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 輝 宋麗娟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元鼎二年(前115年),是長江上游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清代初期合江縣出現(xiàn)的以羅縉、羅紳為第一代的羅氏家族,連續(xù)三代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該家族成員中不但出現(xiàn)了科舉佼佼者,還產(chǎn)生了為數(shù)不少的官員,有些在詩歌散文方面還有一定造詣。這使得合江羅氏成為瀘州文化家族中的優(yōu)秀代表。
本文所能追溯到的清代合江羅氏家族第一代人物為羅縉、羅紳兄弟。他們大致生活在清代康熙年間。
在科舉方面,羅縉的成就不大。據(jù)《乾隆縣志卷之四·選舉·貢士》及《光緒州志卷八·選舉·合江縣·貢生》兩份名錄可知,他只獲得一個普通的貢士(貢生)頭銜。
在仕宦方面,羅縉無甚成就,后因其子羅文思顯貴,獲得了朝廷的封贈。三種地方志所載各不相同,均列于此:
羅縉,貢生。乾隆十六年以子文思官陜西蒲城縣知縣,貤贈文林郎。后又因子文思升陜西直隸商州知州,加贈奉直大夫。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13頁。
羅縉,貢生。以子文思官貴州石阡府知府,贈朝議大夫。②黃云生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2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606頁。
乾隆二六年/羅縉/賢書/以子文思貴,贈奉直大夫,后加贈朝議大夫,妻曾氏、□氏均贈宜人。③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4頁。
綜上可知,羅縉多次獲得散官的封贈。1751年獲贈文林郎(七品),后于1761年又加贈從奉直大夫(五品),最后再次加贈朝議大夫(從四品)。他的兩位妻子也獲贈五品的宜人稱號。
羅縉還具有較好的文學(xué)功底,從其散文《宕渠李元樞青藜兩先生雙烈征詩文啟》便可見一斑:
雙劍插空,鎖雄關(guān)于井絡(luò);二峨聳翠,拖長黛于沱潛。蓋天作高山,類巉巗而秀拔;故地鐘奇士,實(shí)磊砢而英多。科第代有傳人,文章古多作者。從未聞難兄難弟,同奮魯陽之戈;一瘦一肥,爭入田廣之鑊,如元樞青藜兩先生者也。
先生隴西舊族,渠水名賢。家世西平,多紫綬金章之彥;山傳白石,盡蘭臺天祿之藏。則有青藜公者,才似云蒸,品同玉立??椿ㄑ嗳?,廿年群羨郎君;制錦秦郵,六載人歌父母。便由州牧,再遷省郎。此正馳驅(qū)云路之秋,黼黻皇猷之日也。
奈中原鼎沸,群盜鴟張;石馬汗趨,金人淚落。長安卿相,尚為燕雀之眠;巴蜀版圖,已作鯨鯢之穴。伯仁報國,固有阿奴;元直依人,惟知老母。杜子美麻鞋間道,始達(dá)鄜州;公孫述藥酒征車,已來閬內(nèi)。當(dāng)此透掌穿齦之候,又值臥苫枕塊之時。全孝全忠,含笑而羈桎梏;矢天矢日,引脛而受戈鋋。固欲死為鬼雄,陰奪阿蒙之魄;不特生為人杰,群駭花卿之名而已。
乃赤心動人,朱旗閃日。王孫呼于齊市,民愿前驅(qū);周勃令于軍門,士皆左袒。修我矛戟,部署而前;殲厥渠魁,安堵如故。于是宕渠城畔,重睹漢官威儀;遂爾細(xì)柳營中,爭建大將旗鼓。河之南,河之北,笑迎岳家之軍;陜以東,陜以酉,泣挽桓公之駕。豈止酈生伏軾,口似懸河;燕將攻城,勢如破竹也哉!
