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朗
(宿遷市沭陽南關醫(yī)院影像科 江蘇 沭陽 223600)
目前,臨床上對于矮小癥的相關發(fā)生原因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普遍認為導致矮小癥的因素很復雜,例如遺傳因素、生長激素缺乏或者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宮內發(fā)育遲緩、甲狀腺功能異常及其他疾病等,除去家族遺傳因素,很多矮小癥的發(fā)生多是因為疾病引起,最為常見的就是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矮小癥,在臨床病例中占據50%以上[1]。不過越為早期的明確診斷對患兒的治療越為有效,可大大降低其不良預后發(fā)生率。垂體是調節(jié)機體生長發(fā)育十分關鍵的器官之一,垂體部位發(fā)生病變也是引起患兒出現矮小癥的主要因素。隨著MRI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MRI診斷因垂體病變引起的矮小癥可提供可靠的依據,為進一步探討垂體MRI成像在兒童矮小癥上的應用價值,本文將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宿遷市沭陽南關醫(yī)院就診的兒童矮小癥患者88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宿遷市沭陽南關醫(yī)院就診的兒童矮小癥患者88例,其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59例,患者的年齡為5~20歲,平均年齡(10.23±2.43)歲。本文研究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納入標準:①其診斷均符合《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中關于矮小癥的相關標準[2];②患者身高均低于正常年齡同性別、同種族的兒童平均身高的兩個標準差(-2SD)或低于第三百分位數;③患者的年身高增長在4 cm以內,骨齡延遲均在2歲以上;④兒童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愿參加本研究,中途退出者;②伴有嚴重疾病的患兒。
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實驗室檢查,一是對其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檢查;然后進行特殊指標的檢查,包括甲狀腺指標、甲狀腺激素、染色體、卵泡刺激素、胰島素樣增殖因子、黃體生成素、睪丸素及雌二醇等。
其次,所有患者均進行磁共振垂體平掃。選擇Harmo 1.5T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掃描,行T1WI-SAG、T2WI-SAG、T1WI-COR、T2WI-COR掃描,分別在冠狀位和矢狀位上進行掃描,疑有異常病灶者,再行垂體動態(tài)增強掃描。掃描參數為:層厚2.3~2.5 mm,層間距0.2 mm,激勵次數為2次。
最后,上述資料均由2名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yī)師進行觀察及評價,統(tǒng)計其觀察的結果。
88例患兒中,垂體形態(tài)、信號表現正常者59例(67.05%),垂體高徑為3.00~7.00 mm;垂體形態(tài)、信號異常者29例(32.95%)。垂體腺瘤有6例(6.82%,包括垂體微腺瘤2例);垂體發(fā)育不良的患者有12例(13.64%);空泡蝶鞍的患者有7例(7.95%);垂體柄異常變(變細、扭曲)患者有3例(1.14%);垂體后葉缺失的患者為1例(3.41%)。見表1。
表1 88例患者MRI表現[n(%)]
經相關調查表明,約97.0%的矮小癥兒童家長不知道兒童個子矮是由某種疾病導致,誤認為是兒童晚長或者遺傳因素;只有約1.6%的矮小癥兒童家長知道可能是患病。一般來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約有41.9%的家長缺少醫(yī)學常識;約有32.3%的家長認為矮小不是病,以后會慢慢長高的;約有29.0%的家長知道矮小可以治療,但因為醫(yī)療費用比較高,無法承擔;約有16.1%的家長盲目相信補鈣增高的廣告,購買一些保健藥物或者增高藥物;約有12.9%的家長未注重兒童身高,沒有定期檢查兒童身高;約有56.9%的家長不知道兒童各年齡段的身高值。
兒童矮小癥主要是指兒童同處類似的環(huán)境中,一個年齡段,同性別、種族的情況下,其身高和正常的兒童平均身高低于兩個標準差以上。想要防止兒童身材矮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兒童身體矮小的分類,大概分為六類:①內分泌性矮?。哼@是導致該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垂體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或不足,性早熟等;②營養(yǎng)代謝障礙引起,例如糖尿病、營養(yǎng)障礙、尿崩癥等;③骨性疾病導致,例如骨形成不全、軟骨病等;④染色體發(fā)生異常:例如先天愚型綜合征等;⑤精神社會性因素:在臨床上也被稱為情感遮斷性矮小,相關的研究顯示[3],如果患兒的精神具有障礙也可以影響其身高發(fā)育;⑥其他因素包括出生低體質量、青春期延遲等。
