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安,陳玉峰
(1.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 710038;2.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河南 光山 465450)
隨著新纖維、新技術、新紡紗工藝的發(fā)展,非棉纖維的梳理面臨新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細特、超細特或中長纖維、特種阻燃纖維、功能性纖維的梳理,傳統針布已無法滿足對其高質量梳理的要求;因此,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配置和設計梳理非棉纖維用針布迫在眉睫。
1.1 梳理纖維時產生靜電
由于紡紗生產中非棉纖維存在組分多、摩擦因數大、靜電、嵌花的問題,尤其纖維的靜電影響生產效率。
1.2 梳理棉纖維用針布的兼容性差
傳統棉型針布的專紡性較強、而對非棉纖維的兼容性差,如對纖維素纖維須加強轉移,這與傳統的梳理要求有很大的差別,以至對多組分紡紗、散纖維混合梳理的兼顧性能變差。
1.3 非棉纖維的梳理質量重在布面
非棉纖維的梳理質量重在終端布面質量,對有些產品的質量由控制有害紗疵轉向控制無害紗疵,從而對質量控制的難度加大。梳理纖維質量追求極致,一些纖維的伸直度不夠、梳理不充分或損傷大,出現小紗疵A1影響布面風格。
1.4 金屬針布使用周期縮短
由于差別化纖維、細特滌綸纖維中含有二氧化鈦粒子(TiO2消光劑),其硬度值不小于2000 HV0.1;在梳理這些纖維過程中,金屬針布齒條的第2點硬度低,當磨損起槽后出現掛纖維問題且無法修復導致質量波動大,使用周期縮短。
2.1 梳理非棉纖維錫林金屬針布的優(yōu)勢
2.1.1 問題
生產過程中易出現:帶靜電纖維繞錫林;摩擦因數大,金屬針布齒條第2點硬度低不耐磨;齒尖穿刺纖維層的能力差,梳理效果差、纖維損傷大;達不到高產高質的目的。
2.1.2 設計依據
在錫林金屬針布齒條的設計上,梳理非棉纖維與棉纖維的齒條有很大差別,梳理非棉纖維錫林金屬針布以穿刺為主:直線齒前面、小齒頂寬,利于轉移和柔性梳理,轉移優(yōu)先,提升轉移率,減少損傷兼顧充分梳理。托持棉纖維的要求:為充分開松,采用異形齒背使纖維不易沉入齒底,雜質分離后迅速排除以減少雜質破裂后由大變小的概率,使纖維在錫林金屬針布和回轉蓋板針布間自由梳理轉移,具體設計對比見表1。
表1 梳理棉與非棉纖維用錫林金屬針布齒條設計要求
2.1.3 優(yōu)勢
齒頂寬b3?。耗軠p少沖擊、減少纖維損傷。錫林齒條的b3由0.08 mm減小為0.04 mm,并且對齒部采取錐齒化處理,有利于減少對纖維的損傷[1]。
齒密:梳理非棉纖維的齒密應適度,以(800~1000)齒/(25.4 mm)2,為滿足對纖維的梳理,齒密過大則纖維容易沉入齒底,不易轉出,導致重復梳理對纖維的損傷加大。
齒部光潔:金屬針布適當的表面粗糙度,利于減少掛花和嵌雜,且摩擦因數小而利于減少纖維損傷。
高硬度:齒尖和齒部第2點經表面強化涂層處理后的硬度提高到1200 HV0.1,利于減少磨損,使加工纖維量顯著提高。
直線齒前面:非棉纖維不同于棉纖維,齒部為CS齒型、DS齒型、NCS齒型、雙駝峰齒型、雙鋒齒型等,利于托持纖維不沉入齒底而充分進行梳理,按照梳理非棉纖維的化纖穿刺理論,要求直線齒前面齒條有利于加大纖維的轉移。
大工作角、小齒深:隨產量提高、錫林轉速提高,大工作角利于控制纖維,齒深小則利于纖維轉移,工作角α宜控制為20°~35°。
在實際設計和選配中,梳理非棉纖維采用的錫林齒型,以直線齒型為宜:AC2030×01550,AC2030×01740,AC2035×01550,AC1830×01640,AC1830×01650等。
2.2 梳理非棉纖維道夫金屬針布的優(yōu)勢
2.2.1 問題
道夫金屬針布在梳理非棉纖維中的問題:摩擦因數大易產生靜電,導致道夫金屬針布繞花;當纖維在錫林—道夫三角區(qū)間轉移時易受到高速氣流的沖擊,容易導致纖維脫網;小紗疵高,主要因為轉移率低,反復梳理造成纖維損傷,轉移時纖維彎鉤增加,造成成紗的小紗疵。