然而炎精將滅,雀巢其巔;周德既衰,龍戰(zhàn)于野。天不悔禍,何水旱之頻仍;民盡為奸,實(shí)饑寒之交迫??涓缸啡?,吸盡西江之濤;媧皇補(bǔ)天,詎止共工之觸。乃名公折簡,尋圍合陽城邊;故義旅援桴,轉(zhuǎn)戰(zhàn)廣安州側(cè)。忽鐵脛銅馬之輩,吟嘯成群;而突鬢銳頭之夫,腹背受敵。至弦空矢盡,猶揮李陽之拳;故骨化形銷,只有萇弘之血矣。
然仲也既捐軀報國,伯兮又視死如歸。聚散卒于城皋,再圖漢業(yè);收全功于即墨,寬復(fù)齊城。豈意許男之降,虛為啣壁;始悔條侯之臥,竟至成禽。罵不絕聲,尚存張儀之舌;斬何須怒,止有嚴(yán)顏之頭。此固杲卿、真卿,俱作乾坤正氣;不同冉璞、冉琎,僅為帷幄奇謀已矣。
但恨滄海揚(yáng)塵,令威化鶴。珠遺赤水,誰是離婁?劍隱豐城,難逢雷煥。幸操觚內(nèi)翰,立傳于當(dāng)年;而督學(xué)詞臣,崇祀于鄉(xiāng)曲。廉頑立懦,已儼然操風(fēng)化之權(quán);闡幽發(fā)微,亦足以吐忠貞之氣矣。更祈西京才子,上國名卿。拔蘇女之梭,文皆成錦;揮江郎之筆,夢即生花?;蛸n鴻章,或搜麗句。俾樓傳花萼,不徒分痛虛文;原是鹡鸰,更有同仇公奮。庶孝友堂上(黃慎軒太史榜其堂曰孝友),重添華袞之榮;而昆明池頭,定獲夜珠之報。謹(jǐn)啟。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8-70頁,第102頁。
按:本文亦見于《合江文征卷一·文》,文字大致相同,唯“引脛”作“引領(lǐng)”,“朱旗”作“朱旂”,“仲也”作“仲矣”,“公奮”作“公憤”。據(jù)民國本《渠縣志》,李儲乙字元樞,四川渠縣人。李含乙號青藜,為李儲乙胞弟。二人在張獻(xiàn)忠入邑時,率領(lǐng)鄉(xiāng)人抵抗,皆被殺。此文便是羅縉為紀(jì)念此二人而作。從文學(xué)角度而言,羅縉的這篇文章是頗有功力的。全文采用賦體,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用典、對仗、排偶、疊字、夸張、委婉、諱飾、設(shè)問、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情感充沛,語氣激昂,為應(yīng)用文之大手筆。
關(guān)于羅紳的材料較為稀見,但根據(jù)僅有的一些信息,可判定他為羅縉之弟。首先依據(jù)《光緒州志》之記載:“羅紳,以孫洪鑄官湖北建始縣知縣,貤贈文林郎?!雹邳S云生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2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606頁??芍_紳有孫名羅洪鑄。而《乾隆縣志》亦有言:“羅文命,……子四,洪鐘、洪鏳、洪鑄、洪欽?!雹廴~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芍_洪鑄為羅文命之子,則可推知羅紳為羅文命之父。
然后根據(jù)《乾隆縣志》,清代合江知縣葉體仁的《羅氏家訓(xùn)跋》稱“羅生洪鑄昆季案頭有家訓(xùn)一部,……乃令伯父刺史公記載伯祖父庭訓(xùn)也”④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8-70頁,第102頁。。而《羅氏家訓(xùn)》的記錄者為羅文思:“《羅氏家訓(xùn)》,清羅文思匯紀(jì)其父縉庭訓(xùn)之語”⑤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570頁,第444頁,第435頁。。既然羅洪鑄稱羅文思為伯父,則羅文命必為羅文思之弟,羅紳必為羅縉之弟。
能反映羅紳的成就之材料相對更少。從仕宦方面來說,似無實(shí)績,僅是以子貴而獲封蔭。上段所錄《光緒州志》已交待他因?qū)O子羅洪鑄而獲得七品散官文林郎?!睹駠h志》亦載,信息略為詳細(xì):
