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趙 濤,方清玉,康文玉,王代嬌,張玉琴
(1.云南省婦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guī)劃所,云南 昆明 650022)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損害肝臟的病毒感染性疾病,HBV主要經(jīng)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嬰及性接觸傳播[1]。HBV感染廣泛,呈世界性流行,全球每年死于乙肝的人數(shù)達78萬,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人數(shù)多達4億[2]。
乙肝血清學五項的檢測可判斷有無乙肝病毒感染和有無免疫力,五項血清學指標不同的組合模式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根據(jù)王德林[3]的研究,共有32種組合模式。將HBsAg、Anti-HBc、HBeAg、Anti-HBe中1項或以上的指標陽性均視為HBV感染。
本調(diào)查將2019年云南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qū))的8~23月齡嬰幼兒作為調(diào)查對象,分析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及檢測結果,以了解目前云南省嬰幼兒乙肝病毒的感染現(xiàn)狀及乙肝疫苗接種情況,為婦幼工作健康服務內(nèi)容提供依據(jù)。
云南省16個州(市)所轄129個縣(市、區(qū))的8~23月齡嬰幼兒為目標兒童,以每個縣(市、區(qū))為單位,分8個年齡組,即:8月齡、9月齡、10月齡、11月齡、12月齡~、15月齡~、18月齡~、21~23月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按不同年齡組抽取共8~23月齡嬰幼兒7 500名。
根據(jù)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進行抽樣。云南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qū))每個縣抽取不同的3個調(diào)查鄉(xiāng)鎮(zhèn),再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抽取不同的9個調(diào)查點(即行政村或居委會或社區(qū))進行調(diào)查。共抽取了387個鄉(xiāng)鎮(zhèn)的1 149個調(diào)查點。再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調(diào)查對象。
統(tǒng)一對調(diào)查人員進行培訓,并采用面對面問卷調(diào)查方式收集包括調(diào)查對象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免疫史等相關基本信息。
采集調(diào)查對象靜脈血3mL,在當?shù)貐^(qū)縣級疾控中心(CDC)進行血清分離后再檢測,HBsAg、Anti-HBc中1項或以上指標陽性,標本送云南省CDC實驗室復核。
采集的血清樣本統(tǒng)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上海科華試劑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來檢測HBsAg、Anti-HBs及Anti-HBc血清學指標。
利用EPI Data 3.02建立數(shù)據(jù)庫,調(diào)查表所有信息經(jīng)審核無誤后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一起錄入數(shù)據(jù)庫。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軟件進行圖表制作和分析統(tǒng)計。樣本率的分析用卡方(χ2)檢驗,其中理論格子數(shù)小于5的用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調(diào)查共篩選出目標兒童7 500名,其中男孩3 882名,占51.77%,女孩3 618名,占48.23%;鄉(xiāng)村6 901名,占92.01%,城市599名,占7.99%。HBsAg陽性率0.28%(21/7 500),Anti-HBs陽性率88.33%(6 625/7 500),Anti-HBc陽性率11.16%(837/7 500)。乙肝疫苗免疫史:全程接種三針劑的占96.73%(7 255/7 500),接種兩針劑的占2.51%(188/7 500),接種一針劑的占0.29%(22/7 500),免疫史不詳占0.47%(35/7 500)。首次接種及時率為80.99%(6 046/7 465)。
血清樣本檢測7 500份,檢出8種感染模式,各種組合模式見表1。模式1——既無抗體也未感染模式(三項全陰)占10.28%;模式2——通過接種疫苗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模式(Anti-HBs單項陽性)占78.40%。既往感染模式:模式3(Anti-HBs、Anti-HBc兩項陽性)占9.77%;模式4(Anti-HBc單項陽性)占1.27%。感染乙肝病毒模式:模式5、6、7、8均為HBsAg陽性——占0.28%。
表1 7 500名8~23月齡嬰幼兒乙肝血清學檢測結果Table 1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hepatitis B in 7 500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8-23 months
將調(diào)查對象分為8~11月齡的嬰兒組和12~23月齡的幼兒組,兩組模式3、4(既往感染模式)的陽性率分別為12.13%、10.7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模式5、6、7、8(感染乙肝病毒模式)的陽性率分別為0.39%、0.25%,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既往感染與感染乙肝病毒模式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ositive rates of previous infection and curren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通過城市、鄉(xiāng)村間模式1、模式2、既往感染模式和感染乙肝病毒模式這4類的對比分析,模式1、模式2的檢出率鄉(xiāng)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別為6.79、8.77,P<0.05);模式3、4的檢出率城市高于農(nóng)村(χ2=44.12,P<0.05);模式5、6、7、8的檢出率城市與鄉(xiāng)村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城鄉(xiāng)間8~23月齡嬰幼兒不同模式檢出率比較分析Tabl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etection pattern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ged from 8 months to 23 month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8個年齡組間HBsAg陽性率、Anti-HBs陽性率、Anti-HBc陽性率比較分析,結果見表4。