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梅
近期,不少季節(jié)性幼兒疾病進入了高發(fā)期,其中就包括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發(fā)疹性疾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的幼兒發(fā)病率最高,這跟孩子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關。感染病毒后,患兒不會立即發(fā)病。病毒先在體內(nèi)大量復制,經(jīng)過3~7天的潛伏期后才進入發(fā)病期。手足口病一般不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數(shù)患兒發(fā)生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個別病情嚴重、發(fā)展較快的,還可能出現(xiàn)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甚至導致死亡。
預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種相關疫苗,此外,保持衛(wèi)生是關鍵。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V)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為常見,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2016年我國自主研發(fā)的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正式上市,該疫苗是全球范圍內(nèi)唯一可用于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目前可用于6月齡到5歲兒童,基礎免疫程序為2劑次,間隔1個月,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接種預防疫苗,保護率可達95%。5歲以上的兒童以及成年人,基本通過自然感染的方式獲得了免疫力,所以不再推薦接種EV71疫苗。
手足口病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為主要傳染源,發(fā)病第1周傳染性最強。病毒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傳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飛沫形式,經(jīng)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皰疹液、糞便中的病毒可經(jīng)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絹、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nèi)衣等,經(jīng)口傳播給他人;與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飲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所以,不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臉、洗手后再接觸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給孩子換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飯或照顧其他孩子。
一般來說,如果家庭中無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時和正確的洗手,一般不需要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時就醫(yī)、病兒在家休息,還需對病兒的餐具、用品等進行日常消毒,當病兒痊愈后還應對所有物品進行一次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即開水煮15分鐘以上;耐高溫的東西推薦隔水蒸15分鐘后再烘干;不耐高溫或者無法蒸煮的東西,比如塑料制品、家具等,可以用稀釋后的84消毒液浸泡。此種方法消毒完成后要注意及時擦去殘留的消毒液,以防入口。
假設在一個環(huán)境中有人感染了某種可通過飛沫傳播的病毒,那么當這個人咳嗽、談話或打噴嚏時,會排出飛沫,這些飛沫攜帶的病毒顆粒的濃度最高。如果在很小的封閉空間內(nèi),這些病毒就會表現(xiàn)出較大的殺傷力。避免這種情況需要給居室勤通風,當有新鮮空氣流通起來,病毒顆粒會被稀釋,再感染別人的機會就少了。另一方面,病毒必須感染人體細胞才能繁衍下去,開窗通風后,攜帶病毒的飛沫落到地上,其致病性也會下降。所以,要經(jīng)常開窗通風,可以防止病毒在室內(nèi)傳播。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怕熱,50℃就會被殺死。如果衣物、被子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天,基本可以將病毒殺死。所以,天氣好時,最好將衣被放置室外晾曬4小時以上。
由于腸道病毒在50℃時就可以被迅速滅活,因此,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間,要選擇食用新鮮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