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恩平
近年來,山東省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學積極響應上級部門加強勞動教育的號召,探索實踐以“走進課堂加強勞動教育、走進基地學習種植技術、走進假期開展專項勞動體驗”為主要內容的“三走進”勞動教育模式,引領學生快樂成長。
走進課堂加強勞動教育
搭建課堂教育平臺。編寫勞動教育校本教材;每周一節(jié)學創(chuàng)課,組織學生在創(chuàng)客智造室、機器人體驗室、勞技活動室學習電腦編程,開展3D制作、發(fā)明創(chuàng)造、木工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們動手動腦,在創(chuàng)意物化中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勞動技能;每周一節(jié)勞技課,組織學生學習基本的勞動技能,強調自主探索與動手實踐。學校定期對勞動課的備課、上課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及時評價學習效果,并通過組織勞動周、勞技作品展評、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等,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
創(chuàng)設價值體認機制。學校重視勞動教育,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將勞動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教研制度和獎勵制度,政策資金大力扶持,要求各學科均滲透勞動價值觀教育,并將教師是否參與勞動指導納入教師發(fā)展性評價之中,以確保勞動教育順利實施。
走進基地學習種植技術
為培養(yǎng)勞動技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勞動者的艱辛與偉大,學校開辟了“城小勞動實踐基地”,并組織開展了以“在種植中體驗快樂”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調查研究,科學選種。學生首先采集基地土壤樣本,弄清土質情況,再通過上網查詢和到種子公司調查,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花生、玉米等種子。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學會了“種子大小越勻越好”等篩種技巧。
基地行動,春種秋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認識了鐵锨、耙子等農具,學會了使用方法以及平整土地的操作要領;掌握了播種的基本程序,學習了整畦、開溝、用目測法定株距等方法,進行了各種作物的播種;制定對比種植的方案。學生定期到基地進行觀察,記錄莊稼的生長過程及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延伸,珍糧惜菜。經歷了整個種植、管理和收獲的過程,學生們體會到農作物的收獲來之不易,決心珍惜勞動成果,堅決不浪費食物,聯系大隊委在餐廳內發(fā)起了“光盤行動”號召。組織骨干學生連續(xù)五天對食堂剩菜剩飯情況進行調查,發(fā)出了珍惜糧食倡議書,開展了節(jié)約糧食演講比賽、尋找身邊的節(jié)糧表率等活動。
走進假期開展專項勞動體驗
走進清明節(jié)學習制作風箏。清明節(jié),學校開展了“忙趁東風放紙鳶”活動。學生和家長先研究風箏的結構,再了解風箏的飛行原理,然后學習有關風箏制作的知識,最后親子共同研究制作風箏,并一起放飛。
走進勞動節(jié)鍛煉自立成長。勞動節(jié)假期,低年級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積極學習系紐扣、系鞋帶、系紅領巾等各項基本技能,高年級學生學習疊衣服、疊被子、做水果拼盤等。假期結束后,學校組織了專項競賽活動。精彩的展示,激發(fā)了全校學生的勞動熱情。
走進春節(jié)學習服務家庭。為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每年寒假,學校都要開展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迎大年,大掃除,裝扮溫馨小屋;學做小廚師;學做小管家;學當“小主人”。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學到了一技之長,而且樹立起家庭責任感。
因“三走進”勞動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施,我校被確定為“萊州市假期實踐生活指導優(yōu)質實施示范基地”“山東省科普示范學?!?。2018年,我校研究成果《鄉(xiāng)土淘寶:農村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路徑與策略》被評為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今后,我校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適合農村小學、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勞動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勞動體驗中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