Anti-HBs陽性率在各年齡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78,P<0.001),陽性率最高的是11月齡組。HBsAg陽性率、Anti-HBc陽性率各年齡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7.856、9.720,P>0.05)。
表4 不同年齡組HBsAg陽性率、Anti-HBs陽性率、Anti-HBc陽性率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HBsAg positive rate,anti-HBs positive rate and anti HBc positive rat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比較城市與鄉(xiāng)村間乙肝疫苗接種率得出:首次接種及時率及三針劑全程接種、兩針劑接種和一針劑接種的接種率城市與鄉(xiāng)村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史不詳者城市與鄉(xiāng)村間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城鄉(xiāng)間8~23月齡嬰幼兒乙肝疫苗接種率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f hepatitis B vaccine inoculation rate among infants aged from 8 months to 23 month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2015年WHO報道我國人群的HBsAg陽性攜帶率為5.49%,全球HBsAg陽性攜帶率為3.61%[4]。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2]。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臨床指南一再強調(diào)新生兒要按“0/1/6月”方案進行乙肝疫苗接種[5]。通過本次調(diào)查,結果顯示如下。
2019年云南省8~23月齡嬰幼兒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為96.73%,達到《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11—2020)》[6]提出的“納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的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目標要求,首次及時接種率為80.85%。遠高于中國西部14個縣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7]。疫苗接種率城市與鄉(xiāng)村無顯著差異。無論是首次接種及時率,還是三針劑全程接種、兩針劑接種和一針劑接種的接種率城鄉(xiāng)均并無差異。提示云南省新生兒乙肝疫苗預防接種已取得顯著成效。
云南省2019年8~23月齡嬰幼兒全程接種乙肝疫苗后,Anti-HBs陽性率為89.73%。研究提示普通新生兒全程接種三針劑疫苗后Anti-HBs陽性率高達97%~100%[8]。分析無應答的原因,除與遺傳因素有關[9]外,是否與首次接種及時率,接種部位、接種劑量,檢測技術,HBeAg陽性母親等有關,需進一步探討研究。接種疫苗后未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的嬰幼兒,仍有感染乙肝的風險,需進行乙肝疫苗補種,這是預防HBV母嬰傳播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兒童乙肝疫苗免疫成功與否的關鍵策略[10]。本次調(diào)查顯示:8月齡Anti-HBs陽性率為87.21%,之后隨著月齡增高,到11月齡達高峰,之后逐漸緩慢降低,到23月齡時,陽性率為79.91%。各年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符合指南提出乙肝血清學指標隨訪的適當時間為7~12月齡,建議若正常嬰幼兒需隨訪乙肝血清學指標可結合1歲內(nèi)兒童健康體檢時間在12月齡進行[5]。
2019年云南省8~23月齡嬰幼兒HBsAg陽性率為0.28%,其中8~11月齡組陽性率為0.39%。高于2017新疆南疆地區(qū)7~11月齡、12~23月齡HBsAg陽性率為0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11]。7~12月齡HBsAg陽性可診斷發(fā)生母嬰傳播[5],提示阻斷母嬰傳播工作是我省婦幼工作的重點。應加強HBsAg陽性孕婦在孕期保健中的管理,加強乙肝血清學的檢測能力。由于HBsAg的檢測方法不夠靈敏,檢測結果不是真正“陰性”,導致漏檢或未檢出HBsAg陽性孕婦,所生新生兒未進行聯(lián)合免疫預防而僅使用乙肝疫苗接種,導致阻斷失敗。HBe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如果在出生后1h內(nèi)未使用聯(lián)合預防,保護率僅為55%~85%[12]。另一方應加強對HBsAg陽性母親的抗病毒治療管理。體內(nèi)病毒載量高,也可導致阻斷失敗。有研究提示母親高載量HBV DNA是影響HBsAg陽性母親其嬰兒乙肝疫苗應答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13]。
綜上所述,云南省2019年嬰幼乙肝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已落實到位,城市與鄉(xiāng)村無差異,但HBsAg陽性率仍有較大的降低空間。為實現(xiàn)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脅人類健康的目標,圍繞阻斷HBV母嬰傳播工作,提高診治能力,進行有效的乙肝疫苗接種仍是關鍵。
(致謝: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省16個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省129個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