兒童矮小癥出現矮小的因素中,首先是疾病方面,例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垂體疾病、慢性營養(yǎng)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低出生體重、內分泌疾病等,這些均能夠影響其身高的發(fā)育,引起矮小癥的發(fā)生。其次,精神方面,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精神及心理都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影響。例如父母不和、遭受虐待、被遺棄等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引起矮小癥。最后是體形正常、生長緩慢的矮小患兒:此類患兒一般外觀多為均勻性的矮小,主要是其生長速度比較緩慢,最常見的就是生長激素缺乏。其中垂體腺瘤是一大原因,是垂體前葉腺垂體細胞的腫瘤引起的病癥,位于鞍區(qū),大腦底部正中間的位置[4]。雖然大多數垂體腺瘤是良性腫瘤,但是依然會引起停經、性功能障礙和面容的改變等病癥。垂體主管人體激素的分泌,一旦垂體發(fā)育不良,很大的概率會造成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出現紊亂。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刺激人體生長發(fā)育,如果兒童出現垂體發(fā)育不良的情況,則會出現身材矮小,無法長高的情況。同時兒童大腦的發(fā)育也受垂體的影響,激素分泌不足會使兒童患呆小癥,或兒童第二性征發(fā)育無法發(fā)育??张莸耙彩谴贵w不正常的一類癥狀,由于鞍隔缺損或垂體萎縮,蛛網膜下腔就會在腦脊液壓力沖擊下突入鞍內,導致蝶鞍擴大,垂體受壓??张莸按笾驴煞譃閮深悾孩侔l(fā)生在鞍內或鞍旁手術或放射治療后,稱為“繼發(fā)性空泡蝶鞍綜合征”;②非手術或放射治療引起的無明顯病因可尋的癥狀,稱為“原發(fā)性空泡蝶鞍綜合征”[5-6]。
磁共振垂體平掃是檢查腦垂體病變的磁共振檢查,由矢狀位及冠狀位的T1加權像和T2加權像等常規(guī)序列組合而成。垂體磁共振和頭部磁共振做法相似,只不過要把垂體部位擴大化[7]。在兒童期,垂體前葉大小、形態(tài)無性別差異,高度為2~6 mm,經磁共振檢查顯示垂體高徑小于3 mm,表明為垂體縮小。在本研究中,選取在我院治療的患有兒童矮小癥的患者共88例,其中垂體形態(tài)、信號表現正常者有59例(67.05%),垂體高徑為3.00~7.00 mm;垂體形態(tài)、信號異常者29例(32.95%)。垂體腺瘤有6例(6.82%,包括垂體微腺瘤2例);垂體發(fā)育不良的患者有12例(13.64%);空泡蝶鞍的患者有7例(7.95%);垂體柄異常變(變細、扭曲)有3例(1.14%);垂體后葉缺失的患者為1例(3.41%)。此結果說明,MRI檢查可以發(fā)現垂體占位病變或者形態(tài)學上的異常,進而可以為臨床治療及預后提供良好的依據。且MRI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能力,可以多方位地全面顯示患兒垂體器質性改變,可作為一定的輔助檢查手段,利于早期病因的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治療。有研究顯示[8],通過對該疾病的患兒進行MRI檢查,可以清楚地觀察垂體腺和周圍結構之間的鄰近關系,并且該檢查方式可以從冠狀面、矢狀面及橫斷面等任意角度上進行掃描,進而出現一個多維立體性的病變圖像,所以,采取垂體MRI成像診斷兒童矮小癥具有重要的價值。總之,雖然臨床上引起兒童矮小癥的因素很多且復雜,不過MRI具有高場強磁共振掃描,對軟組織疾病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且可以全面展示其病變結果,為臨床病因的確診提供可靠參考。
在正中層面,正常垂體柄直徑為1~2 mm,一般垂體柄上下部位厚度基本相同,上部相對比較厚,與垂體連接的部位比較薄[9]。垂體柄明顯中斷或者變細是垂體柄阻斷綜合征的常見表現。垂體柄阻斷綜合征MRI的典型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0]:①垂體柄明顯變細或者缺失;②垂體前葉發(fā)育不良;③垂體后葉異位,達到第三腦室漏斗隱窩底部或者垂體柄正中隆起,垂體后葉異位是垂體柄阻斷綜合征的主要標志。垂體后葉異位的MRI表現為垂體窩T1WI高信號消失或者異位,其原因可能與垂體后葉細胞神經中分泌脂質、顆粒、血流速度減慢等情況密切相關。垂體前葉血液源于垂體門脈系統(tǒng),由抑制因子與下丘腦釋放激素進行控制。垂體前葉主要包括生長激素細胞、泌乳細胞、促皮質激素細胞、促甲狀腺細胞、促性腺細胞,其中生長激素細胞占有比例較高,為50~60%[11]。當垂體柄明顯變細或者缺失的時候,表明垂體前葉血供中斷,出現垂體前葉發(fā)育不良的現象[12]。
一般來說,兒童矮小癥是可以防治的,包括無明顯原因而身材偏矮者。經相關調查分析可知,矮小癥防治要點如下:①動態(tài)監(jiān)測兒童的發(fā)育狀況,對兒童生長發(fā)育中身高指標進行詳細記錄,并進行深入分析,給予針對性指導[13]。②對兒童營養(yǎng)情況進行充分評估,給予針對性指導與改善,使兒童生長發(fā)育有良好的基礎。③多種慢性疾病對矮小癥均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必須對各種慢性疾病予以積極防治,以此減輕或者避免矮小癥的發(fā)生。④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水平低下是引起矮小癥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強對內分泌激素異常情況的糾正十分關鍵[14]。⑤為兒童營造一個情感、心理、社會氛圍良好的環(huán)境,讓兒童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從而更好配合,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⑥軟骨發(fā)育異常的原因主要為維生素D缺乏或者作用不全,導致體內鈣磷代謝失調,從而影響骨骼發(fā)育。針對此種情況,可適當補充鈣劑、魚肝油、維生素D,或者叮囑兒童經常曬太陽,以此促進鈣質吸收,改善矮小癥情況[15]。
綜上所述,垂體磁共振成像在兒童矮小癥的檢查中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了解病因和協(xié)助診斷,能夠清晰成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