2.2.2 設計依據
道夫金屬針布主要功能是梳理、凝聚、轉移纖維,按照棉紡道夫金屬針布設計的通道理念,作為纖維的通道、從金屬針布上面通過時要求不聚集、不脫網、高轉移,設計的道夫齒條采用弧齒加橫紋,以實現對纖維的強控制、高轉移。梳理非棉纖維用道夫齒條的設計應關注纖維伸直的理念,即使不伸直纖維也不能在轉移時造成纖維紊亂,必須減少纖維轉移造成的彎鉤,消除影響后部牽伸的不利因素,所以設計的齒條宜采用直線齒、大齒深、高齒密,從而實現高轉移、強控制。具體對比見表2。
表2 梳理兩種纖維用道夫金屬針布齒條設計要求
2.2.3 優(yōu)勢
易導入:齒條為直線齒形,金屬針布大通道易承接錫林金屬針布轉移的纖維,直線齒形減少纖維在轉移凝聚時的摩擦阻力。
強控制:大齒密為(398~551)齒/(25.4 mm)2,齒深較普通金屬針布增大0.3 mm~0.4 mm,加大了容納纖維的空間,大齒深利于對纖維的強控制。
大齒密:齒密大、齒深大,齒條總高大易使氣流在金屬針布間通過,從而減少對道夫—錫林三角區(qū)中轉移時的沖擊,減少脫網;齒密大也能增強纖維之間聯系,對纖維的控制能力增強。
易轉移:齒深大、直棱邊,總高為4.0mm~4.5 mm,易疏導氣流入棉網,易被剝取。
易伸直:采用大齒深、直線齒形、基部斜面高小,當向道夫轉移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越小,越不易產生彎鉤、減少小紗疵;增加容纖量,而且氣流在齒底的運動產生托持纖維的作用,利于纖維轉移。
適于梳理非棉纖維的金屬針布齒條型號有:AD4030×01870-1.0(基部斜面高),AD4030×02090L(直線齒形),AD4530×01870;適用于兩種纖維的齒條有:AD4030×02090-G2;與棉纖維運用在AD4030×02090-G4(弧形齒、齒部側面橫紋),AD4530×02110,AD5030×02110-G(齒部側面橫紋)的型號有很大的區(qū)別。
2.3 梳理非棉纖維用縱向漸密型彈性蓋板針布優(yōu)勢
2.3.1 問題
梳理用彈性蓋板針布對棉結的去除、纖維伸直的貢獻率為60%以上,而用于梳理非棉纖維的主要問題有:梳棉用彈性蓋板針布的前角α小,纖維不易轉出,而易沉入針根,造成蓋板嵌雜;梳理細特纖維不充分,成紗質量差;因非棉纖維易產生靜電、造成蓋板花厚的異常狀態(tài),導致落棉多。
2.3.2 設計依據
傳統彈性蓋板針布主要是與錫林組成自由梳理區(qū),實現對纖維的控制、接受錫林對纖維的梳理,把纖維中雜質、短絨分離并予以排除。梳理非棉纖維與棉纖維不同,不僅要關注抓取、也要充分利于蓋板針布的梳理,實現纖維順直、梳解、排除雜質及清除非棉疵點。為此,橫向梳針加密以提高攔截非單纖維的功能,梳理兩種纖維用彈性蓋板針布對比見表3。
表3 梳理兩種纖維用彈性蓋板針布設計要求
2.3.3 優(yōu)勢
直通道:傳統棉型回轉蓋板針布梳理以減少漏梳為主,多采用通道曲線延長以增強其梳理效果;紡非棉纖維,則因纖維摩擦因數大、沒有較為順直的通道時,纖維與針布摩擦易產生靜電,且出口或入口處因纖維轉移的阻力大,蓋板花厚,因此設計非棉纖維彈性蓋板針布時,宜采用進出口間相對順暢的通道,如MCBH,MCB,BNT,MCH型。
大植角:非棉纖維彈性蓋板針布的植角為76°~78°,使其易釋放纖維、針面負荷降低,蓋板落棉率降低。
橫向針密大:棉纖維以及非棉纖維中的非單纖維物質,如帶纖維籽屑、硬并絲、倍長纖維、膠塊等,其直徑均不小于0.50 mm;彈性蓋板針布的橫向針尖距過大則易使疵點進入纖維中,造成生條中的疵點以及非單纖維增多,因此,為強化梳理攔截效果,應把針布的橫向針尖距縮小為不大于0.50 mm,不僅能夠攔截疵點也能夠強化對纖維伸直。
總高:非棉纖維的梳理力加大,梳理過程中的彈性蓋板針布植角很容易在拉力作用下變大、底布開裂,影響梳理效果和針布使用壽命[2]。為提高抗拉能力、延長使用壽命,總高由8.0 mm降為7.5 mm,7.1 mm,同時增大下膝高度以提高轉移梳理效果。