嘉慶一四年/羅紳/以孫洪鑄貴,貤贈文林郎。妻冉氏,貤贈孺人。⑥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570頁,第444頁,第435頁。由此可知羅紳是獲得封贈是在1809年,其妻也同時獲得七品的孺人稱號。
地方志云:“羅文思,縉子”⑦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90頁,第90頁。。又云:“康熙/羅縉/賢書/解元文思之父”⑧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570頁,第444頁,第435頁。,可知羅縉有一子名羅文思。而前文已證羅文命為羅紳之子,故而羅文思、羅文命是堂兄弟關(guān)系。羅文思為兄,羅文命為弟。在二昆仲之中,羅文思的成就相對較高。
羅文思在科舉方面有一定成就。《乾隆縣志卷之四·選舉·貢士》載:“羅文思,……雍正元年拔貢,七年巳酉(按:應(yīng)為己酉)副榜”⑨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90頁,第90頁。。即是說,他在1723年(癸卯年)被地方考選為拔貢,又于六年后的1729年(己酉年)成為副榜貢生(副貢)。此外,《光緒州志卷八·選舉·合江縣·貢生》亦載他為雍正元年拔貢,雍正己酉副榜。《民國縣志卷三·選舉·表二·舉人》亦稱他是雍正癸卯拔貢,己酉副貢。
羅文思在乾隆三年(1738)考中舉人,并取得鄉(xiāng)試第一名(俗稱解元)的輝煌成績。《乾隆縣志》載:“羅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科解元”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三四,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頁。?!豆饩w州志卷八·選舉·合江縣·舉人》亦載羅文思為乾隆戊午解元。《民國縣志卷三·選舉·表二·舉人》亦載羅文思中解,但未提及時間。
羅文思的仕途也是較為一帆風(fēng)順的?!肚】h志》因成書較早,記載較為簡略:“現(xiàn)任陜西直隸商州知州,居官廉潔,忠君愛國。凡治中事,無不為之竭力盡心,籌畫盡善”②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第6頁。?!豆饩w州志》所載較為詳細(xì):
羅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領(lǐng)鄉(xiāng)薦第一,舉孝廉方正。欽賜六品銜,授陜西商南縣知縣,調(diào)署蒲城。升商州知州,歷升貴州石阡府知府。居官明允,潔己愛民,興利剔弊,事事修舉,所至循聲卓然?!珈豚l(xiāng)賢。③黃云生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2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720頁,第720頁。
由以上可知,羅文思在取得鄉(xiāng)試第一之后,即被舉為“孝廉方正”(清代特詔舉行的制科之一),獲賜六品官銜。之后,他歷任西北、西南的地方官,官階由知縣一路上升到知州(五品左右)、知府(從四品)。從兩種地方志對他的評價來看,他顯然是一位廉潔自律、勤政愛民的好官,在當(dāng)時有一定的名聲,并獲得鄉(xiāng)人的崇拜與祭祀。而《民國縣志》還提供有不同信息:
乾隆/羅文思/曰睿/陜西蒲城縣知縣,歷升商州知州,貴州石阡府知府,署貴西道。④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0頁,第511頁,第570頁。
