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載漫漫戲劇人生之路,70年默默耕耘藝術教育,他這一生為戲劇而燃燒,他一輩子執(zhí)著藝術創(chuàng)作。他就是陳明正,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文聯(lián)榮譽委員。農(nóng)歷12月27日是陳明正的90壽誕,1月18日學生們齊聚一堂提前為老師慶祝。陳明正教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中國化”的先行者與探索者,為上海乃至全國的表演藝術事業(yè)作出了卓著的貢獻。他的藝術理念借由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不斷傳承,他的藝術精神借由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不斷傳播,就讓我們再一次聆聽陳明正老師的諄諄教誨、再一次走入他的藝術世界。
2020年12月,上海戲劇學院特別為陳明正教授舉辦了從藝70周年研討會。2020年是上海戲劇學院建校75周年,也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戲劇教育家、我國戲劇表導演教學與創(chuàng)作的旗幟、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老教授陳明正從藝70周年。
90高齡的陳明正教授親自出席研討活動,他思路清晰、精神抖擻,著重談了自己對于戲劇教育的理念,強調自己是上戲的“孩子”,一定要繼承上戲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講話中,陳明正說,上海是中國話劇的發(fā)源地,上海劇專是當時先進的戲劇堡壘,先輩們的優(yōu)良示范,大家應當努力學習。話劇藝術要扎根在祖國的土地上,努力繼承中國戲曲藝術的美學傳統(tǒng),學習中國戲曲要細心耐心、深入全面,不能流于表面。
陳明正強調,戲劇“民族化”不是表現(xiàn)形式的模仿,而是民族文化、民族神韻、民族精神要化到藝術家的心靈中。他說:“要堅持在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上兼收并蓄,現(xiàn)實主義是根本,不要把現(xiàn)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寫實主義等同起來。要以寬容虛心的態(tài)度對待各種流派的藝術,認真學習,不保守、不自封。要善于集大成,不能斷章取義。戲劇學院的學生必須要打好基本功,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戲劇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戲劇需要一個團結的團隊,戲劇要有崇高的目標,要有理想,敢于攀登高峰?!?/p>
婁際成|國家一級演員、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獲得者
陳明正老師在戲劇教育和導演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貢獻了許多經(jīng)典的演出,他的戲劇具有開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
谷亦安|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陳明正老師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從他的身上能看到一種人生的樂趣。他如此專一地終身擁抱自己至愛的戲劇藝術,始終不渝。陳明正先生一輩子只干戲劇這一件事,非常了不起。
戴平|原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
陳明正老師生性善良、富有愛心,堅持戲劇應該開掘表現(xiàn)“人性之美”,陶冶人的心靈,給人以愛和美,把人的生命和精神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
欣賞陳明正導演的戲,可以感受到他的大愛情懷和美學精神。陳明正立足上海,“東張西望”,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為我所用,敢于創(chuàng)新。他在1985年為內蒙古班導演的《黑駿馬》,點燃了中國探索性話劇的火把,打開了新的藝術創(chuàng)造天地。陳明正老師以“拿來主義”開明開放的胸懷,為拓寬傳統(tǒng)話劇表現(xiàn)手法,提高中國話劇表現(xiàn)力以及創(chuàng)造詩化的審美意境作出了巨大貢獻。
張仲年|原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
陳明正老師是上戲表演教學的領軍人物,是導演創(chuàng)作的旗幟性人物,培養(yǎng)了二三十個班級成百上千的表演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星光閃耀的表演藝術家,這些都是陳明正先生教學成就的豐碑。陳明正老師為戲劇學科建設作出了杰出貢獻,讓上戲的光芒更加燦爛鮮亮。他在教學、創(chuàng)作、學術三個方面的貢獻,當之無愧地可被稱之為戲劇大師。他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忠誠教育事業(yè),把戲劇、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生命,終身為戲劇事業(yè)而奉獻自己。
范益松|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陳明正老師全面系統(tǒng)地從本質上理解與繼承了斯坦尼體系的精髓和實質,并創(chuàng)造性地把“體系”運用在培養(yǎng)中國戲劇演員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表演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手段。陳明正老師的身上具有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一種火熱的澎湃激情,這種能量和激情來源于他對戲劇藝術深厚的愛,來源于他極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
韓生|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從陳明正老師身上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總結與回顧,而是追求事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前進動力。這次研討會讓大家再次認識了陳明正老師,以及上戲幾代優(yōu)秀藝術教育家的實踐經(jīng)驗、理論成果和思想貢獻。這一寶貴成果今后還將影響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和藝術教育。
伊天夫|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主任
陳明正先生是“劇場藝術家”,因為他在劇場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調動了劇場所有的藝術手段,為自己的劇場藝術觀念和以情動人服務。
田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黨委書記、國家一級演員
從事戲劇這一行沒有天賦不行,但光有天賦也是不行的,必須努力刻苦,而且要真誠熱愛。陳明正老師對于戲劇就是無限真誠的熱愛。祝福陳明正老師健康長壽!
