教師要盡力為幼兒創(chuàng)立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環(huán)境,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各種良好習慣,開拓幼兒的思維,讓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人。
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園的教育無非是讓孩子唱唱跳跳、認一認簡單的漢字、背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詩文、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玩游戲。這樣的家長未能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在他們眼中,幼兒在學校的任務確實不重,只需要認認字,背背詩,然后“玩”就好了,但這樣卻忽略了幼兒園教學的本質,不在于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啟發(fā)孩子智力。相關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是開發(fā)智力的最好階段,錯過這一階段,智力的開發(fā)便是難上加難。在“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他們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在看似簡單的過程中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也在和其他孩子做游戲的過程中克服孩子認生、膽小、或過于爭強好勝的性格問題,讓孩子培養(yǎng)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當代社會,競爭無處不在。不少家長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要求,對幼兒園的選擇幾近苛刻,幼兒園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有充足的學習資源,能讓孩子學會額外的技能,最好能讓孩子的成績接近滿分。一些幼兒園承辦方為迎合家長,提高在同行之間的入學率,設定超過孩子接受能力的課程及不合理的啟蒙教育,這種做法無異于拔苗助長。忽視了幼兒園最應該做的是啟發(fā)孩子的天性,培養(yǎng)他們對于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不是過早灌入超過接受能力范圍的知識。
當下,不少的幼兒園因為教師人數(shù)有限,外出學習和接受培訓時間過短,缺乏教育及指導幼兒的相關經驗,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與時代脫離。滯后的教育理念,落后的教育方式,自身技能的缺乏,讓他們面對幼兒的教學時應付了事,教學方式簡單直接,孩子也便釋放天性,隨心所欲。課堂缺乏吸引力,幼兒對簡單沉悶的課堂沒有絲毫興趣,甚至產生哭鬧等抵觸情緒,幼兒連最基本的技能都無法掌握,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更是紙上談兵。老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孩子在幼兒園無法接受到正確先進的教育,阻礙了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在我國的部分地區(qū)。教育相對滯后,有的幼兒園甚至只有一兩名老師。然而幼兒園的教學不同于家庭教學,在家中,孩子受到的關注度較高,錯誤的行為方式可以得到及時糾正,在幼兒園,老師因為管理學生過多,難免存在疏漏,致使孩子的行為習慣得不到很好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軌。當下,部分幼兒園因設施不全,資金不到位,無法提供充足先進的設備,對于幼兒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安全為上,讀書認字的地步。
幼兒對外界的學習大多通過模仿,要想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及家長便要做榜樣。比如你讓孩子不許隨地丟垃圾,飯前要洗手,待人要有禮貌,那么幼師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便要起好帶頭作用,首先做好這些細微之事,讓孩子感覺到這些規(guī)則是人人都必須要遵守的,這樣他在潛意識中也會學著去這樣做,漸漸的,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形成了。如果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口頭,耳提面命,讓孩子做到這些要求,自己卻未起到帶頭作用,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付諸行動,那么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困惑,更是習慣養(yǎng)成路上的絆腳石。孩子會對老師所教內容產生迷惑,他們不知道老師教的和老師做的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而自己又該是按老師教的做,還是照貓畫虎,跟著老師一起做同樣的行為。老師作為在孩子心中權威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做一個合格的帶頭人。
幼兒園教學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是養(yǎng)成教育。初高中的孩子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知識、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幼兒則不同。他們的一切行為還沒有形成習慣,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老師不能按照對待初高中的孩子一般對待幼兒,而應該要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教學。幼兒的天性是玩,那么老師在課堂上便不能口若懸河、濤濤不絕的講授知識,老師可以將孩子們分組進行輔導,也可以因材施教,單個進行輔導。幼兒在課堂上,可以有選擇性,通過老師提供的各類課堂道具進行探索式學習。老師提供教學方式,幼兒自己選擇是簡單描摹一些物體,還是搭積木,看小人書。以幼兒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則輔助孩子們去挖掘學習課堂的知識。比如給幼兒讀故事書幾乎是每個幼兒教師都會做的事,然而怎樣去讀,讓幼兒的接受度更高,學到更多的知識,便是一門技術活。老師不能從頭讀到尾,可以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分角色來演繹其中的高潮情節(jié),或是核心部分,讓幼兒感同身受,體驗主角的悲歡離合。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能強調答案的唯一性,要啟發(fā)孩子天性,幼兒在課堂上的見解如果合理,富有創(chuàng)新和想象力,那么老師要給予好評,不能扼殺幼兒的想象力。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幼兒園教學中,老師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幼兒要自己穿衣,飯后要主動收拾餐具,看見教室擺放不整齊的桌椅,要主動去幫忙整理,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及責任心。課堂上的動手操作,如積木拼搭,簡單模型的拼接,孩子可以自己完成,老師進行指導,但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操作,鼓勵幼兒動腦思考,勤于練習。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幼兒便不會形成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同時,會更加留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幫助。同時,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也會慢慢養(yǎng)成,變得有能力面對開放式環(huán)境。
不管是誰,都希望自己的想法,成績被他人肯定。對于幼兒更是如此,孩子們渴望被人肯定,尤其是和他們朝夕相處的老師,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會激發(fā)孩子將事情做好的決心。一套完整的獎懲制度,是對孩子成績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的鞭策。上過幼兒園的人或許對老師的小紅花印象深刻。的確,成年人眼中,小紅花微不足道,可是于孩子而言,是對他們正確處理事情的獎勵,獎勵的小紅花越多,孩子的動力越大,未受到獎勵的同學也會以這些同學為榜樣,整體形成積極向上,勤學好問的良好學習氛圍。幼兒園教師在設定獎懲制度時,要注重科學性和有效性,制度要切實可行,不能華而不實,要讓班級中全部的孩子都參與進來。老師讓獎懲制度公正嚴明的進行,才會達到以獎懲制度督促幼兒學習的初衷與目的。
幼兒園是孩子走向新世界的大門,如何在幼兒園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及思維方式是當下面臨的重大問題。幼兒園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及時總結,查漏補缺,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他們的好奇心,開發(fā)他們探索世界的能力,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