羅文思,字曰睿,乾隆戊午解元。品詣端嚴(yán),學(xué)殖精粹,由孝廉方正欽賜正六品職銜。歷任陜西商南知縣,調(diào)蒲城知縣。升商州知州,繼升貴州石阡府知府,署貴西道。居官明允,潔己愛民,興利剔弊,事事籌劃盡善,所至卓著循聲。商州、石阡士民,為建生祠?!螒c十一年都憲奏準(zhǔn)祀鄉(xiāng)賢祠。⑤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0頁,第511頁,第570頁。
如果是這樣,那么羅文思在貴州任知府之后,還升任過道臺,署理貴西道,官階為正四品。商州、石阡人民甚至因感戴他而為其建立生祠。因此,羅文思之父羅縉三次獲得朝廷封贈,也就不足為奇了。
羅文思不但有著仕宦成就,還是一位詩人、散文家。《乾隆縣志》稱他“著有詩文若干卷”⑥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第6頁。。《光緒州志》稱他“解組歸,優(yōu)游林下,筑樂志園一區(qū),嘗邀文人觴詠于中”⑦黃云生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2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720頁,第720頁。?!睹駠h志》稱他“解組后,優(yōu)游林下,筑樂志園,時邀文人詩酒其中。年八十九卒于家。著有《敩半亭文集》《樂志園詩集》”??梢娏_文思始終有著一種文人情懷。關(guān)于他的詩文集,《民國縣志》還有如下記載:
《敩半亭文集》,清羅文思撰。原本已佚,僅存數(shù)篇,散見輿地篇暨文征?!稑分緢@詩集》,羅文思撰。原本已佚,僅存十首,采注輿地篇。⑧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0頁,第511頁,第570頁。
可見羅文思的詩文大半散佚,甚為可惜。尚存至今日的,可得詩八首,散文三篇。然而管中窺豹,仍大致可見其層次水平。先看他的詩,現(xiàn)存《乾隆縣志》的八首詩,是他唱和合江知縣葉體仁的符陽八景詩而作的組詩,總題為《符陽八景步邑侯葉公韻》。茲悉錄于下(《光緒州志》《民國縣志》《合江文征》俱未載):
流杯春玩
匼匝深藏佛洞春,曲池新漲碧痕勻。巵浮?鶒隨唫管,杓泛鸕鶿接坐茵。
遠(yuǎn)樹煙含濃似黛,環(huán)山雨洗淡無塵。幾回欲作孫公賦,應(yīng)有胡麻飯客人。
鐵瀘鳳展
槖籥洪鈞造化爐,鳳凰舒翅振山嵎。紅啣旭日朝光爛,彩映晴霞暮景殊。
笑指歧陽真咫尺,臥看丹穴豈崎嶇。陶堯鑄舜占儀舞,未許云龍獨(dú)躍沖。
丁山聳翠
奇峰突兀插天明,含翠凝煙百態(tài)生。誰與畫眉拖黛綠,獨(dú)教珮玉映蔥珩。
嵐光最好朝來看,佳氣尤宜雨后迎。錫予令名文運(yùn)啟,芙蓉一朵碧云橫。
筆架連云
誰將健筆欲凌云?架亦嶙峋入紫氛。仙掌孤擎光叆叇,奇峰高豎氣氤氳。
直連奎斗成華蓋,只有天孫織錦雯。秋日登山看雁字,不妨俯視右將軍。
之溪秋練
一波三折帶清溪,凈影燈光疋練齊。蝌蚪蟲書依淺藻,芙蓉花樣簇長堤。
紋因風(fēng)過吹重疊,綺為晴余照斐萋。聞?wù)f吳淞秋可剪,并刀今欲試川西。
書巖夜月
深山岑寂數(shù)編書,桂魄窗前獨(dú)映渠。塵慮不教侵卷帙,澄懷雅足對蟾蜍。
巧將皓影穿蘿璧,滿貯清光媚草廬。相愿嬋娟吟句好,應(yīng)如綠水出芙蕖。
榕山聚雪
朔風(fēng)吹過萬重山,積雪凝寒玉樹環(huán)。樵徑忽迷惟寂寂,鶴巣難覓但般般。
松髯昨夜驚初白,苔髪今朝訴已頒。欲訪仙蹤何處是,前村沽酒叩柴關(guān)。
魚入龍窩
驪龍睡寤自成窩,魚在濠梁樂處多。浪卷雷聲催變化,濤翻珠顆得駢羅。
光須耀日增奇彩,氣即噓云釀太和。出入莫教漁者射,巨鰲惟得躍滄波。
《乾隆縣志卷之七·藝文·詩·七言律》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2-84頁。