何雁|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
上戲表演系師生都敬愛陳明正先生,希望表演系的老師們能把陳明正等一大批優(yōu)秀表演教育家的傳統(tǒng)繼承好、發(fā)揚好。上海戲劇學院走過了75周年的歷程,表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引進與發(fā)展,今天已經(jīng)到了全面總結的時候,必須進行“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表演專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一
我為什么要把書名稱之為“人性之美——我的導演藝術之追求”呢?我的腦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起因是1985年我導演了《黑駿馬》,它是小說改編,沒有完整的戲劇性的結構,有許多反思、回憶、獨白,很多人斷言這個戲抓不住觀眾。在排演中我沒有去追求戲劇性,而是牢牢地抓住了人物內心矛盾的反思線,人物不斷的回憶。我不斷地用象征手法來外化它的內心覺悟。沒想到它抓住了我,也抓住了觀眾,成為一個民族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意識結合的好戲。我自己在自己的實踐中悟到許多東西,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審美標準和素質,使我對戲劇的視角改變了。過去排戲時就是注意階級斗爭,任何事都向階級斗爭線上靠,現(xiàn)代生活中的許多矛盾都認為是階級斗爭的反映。所有角色不正即反,不好即壞。好的正面角色不能有一點灰暗,更不能有污點。壞的角色就要壞到底,有形無形地走向概念化。如此的視角去認識生活,認識藝術,永遠被一個框框框住,成為僵化的戲劇。
在《黑駿馬》中我不自覺地跳出了框框,我看到了人,看到了本真的人,也看到了自身的矛盾。我三次到內蒙古牧區(qū)下生活,和牧民們在一起,他們純真,正直,勇敢,快樂,瀟灑,奔放,牧羊,牧馬,人和自然融為一體。那里的婦女更為樸實無華,她們日以繼夜地勞動,照顧父母、丈夫、孩子,牛、羊,她們不講究吃、穿,沒有更多的物質追求。
通過這個戲在我藝術的思維中產(chǎn)生了人生、人性、生活、自然、靈魂、愛、美、善,象征詩化、哲思等等概念。我的視野擴大了。我的思維方式變了,表現(xiàn)的形式和手段也變了。導演是探索人的靈魂的工程師,揭示人性之美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追求。
二
中國美學精神在人的心靈空間,對審美的理解都貫徹著一種生命精神,或者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存在著審美的價值觀。人與物、人與世界、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萬物,人生于宇宙天道之中,并能通過自身對生命行動感悟來認識這個天道,來認識人的生命價值,正視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所處的世界,也就是你必須正視這個世界,應對你的存在,而且努力掌控自己的生命如何獲得理想的存在方式。審美的創(chuàng)構在于人的本真和自然融為一體,這才是人性美的意義。
我在排《家》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鳴鳳、梅和玨她們雖然都生活在封建社會黑暗的統(tǒng)治之下,但是她們都能夠冷靜地正視自己所處的客觀世界,都能不知不覺地以“愛”和“善”的心,“為他”的高尚品質來對待她們所愛的人。鳴鳳對覺慧講:“你們上面的人看不到……我只希望永遠這樣地陪著你,風永遠這么吹,月色永遠這么美好。”當知道自己要被送到馮樂山的魔穴中去時,她首先想到的是“不要成為他的累贅”,勇敢地保住自己純潔的身子,帶著對覺慧的愛跳進荷花池,這正是她選擇她的生存方式。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覺慧那樣“燃起復仇的火”,沖出封建的家庭束縛才是理想的,才是正確的,才是值得贊美的。每一個人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處境,她們即使處于黑暗的底層,可她們仍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以她們的微弱之力量去愛她們所愛的人,那就是人性的光輝所在。那就是人的生命價值意義所在。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就是追求一個平等、和諧的社會,要造就健康的人、美好的人、善良的人、有愛心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戲劇藝術的任務就是要人們看到“人性之美”,陶冶人的心靈,并給這樣的人以美。
