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陳 芳,徐麗新,司明華,韋榮菊
(1.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199;2.桂林醫(yī)學院,廣西 桂林 541199)
繼發(fā)性SQTS是一種獲得性心臟離子通道病,惡性程度高,易致惡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MA)[2]。當危重患者QT間期縮短達SQTS診斷標準時,往往24 h內死亡[3]。筆者探討繼發(fā)性SQTS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對繼發(fā)性SQTS患者生存的影響。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繼發(fā)性SQTS患者資料。入組標準:①入院時QT間期正常;②無猝死家族史;③非24 h內死亡;④入院后未使用鈣劑、洋地黃類藥物;⑤12導聯(lián)T波無平坦、基線漂移和干擾而無法測量。符合入組標準且資料完整的40例患者入選,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8.8±15.2)歲、中位年齡71.5歲;高血壓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并發(fā)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或II型呼吸衰竭)17例,并發(fā)腎功能不全8例。
1.2.1 數據采集及心電圖測量 入院時如有多份心電圖記錄和多份化驗檢查結果,則以入院后首次記錄的心電圖和首次化驗結果作為入院資料;如發(fā)生繼發(fā)性SQTS后有多份心電圖檢查和多份化驗檢查,則以繼發(fā)性SQTS后首次記錄的心電圖和化驗資料作為繼發(fā)性SQTS的資料[4]。由兩名有經驗的心電圖醫(yī)師手工測量心電圖各項指標,所得數值取平均值為所測指標的最終數值[4]。
1.2.2 SQTS心電圖診斷標準[5]①成人心率為60~100次/min時,QT間期<340 ms;②QT/QTp<88%;③QTc間期≤340 ms。滿足上述3個條件之一即診斷SQTS。
繼發(fā)性SQTS患者的Ca2+濃度和pH均值低于入院時,且Ca2+濃度和pH值低于正常下限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K、CK-MB、AST、hs-TnT、BUN、Scr的中位數均高于入院時(P<0.05),見表1。
表1 繼發(fā)性SQTS相關指標分析
ROC曲線AUC值提示血清Ca2+、 pH、CK-MB、AST、hs-TnT、BUN和Scr是繼發(fā)性SQTS的危險因素(P<0.05)。其中,血清Ca2+、pH、hs-TnT預測繼發(fā)性SQTS的AUC在0.7以上, 是繼發(fā)性SQTS的有用預測因子,見表2。
表2 危險因素的ROC 曲線分析
繼發(fā)性SQT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590 min,12 h生存率40%,24 h生存率17%,48 h生存率7%。單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高齡、呼吸衰竭為繼發(fā)性SQTS患者預后不良因素。根據單因素分析P<0.2[9],再進行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高齡、呼吸衰竭以及CK、AST升高為繼發(fā)性SQTS的獨立危險因素,HR為風險比,見表3,4。
表3 繼發(fā)性SQTS單因素COX回歸分析
表4 繼發(fā)性SQTS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繼發(fā)性SQTS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離子通道病,若繼發(fā)SQTS,患者一般24 h內會死亡[3]。筆者的研究發(fā)現,繼發(fā)性SQTS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不到10 h。因此,研究繼發(fā)性SQTS相關危險因素對識別高?;颊?、建立更好的管理預期和及時干預都具有重要意義[10]。
本研究分析了40例繼發(fā)性SQTS患者入院時及出現SQTS時臨床資料,結果表明低鈣、酸中毒、心肌損傷、腎功能損害與繼發(fā)性SQTS相關。危重患者進食少,易出現電解質紊亂,且危重患者(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往往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當心肌細胞受損,細胞膜破壞時,心肌細胞外Ca2+順著濃度梯度快速內流,以及心肌細胞興奮—收縮偶聯(lián)作用使心肌細胞膜上電壓門控的Ca2+通道大量激活,從而促使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縮短和觸發(fā)Ca2+誘導的鈣釋放現象,導致細胞內Ca2+濃度迅速升高[11],細胞外Ca2+濃度降低,致使心肌細胞復極化加快,QT間期縮短而記錄到與高鈣血癥極其類似的心電圖。低Ca2+心電圖往往表現為QT間期延長,但在所統(tǒng)計的危重患者中,卻出現了低Ca2+并QT間期縮短現象, 推測與患者細胞膜受損和Ca2+在心肌細胞內、外再分配有關。血清Ca2+異常很可能是疾病嚴重程度的標志[12],低Ca2+并QT間期縮短則可作為心肌細胞膜受損的監(jiān)測指標之一[4]。在所統(tǒng)計的40例危重患者中,患者CK、CK-MB、hs-TnT均較入院時明顯升高,符合危重患者出現上述心肌細胞損傷的推測。在本研究中, 筆者發(fā)現血清Ca2+、pH、hs-TnT預測繼發(fā)性SQTS的AUC均在0.7以上,表明三者均為繼發(fā)性SQTS有用的預測因子;當血清Ca2+水平為1.91 mmol/L時,血清Ca2+診斷繼發(fā)性SQTS患者預后不良的靈敏度為45%,特異度為90%,ROC曲線下面積為0.7109,提示血清Ca2+降低在預測繼發(fā)性SQTS患者預后不良中價值較高;另外,在繼發(fā)性SQTS患者中,當pH水平為7.315時,診斷繼發(fā)性SQTS患者預后不良的靈敏度為55%,特異度為92.5%,ROC曲線下面積為0.7409,提示pH降低在預測繼發(fā)性SQTS患者預后不良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單因素分析提示年齡、合并呼吸衰竭可影響繼發(fā)性SQTS患者生存率。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呼吸衰竭、CK升高和AST升高是繼發(fā)性SQTS的獨立危險因素,表明多臟器損害時易出現繼發(fā)性SQTS。年齡是許多疾病的不可控制因素,從嬰兒到80歲的人群,所有年齡段都有與SQTS相關的心律失常事件的記錄[13]。本研究發(fā)現年齡是繼發(fā)性SQTS獨立危險因素,診斷時年齡越大對生存率的影響越大,年齡超過65歲,生存率降低。若同時合并低Ca2+、酸中毒,甚至是多臟器損害,極易進展至繼發(fā)性SQTS終末階段。因此,早期對繼發(fā)性SQTS疾病進行嚴重程度評估及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是避免發(fā)展至惡性事件的必要手段,對相對晚期患者的預后評估仍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