應(yīng)當(dāng)說,此組詩雖帶有一定的應(yīng)景唱和成分,但仍然顯示了相當(dāng)?shù)墓α退?。聲韻、平仄、對仗的工穩(wěn)自不必言,還大量使用比喻、夸張、擬人、設(shè)問、用典、象征、借代等修辭手法。從美學(xué)特點(diǎn)來看,《流杯春玩》《書巖夜月》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人情懷(休閑雅趣與隱逸精神等),文字清新、淡泊而無塵俗氣息;《丁山聳翠》《之溪秋練》具有傳統(tǒng)山水詩的風(fēng)格,頗有幾分唐人風(fēng)調(diào);而《鐵瀘鳳展》《筆架連云》《榕山聚雪》《魚入龍窩》意象雄奇,境界闊大,并帶有些許游仙詩的味道??傮w而言,均想象奇特,表達(dá)生動,堪稱佳作。
再看羅文思的散文?,F(xiàn)存有《惜字引》《漢留侯招四皓論》《相題說》三篇。它們均不甚長,然而立意甚高,詞章優(yōu)美,對今人仍不乏啟發(fā)意義。先看《惜字引》:
投鼎彝于大冶,共識咨嗟;擲珠璧于深淵,咸知動色。矧赤文綠字,無非天地精靈;鳥跡龍章,盡是圣賢心血。乃風(fēng)殘雨蝕,任隨舞絮沾泥;露卷云馳,忍共飛花委地。睢陽有傳,僅作風(fēng)窗一面之遮;傖父為文,即供酒甕片時之覆。豈特所輕反在所重,亦且寶善不若寶珍。吾輩讀書,尚煩誥誡;愚夫昧道,何恠飄零。於戲!楊全善埋字而世掇巍科,實(shí)為盛事;王沂公檢廢而子登鼎甲,最是美談。學(xué)士襟期,豈復(fù)希心果報;古今心印,自應(yīng)留意尊崇。所望是地名賢,力存圣澤;此邦大雅,功在斯文。搜垂露于塵封,不嫌兵燹;出懸針于穢壟,悉付丹江。庶幾哉!光燭星云,不失本來炳烺;流歸河洛,仍同太極渾元。即野鶩家雞,不愁落魄;將青燈夜雨,亦適安心。至于雪案揮毫,蕓窗染翰。風(fēng)檣陣馬,固吐胸中特出之奇;牛鬼蛇神,尤裁世外無稽之誕。此則惜之于無象,倍切求之于有形。諸君子素以道為程,余不佞,毋庸言為囑者爾。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9頁,第96-97頁。
按:此文《合江文征卷一·文》亦載,文字相同,惟“恠”作“怪”。此文是羅文思在任石阡知府時所作,置于石阡府明德書院,目的在于訓(xùn)誡學(xué)規(guī)。盡管是一篇說教性質(zhì)的文章,但仍有一定價值。從思想內(nèi)容來看,它在倡導(dǎo)敬惜字紙、敬字如神的同時所引出的尊崇傳統(tǒng)語言文字、尊崇圣賢、尊重知識等多方面的深層次涵義,在今天仍是顛簸不破的正面價值觀。從寫作技巧來看,全文采用駢文形式,通篇對仗,且辭藻華麗,具有較強(qiáng)的形式美感和音樂節(jié)奏感。此外,對于一個并不通俗的題目,作者仍能做到旁征博引,或明或暗地使用了大量典故,讓人欽佩作者的知識淵博。
再看《漢留侯招四皓論》。載于《乾隆縣志》(《光緒州志》《民國縣志》《合江文征》俱未載)。這是一篇評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議論文:
史稱高帝嬖戚姬,欲易太子,立如意。呂雉恐,劫留侯畫策,盈得無廢。余謂:立如意非漢高本意也。高帝以布衣提三尺劍入咸陽,馘項(xiàng)滅嬴,號令天下,其智計(jì)規(guī)劃,必有大過人者。乃以一女子之故,撥本實(shí),亂名分,危宗社,生民心,此不過后世庸主以下之所為。誰謂豁達(dá)大度能顛倒一世之豪杰者,而顧出此哉?且高帝之所以得天下,以扶蘇死耳。高帝親見秦以殺嫡亡,不旋踵而躬自效之?秦之禍,猶出于宦官;漢之禍,乃生于衽席,是又智出祖龍下矣。
觀其指四皓以示戚氏曰:“彼羽翼已成,難動也?!狈蛩酿┎贿^秦時老人耳,當(dāng)日信可縛,越可醢,布可誅。令高帝果欲易太子,四皓何人?帝則立誅之已耳。否則,遣之已耳。且四皓隱居君子也,焉有君子而教子弄父兵哉?故如“羽翼既成”一語,特假此塞戚之心,未可以為信然也。夫戚氏之嬖,情也;如意之弗立,義也。千古英雄,未有無兒女子(按:“子”當(dāng)為“之”)情者,特能以義忍耳。帝忍于秦、忍于項(xiàng),獨(dú)不能忍于一戚氏哉!