三
我的創(chuàng)作體會是:戲劇創(chuàng)作要扎扎實實地繼承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要掌握中國戲曲的美學原則,植根于中國的土地上,并且大膽地吸收現(xiàn)代戲劇,其中包括后現(xiàn)代戲劇一切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理念,絕不保守,也不跟風,絕不盲目,以“我”為主。我認為,兼收并蓄、互相補充,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不同流派的藝術,是很多藝術家珍貴的品質。我注意到時代在向前發(fā)展,一切都在變,毫無疑問,戲劇的內容和表現(xiàn)形態(tài)一定會變,百花齊放,多元放飛。我知道藝術天地有多大,各有春色,但千變萬化戲劇舞臺上還得創(chuàng)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為主體。這就是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追求。
我從事戲劇教育六十余年,這期間主要任務是表演教學,但我也在校內校外導演了七十余出戲,在校內我選排的大多是中外經(jīng)典之作,校外導的更多是結合形勢的原創(chuàng)劇目。我要表露我的心境:對于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題材,我都是充滿了熱情去參與的,我有使命感,責任感,我熱愛我的國家,我熱愛我的生活,我也熱愛那些戲中人和我一起投入創(chuàng)作的朋友。我一直感到合作是愉快的,解放的,自由的,靈感的,是莫大的藝術享受,特別是改革開放這四十年。我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微不足道,只是我的心聲作為歷史留下。我們這一代人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和變革,各種思潮在影響著我們。因此,我們創(chuàng)作必定帶著歷史的痕跡,我的書留下記憶,僅此而已。
我要感謝所有劇目的合作者,如果說有一點成績是大家的功勞。我還要感謝為我創(chuàng)作進行點評的朋友,是你們在幫助我提高。讓我們共同為每一個作品提升生命價值而努力。
感謝上海戲劇學院科研處吳愛麗處長對本書出版的關心。由衷地感謝上海戲劇學院丁盛與吳靖青兩位青年教師一直幫助我整理、編輯文稿,處理出版過程中的各種繁瑣事務。還要感謝我的兒媳葉小萊,不厭其煩地幫我進行文字錄入和打印工作。特別要感謝我的老伴蔣云麟,她已88歲高齡,仍然快樂地為我整理資料,抄寫,校對,我能完成這本拙作,沒有她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陳明正
2018年8月22日
于上海向日葵公寓
陳明正教授簡介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4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后留校任教,曾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院演出委員會主任、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副院長、上海文化杰出貢獻獎評委、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
陳明正教授傳承了中國話劇傳統(tǒng),有系統(tǒng)地從戲劇實踐出發(fā),全面掌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著有《表演心理分析》《論舞臺注意》《論舞臺想象》《論舞臺交流》等表演教學法研究論文數(shù)十篇。
從教56年來,陳明正教授培養(yǎng)了大批著名演員、導演,由于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班內蒙古學生的突出貢獻,獲得國家教委頒發(fā)的“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
陳明正教授導演了70余臺中外戲劇,執(zhí)導作品獲得第二、第四屆文化部“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寶鋼文化藝術榮譽金獎”。此外,陳明正教授還兩次獲得“上海文化杰出貢獻獎”提名,被戲劇界稱為“南方話劇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