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雪
更年期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逐漸衰退的特殊時期,該階段女性逐漸向老年期過度,機體性激素水平變化較大,因而生理和心理都需要經(jīng)歷一系列變化,同時可出現(xiàn)多種的精神及軀體表現(xiàn),統(tǒng)稱為更年期綜合征。抑郁、焦慮等為更年期綜合征女性常見的負性情緒反應,心理彈性是個體自我保護的心理防御機制,探討焦慮、抑郁情緒與心理彈性間的關系,有助于深入分析更年期綜合征女性的心理改變與特征,進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單純抑郁、單純焦慮、抑郁合并焦慮和無抑郁焦慮更年期綜合征女性的心理彈性水平差異,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女性均符合《中華婦產(chǎn)科學》關于更年期綜合征診斷標準和精神病學ICD10 中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1]。采用SDS、SAS 評估更年期綜合征女性是否存在抑郁、焦慮情緒,SDS 以53 分為臨界值,評分≥53分為抑郁陽性,SAS以50分為臨界值,評分≥50分為焦慮陽性[2]。按照更年期綜合征女性抑郁、焦慮評估結果分為單抑郁組(36 例)、單焦慮組(32 例)、抑郁焦慮組(28 例)和無抑郁焦慮組(24 例)。單抑郁組年齡45~56 歲,平均年齡(50.49±5.46)歲;絕經(jīng)時間6~16 個月,平均絕經(jīng)時間(11.78±5.16)個月;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21 例,大專及以上15 例。單焦慮組年齡45~56 歲,平均年齡(50.49±5.48)歲;絕經(jīng)時間6~16 個月,平均絕經(jīng)時間(11.75±5.21)個月;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19 例,大專及以上13 例。抑郁焦慮組年齡45~56 歲,平均年齡(50.45±5.43)歲;絕經(jīng)時間6~16 個月,平均絕經(jīng)時間(11.79±5.23)個月;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16 例,大專及以上12 例。無抑郁焦慮組年齡45~56 歲,平均年齡(50.49±5.46)歲;絕經(jīng)時間6~16 個月,平均絕經(jīng)時間(11.78±5.16)個月;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下14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四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無精神疾病既往史;認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溝通交流;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急慢性疾病者;近期遭受重大生活/創(chuàng)傷性事件者;合并智力、精神異常者;無法配合調(diào)查者等。
1.3 方法 采用CD-RISC 評估四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心理彈性情況,該量表分為堅韌、自強和樂觀3 個維度,總分值范圍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3]。由2 名專職人員負責問卷調(diào)查佛犯罪,指導四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四組收回問卷有效率均為100.00%。
1.4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四組CD-RISC 各維度(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單抑郁組、單焦慮組和抑郁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無抑郁焦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抑郁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單抑郁組、單焦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抑郁組和單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CD-RISC 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分)
表1 四組更年期綜合征女性CD-RISC 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分)
注:與無抑郁焦慮組比較,aP<0.05;與抑郁焦慮組比較,bP<0.05
受性激素水平降低等因素影響,更年期綜合征女性出現(xiàn)了一系列軀體功能改變及心理變化,多數(shù)更年期綜合征女性伴有精神異常。更年期綜合征所導致的軀體癥狀可采取藥物等方式治療,但是對于其導致的心理改變尚有待明確。抑郁和焦慮為該類女性的精神異常癥狀,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zhì)量,必須積極改善,提升該類女性心理健康水平[4-7]。
心理彈性是個體自我保護、應對困難和逆境及適應不良環(huán)境的一種特殊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可幫助人提升心理承受及抗壓能力,糾正負性情緒反應,快速恢復健康心理狀態(tài)[8-10]。但是,更年期綜合征相關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該階段女性的心理彈性降低,且不同精神狀態(tài)者存在一定差異[11,1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單抑郁組、單焦慮組和抑郁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無抑郁焦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抑郁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單抑郁組、單焦慮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抑郁組和單焦慮組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伴抑郁、焦慮情緒女性心理彈性較差,合并抑郁與焦慮心理彈性下降最為顯著,提示負性情緒越嚴重,心理彈性越差,患者自身較難調(diào)節(jié)情緒,需及時采取干預、糾正措施。
綜上所述,更年期綜合征伴焦慮、抑郁情緒女性心理彈性水平較低,兩種負性情緒反應合并者可進一步降低心理彈性水平,應高度警惕,及時采取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