昔留漢(按:“漢”當(dāng)為“候”)以策干帝,帝輒稱善?;?yàn)樗搜?,即不省今四老人者果商山乎?良以此欺帝,帝即以此欺戚,兩人相喻于心。而商山之真?zhèn)危湟嘤胁槐乇嬲咭?!是策也,呂雉深德良,是并以欺呂,且以欺惠,欺大臣,欺天下后世。所謂為他人言,即不省此,又其一驗(yàn)也。②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9頁,第96-97頁。
據(jù)《史記·高祖本紀(jì)》及《史記·留侯世家》等文獻(xiàn),司馬遷的記載與觀點(diǎn)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有子劉盈,與寵姬戚氏有子劉如意。劉邦登基后,立劉盈為太子。后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劉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xué)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劉如意。呂后聞聽極為驚恐,便遵照開國大臣張良的主意,聘請有名望的隱士“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一天劉邦與太子飲宴,見劉盈身邊有四位大賢支持,認(rèn)為劉盈已有一定實(shí)力,便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羅文思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在他看來,漢高祖劉邦從未有過更換太子的打算。原因有二:其一,秦國之滅亡,就是因?yàn)楦鼡Q太子。漢高祖雄才大略,不可能無視前車之鑒,故絕不會因一婦人之情而置天下于亂。其二,如果劉邦真有易太子之念,那么以商山四皓的能力與實(shí)力,根本不可能阻止。之所以劉邦對戚氏稱太子與四皓“羽翼已成,難動也”,只是一個托詞而已。故而,在羅文思眼里,四皓在飲宴時與劉邦相遇,乃是張良預(yù)謀導(dǎo)演的一出劇目,其目的是使劉邦在寵姬面前能有充足理由拒絕劉如意上位。羅文思能夠不盲從權(quán)威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有理有據(jù),合情合理,值得稱贊與學(xué)習(xí)。
最后看《相題說》,載于《乾隆縣志》。所謂“相題”,類似于今日的“審題”。在封建社會,學(xué)子們常常面臨命題作文。如何做好第一步的審題工作?羅文思給出了某種具有啟發(fā)性的答案:
余嘗謂:文家遇題,當(dāng)先立身題外,將題面仔細(xì)端相。相其有字句處,相其無字句處,相其從無字句到有字句處,相其以有字句代無字句處。今之文人,但云講書。夫講也者,所以解經(jīng)文字義、句義、節(jié)義,如《朱子注疏》《諸儒解義》之類。若入文章內(nèi),便病訓(xùn)詁。進(jìn)一層者,動云看書。夫看,亦只以目視之耳。如走馬看花,看也;紅紫妍媸,觸眼即辨,亦看也。然皆物來而目迎之,尚不曾以心入物中。文家單知看字,便有看不透處。惟古名家,獨(dú)有相書一法。相者,猶九流中相士之相人也。耳目口鼻,無不相似,而于相似中細(xì)加端相:以五官配五行,從五行較衰旺,又為相其神氣而聽其聲音,揣其骨肉,始下定語。定其富貴貧賤,而人無不服。
相書之法,實(shí)同乎此。蓋講是逐字段分晰,看是平日間理會,獨(dú)至于相,是題到手時,一雙慧眼極題之中外前后左右而細(xì)相之,相得就里著實(shí)矣。而后自己算計(jì)一番:我何以捉其有字句處,何以描其無字句處;某處是主腦,某處是仆從;主腦宜詳,仆從宜略。再復(fù)想:今日壇中共此題者,高筆若何?平筆若何?我何以高而不過,平而不靡?乃搶一先著,占一緊勢。搶得著,占得住,疾忙寫第一句。第一句得勢,疾忙寫第二三四五六句,疾忙一直寫到底,勢如破竹。人只見破竹甚快,卻不知破竹人于未破之先,曾用過許多審量,乃能得心應(yīng)手。此惟善相書置身題外者,方有這種快活。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八,乾隆二十七年本,第104-105頁。