運用在梳理非棉纖維上的橫向加密、大植角、小針高針布,能夠解決落棉多、梳理效果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如型號為MCH45-55(植角為76°),MCB40-MCB52(植角為78°,總高為7.1 mm)。
2.4 梳理非棉纖維用刺輥針布的優(yōu)勢
2.4.1 問題
刺輥金屬針布的主要功能是預開松,由于其轉速高、離心力大,紡棉纖維用的刺輥一般為大齒密,小工作角。當紡非棉纖維時因不同組分纖維的強力差異大、長度差異大、線密度差異大,梳理時存在的問題有:纖維損傷大,梳理效果差,開松效果差。
2.4.2 設計依據
刺輥金屬針布的設計以開松為基礎,梳理棉纖維以預開松為主,采用打擊分離把大纖維束變?yōu)樾±w維束、最大化的實現單纖維化;梳理非棉纖維則需要保護纖維,減少打擊開松過程中對纖維的沖切、最大化的減少纖維損傷,同時滿足開松的要求;梳理兩種纖維用刺輥金屬針布對比見表4。
表4 梳理兩種纖維用刺輥金屬針布設計要求
2.4.3 優(yōu)勢
大工作角:工作角小則纖維易釋放,即易脫離針布、落棉增加;大工作角對纖維的控制能力強,減少纖維返花和揉搓。
小齒頂寬:齒尖部主要為穿刺纖維,齒頂面積為l×b2,齒頂面由1.0 mm×0.27 mm改為1.0 mm×0.17 mm,以提高金屬針布鋒利度,實現柔和穿刺、保護纖維。
縱向大齒距:齒距加大、齒密減小,梳理時利于減少纖維損傷,并利用刺輥高轉速下離心力大以發(fā)揮排雜的優(yōu)勢[3]。
弧形齒、小齒深:采用弧形齒或駝峰齒利于托持纖維轉移,小齒深則利于纖維轉移、減少齒前面磨損。
梳理非棉纖維時刺輥金屬針布齒條宜選擇大工作角、小齒密、小齒深,例如AT5010×08030V型,AT5610×01311型。
2.5 梳理非棉纖維用齒條蓋板針布的優(yōu)勢
2.5.1 問題
固定蓋板隨著梳棉機高速、高產、高質的發(fā)展,使用數量越來越多,其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梳理非棉纖維用固定蓋板存在的問題:金屬針布嵌雜掛花致使梳理功能下降;纖維損傷;金屬針布使用壽命縮短、梳理功能弱,主要是由于固定蓋板的纖維入口端的梳理力呈“弱→強→弱”變化,進口端纖維與金屬針布摩擦力大而磨損,其出口端纖維則呈釋放纖維狀態(tài),隔距漸大使磨損減少、梳理功能隨之降低。
2.5.2 設計依據
在不同區(qū)域固定蓋板的功能不同,梳理棉纖維時關注其梳理和整理功能;梳理與整理功能:后固定蓋板為開松、整理,使纖維束體積由大變小,纖維之間的聯系程度由密實變?yōu)閱卫w維化,雜質和短絨分離后利于排除;前固定蓋板具有整理功能,對經錫林—蓋板精細梳理區(qū)的纖維進一步整理,同時利用棉網清潔器排除雜質和短絨。
非棉纖維的雜質和短絨不是主要矛盾,如何減少嵌雜、減少纖維損傷、提高梳理效果應為主要關注點,設計非棉纖維用固定蓋板應以梳理、排雜功能為主:梳理功能主要是通過針布間的合理配置,實現錫林—固定蓋板間的自由梳理,達到提高梳理效果之目的,兩種齒條蓋板針布對比見表5。
表5 兩種固定齒條蓋板針布參數對比
2.5.3 優(yōu)勢
小工作角α:固定齒條蓋板針布齒條的工作角小、釋放纖維容易,但梳理效果差。為滿足梳理要求,其工作角α由0~10°,加大為10°~20°,加大工作角利于提高對纖維的控制和穿刺能力,增強對纖維的梳理。
小齒深h6:非棉纖維容易嵌雜的主要原因是齒深過大,纖維深入齒底不易轉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小齒深、負齒底角,使纖維不易沉入齒底,減小了嵌雜的概率,且利于增大齒密,發(fā)揮固定蓋板針布的有效梳理[4]。
大齒密:齒密增大即參與梳理的齒數增多,以滿足纖維線密度不斷減小、產量不斷提高的要求,金屬針布齒密為(450~860)齒/(25.4 mm)2的梳理效果明顯提升。
有踵趾差:固定蓋板的踵趾差為0.25 mm,以實現漸強梳理,即由無踵趾差時的線接觸改變?yōu)闈u強梳理,從而提高梳理效果,也利于延長固定蓋板的使用壽命[5]。
梳理非棉纖維用固定蓋板提高了梳理效果,與其是大工作角、有踵趾差、大齒密相關,特別是應用踵趾差固定蓋板使棉結降低5%,質量改善明顯。
