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彤彤
摘 要:通過分析剪紙對于美術實踐活動的意義,指出剪紙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剪紙課程的教學策略,以弘揚傳統(tǒng)剪紙工藝,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關鍵詞:剪紙藝術;美術教育;課程思政
剪紙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藝術之一,其與生活緊密相連,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而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剪紙這一民俗內容并沒有得到有效普及,發(fā)揮教育功能,僅僅作為普通藝術門類存在著。因此,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以剪紙藝術為戰(zhàn)略性突破口,教授學生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對于啟發(fā)當代青年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剪紙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剪紙藝術作為民俗藝術的一部分,有著獨特的文化研究價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了解剪紙的歷史和形成過程,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和實操性指導,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直抒胸臆,大膽剪裁。但就目前而言,剪紙在美術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
剪紙課程實操性強,作品需要創(chuàng)作者精心剪裁。當下學生課業(yè)繁重,身體困頓,加之心性浮躁,很難坐下來認真剪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主觀上對剪紙藝術產生濃厚興趣,引導其主動學習、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二)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待提高
在碎片化時代,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于網絡,很多學生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美的判斷力,下意識地模仿照搬,使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受到嚴重限制。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待創(chuàng)新
藝術課程思政教育是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剪紙藝術是一個很好的課程思政元素。結合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剪紙教學,為美術實踐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
二、剪紙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 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
推進教學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主動探索教學方法,可以剪紙動畫為導引,引起學生的興趣。理論部分以講授為主,教師可以參考教材和網絡資源,尋找典型的圖片資料,結合圖例詳細解讀定義和特點。教學重心要放在剪紙的方法和步驟上,在長期實踐教學中對制作要點進行總結,通過講解、示范演示深入淺出地指明問題所在,避免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明顯錯誤。最后要布置相應的作業(yè)或任務,選出優(yōu)秀作品作為范例,對班級學生進行正面引導。
1.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首先,知識目標,即掌握剪紙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剪紙藝術的基本概況、分類特征和剪裁方法等。其次,能力目標,即掌握剪裁的基本技法和步驟,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將之實際運用于美術創(chuàng)作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最后,情感目標,使學生形成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行為習慣,明白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踐行相關道德規(guī)范。
剪紙課程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尤其注重動手技能的掌握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要提前準備好講義,準備詳細的剪紙工具介紹,方便學生備齊課上用具;制作PPT和錄屏課件,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課件應美觀有趣并拓展小常識。
活動過程包括課程導入、提出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作品點評和知識拓展。
其一,課程導入。以相關的剪紙影像資料導入課程,介紹源遠流長、技藝精湛的剪紙藝術,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其二,提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明確重點和難點。以圖片實例說明剪紙的相關步驟及操作要點,使學生重視理論知識學習與研究,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地運用于美術創(chuàng)作中。
其三,動手實踐。學生親身參與剪紙作品創(chuàng)作,并且需要說明作品名稱、創(chuàng)作意圖與作品寓意。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將理論要點運用到實踐創(chuàng)作中。教師可以反復在制作過程中強調剪紙的制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加深學生的理解,以攻克重難點問題。在任務設置方面,通過作業(yè)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勢利導;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練習,使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從而產生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指導中應注意強調安全和衛(wèi)生問題。
其四,作品點評。學生在展示區(qū)分享自己的剪紙作品,開展自評、互評、教師點評。教師應根據(jù)作品效果給出評價,指出優(yōu)點與還需改進的地方,同時對其他學生施以影響,鼓勵學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其五,知識拓展。結合教材內容拓展知識點,介紹民間剪紙藝術代表人物及作品,例如剪紙大師庫淑蘭、王老賞等,頌揚他們不懼困苦、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和精雕細琢、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2.充分利用學習平臺
教師上課前通過云班課后臺查看學生對于參考資料的查閱進度。課堂上將PPT講授與剪裁過程的視頻結合,在學生觀看的同時進行講解,將課件上傳云班課資源區(qū),并指出亮點與容易出錯的地方。在云班課設置任務,學生作業(yè)隨交隨批,第二天發(fā)布前一天的優(yōu)秀作業(yè),總結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鼓勵并表揚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平時利用云班課直播,與學生進行交流,利用好網絡平臺實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剪紙藝術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選擇開放的教學模式
1.開展專題教育,豐富教學內容
可通過夯實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培育工匠精神等專題教育,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剪紙實踐課上,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實現(xiàn)美術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用豐富多彩的藝術語言表現(xiàn)紅色革命精神風貌,從中汲取力量。作品既能喚起學生對革命先輩的緬懷、追思之情,又以鮮明的紅色印記堅定了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2.組織展覽活動,加強載體建設
借助歷史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與課程內容深入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發(fā)揮實踐育人功能,實現(xiàn)知行合一。例如,可以開展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剪紙展覽活動。在實踐中,鼓勵學生以藝術之美再現(xiàn)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不朽功勛,點燃學生為夢想全力奮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另外,可以借助智慧樹、超星等平臺和校園智能化教學平臺,加強資源建設,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美的剪紙作品,打破時空限制,拓寬學習渠道。
3.在剪紙藝術中滲透思政教育
以剪紙課程為契機,增加學生對民俗的了解,引導學生將剪紙創(chuàng)作和歷史典故結合,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傳統(tǒng)民俗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教師應當在知識傳播的過程中強調價值引領,以剪紙課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工匠精神與勞動精神,培養(yǎng)學生無私奉獻、專注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三)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
考核評價方式應當將過程考核和課程結束考核相結合,關注評價的多元化,將課程思政納入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認知體系、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等納入課堂考核評價體系。教師可通過學生參與課堂答疑、小組活動等課堂表現(xiàn),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考查學生的個人品質與品德修養(yǎng)等。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除了注重自身知識能力水平的提升之外,也要關注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并將之于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教師可以剪紙藝術為突破口,朝著育人的方向和目標進行實踐教學,以使美術課堂更好地發(fā)揮育人實效。
綜上所述,可以充分運用相關元素,如以傳統(tǒng)文化 “二十四節(jié)氣”為主題,使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審美交融碰撞;教學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時事與剪紙相結合,呈現(xiàn)出“以藝抗疫”的擔當與責任。這些都是將思政教育與美術課程教學融合的實例,讓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教育。新時期美術教育應以剪紙藝術為突破口,加強優(yōu)質資源建設,推動內容成果和師資隊伍高質量發(fā)展,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鞏固深化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建設成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胡勃.學習民間美術的教學實踐[J].美術研究,1986(3):62-66.
[2]鐘阿城.剪紙手記[J].美術,1983(2):59-60,63.
[3]喬曉光,董永俊.實踐的精神:中國民間美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模式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
運城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