3.1 在細特莫代爾纖維品種上的實踐
JW1204型梳棉機,1.0 dtex×38 mm莫代爾纖維,原采用AC2030×01550型錫林金屬針布齒條,MCH45型彈性蓋板針布,AD4030×01890型道夫齒條,AT5010×05080V型刺輥金屬針布齒條,為提高梳理的質量和產量、降低落棉,采用新型錫林金屬針布齒條為AC1830×01740型,彈性蓋板針布為MCH55型76°植角,道夫金屬針布齒條為AD4030×02090-G2型,刺輥金屬針布齒條為AT5010×08080V型,使用效果及質量指標對比見表6。
表6 細特莫代爾纖維新型針布配置比較
針對原配置出現的落棉多、切疵多,梳棉落棉率在2.8%,紗線切疵高,布面質量差等問題,非棉纖維采用新型針布使落棉率降低為1.8%,成紗質量水平達到2018年烏斯特公報5%水平,成紗質量和落棉率對比見表7。
表7 兩種方案成紗質量和落棉率對比
3.2 梳理滌綸纖維采用新型針布高質高產的效果
JWF1213型梳棉機,1.33 dtex×38 mm滌綸纖維,所紡紗線為27.8 tex~14.6 tex。原機采用的配置為:錫林齒條為AC2520×01570型,彈性蓋板針布為PD32型,道夫齒條為AD4030×02090B型,刺輥齒條為AT5005×05080V型,出現質量差、切疵高問題,導致織機效率降低。采用新配置為:錫林齒條為AC2525×01650型,彈性蓋板針布為MCB40-78°型,道夫齒條為AD4032×02090-G4型,刺輥齒條為AT5010×08080V型。梳理工藝參數:錫林轉速為415 r/min,刺輥轉速為830 r/min,齒條線速為240 m/min,定量為36 g/(5 m),產量為80 kg/h;兩種配置方案的質量指標對比見表8。
表8 純滌高速高產兩種針布配置比較
在實際生產中,原針布配置出現180 m/min道夫三角區(qū)落網,產量降低、切疵多,織機效率低于93%、布面質量差的問題;非棉纖維采用新型針布后,落棉率降低為不大于1.4%,成紗質量指標不低于2018年烏斯特公報5%水平,A0等無害紗疵大幅度降低,織機效率明顯提高,成紗質量指標和紗疵對比見表9。
表9 成紗質量指標和紗疵對比
3.3 渦流紡非棉纖維采用兩種針布配置方案
渦流紡紗線,TC10型梳棉機,85%本白粘膠,15%染色粘膠,1.33 dtex×38 mm粘膠纖維。原配置為:錫林齒條為AC2025×01650型,彈性蓋板針布為MCH45型,道夫齒條為AD4030×02090B,刺輥齒條為AT5010×05030V型;優(yōu)化配置:錫林為AC1830×01640型,彈性蓋板針布為MCH52-78°型,道夫齒條為AD4030×02090-G2型,刺輥針布為AT5010×08030V型;兩種配置方案的質量指標對比見表10。
表10 渦流紡采用兩種針布配置方案及其效果比較
針對原配置方案出現的落棉多、渦流紡切疵高、效率低的問題,采用新配置梳理方案使切疵降低了20%,效率提升為不小于96%;成紗質量見表11。
表11 紡MVS R 14.8 tex紗成紗質量指標
4.1針對非棉纖維梳理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新型梳理器材采用了創(chuàng)新理念:錫林以穿刺為主,直線齒形、小齒頂寬為轉移優(yōu)先,減少損傷且兼顧充分梳理;道夫齒條采用直線齒形、大齒深、大齒密以實現高轉移、強控制;彈性蓋板針布通道順直的植針形式、大角度、橫向加密發(fā)揮攔截功能,落棉和質量兼顧;刺輥針布采用大齒距、稀齒密、大前角、小齒深,以利于最大化地減少纖維損傷、兼顧開松和梳理;新型固定齒條蓋板針布采用大工作角、有踵趾差、大齒密、小齒深,使梳理和嵌雜兼顧。
4.2根據非棉纖維的特點、結合生產實踐,為提高細特纖維梳理質量、純滌纖維高速高產和粘膠纖維渦流紡梳理質量,采用了優(yōu)化配置方案使成紗質量、出條速度、成紗切疵、生產效率得到了明顯改善。實踐表明,根據非棉纖維的特點,創(chuàng)新設計針布,能夠實現高質量梳理,達到高速、高產的梳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