羅文思首先分析了文人讀書的三種境界:講書;看書;相書。在他看來,講書是較低的境界,它僅是對字句進(jìn)行訓(xùn)詁式的解讀;看書的境界也不高,只是以目迎物,走馬觀花,未曾入得心中;而相書類似于相面,是將對象進(jìn)行全方位的審視,是高境界的讀書。故而,高境界的審題乃是“相題”,不但要細(xì)究題目的字句,還要琢磨題目背后隱含的各種東西,然后決定文章的主從詳略等,方能得心應(yīng)手,勢如破竹。應(yīng)當(dāng)說,這對今天的語文教學(xué),仍有一定借鑒意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朱熹強(qiáng)調(diào)讀書“須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②朱杰人等主編:《朱子全書》(第1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10-3611頁。。羅文思的“相書說”和朱熹的“通身下水說”實(shí)有神似之處。
羅文命是羅文思的堂弟。他在科舉、仕宦方面均無成就,僅有監(jiān)生的頭銜(見《乾隆縣志卷之一·職名》)而已。但是卻名聞鄉(xiāng)里,具有一定的文化成就?!肚】h志》有言:
羅文命,字禹敷,邑齋長。敦孝友,崇道義。族中子弟有不法者,即直行責(zé)罰,族人多畏服焉。家貧,凡值親族之不逮者,必勉力設(shè)法以助。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
可見,羅文命只是一個鄉(xiāng)里的教書先生,但由于其情操高尚且教導(dǎo)嚴(yán)格,在家族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靈魂人物。羅文命在1809年因兒子羅洪鑄顯貴,獲得朝廷的封贈七品文林郎的散官,其妻也同時獲贈七品孺人封號:
嘉慶一四年/羅文命/禹敷/以子洪鑄貴,晉贈文林郎。妻程氏,晉贈孺人。②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4頁,第511頁,第439頁,第570頁。此外,羅文命還負(fù)責(zé)了《乾隆縣志》的校閱工作,名列《乾隆縣志卷之一·職名》之中,亦可稱某種文化成就。
羅文思的兒子是羅洪鈺、羅洪紀(jì)、羅洪鐸、羅洪俊。羅文命的兒子是羅洪鐘、羅洪鏳、羅洪鑄、羅洪欽。他們大部分有一定的文化成就,羅洪鐘之妻余氏亦被載入地方志。
羅文思的兒子羅洪鈺、羅洪紀(jì)、羅洪鐸、羅洪俊,四人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成就,《民國縣志》里有簡單的總體介紹:
(羅文思)子洪鈺,江西崇義縣知縣;洪紀(jì),貢生,能詩,有《之溪集》;洪鐸,監(jiān)生;洪俊,由附生遵例捐縣丞。③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4頁,第511頁,第439頁,第570頁。
此外,專門針對羅洪鈺的介紹有:“乾隆/羅洪鈺/江西崇義縣知縣”④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4頁,第511頁,第439頁,第570頁。。專門針對羅洪鐸、羅洪俊的材料尚未發(fā)現(xiàn)。專門針對羅洪紀(jì)的介紹有:“《之溪集》,清羅洪紀(jì)撰。原本已佚,僅存詩數(shù)首,入文征”⑤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44頁,第511頁,第439頁,第570頁。。在《合江文征》中,錄有羅洪紀(jì)的《寶山行》《石龜》《紀(jì)宿母張孺人節(jié)孝行略后》《少陵祠》《龍泉山》等五首詩:
寶山行
寶山?畾高百丈,一坡逶迤極頂上。丞相祠堂歸獨(dú)存,竹枝桐干森羅障。
樓懸斗大涪翁字,升庵先生詩曲狀。更從門外振衣看,拓開眼界如箕放。
岷江滾滾匯沱江,北崖東崖骨奇壯。煙中鱗次萬千家,阿誰繡圖工意匠?
世間不朽是文章,我且抗懷吐骯髒。云為墨兮霞丹黃,書破青天恣跌宕。
君不見,四香亭子百尺樓,摧殘剝蝕空惆悵。
又不見,宋人勾畫明人句,古香綺藻兩不讓?
堪嗟墓木鳥弄吭,沒沒無聞徒屬纊。安得臥龍起蒼漭,不使石人泣相向!
石龜
黔山岝?古夜郎,安穩(wěn)壩上鐘奇祥。有石孕子大包藏,石子如龜口眼張。
胸任背督兩分彰,圓潤瑩滑色蒼黃。置之盆水吐沫香,雙珠朗朗出其眶。
土人長養(yǎng)有異方,晝以米兮暮承漿。三年便可蹣跚行,七載尤能游蓮塘。
我來仙池襲巾箱,也欲滋培紀(jì)星霜。活時不肯令搘床,待他毛綠曳尾長。
看他學(xué)化胎息良,栽接靈根上天堂。
紀(jì)宿母張孺人節(jié)孝行略后
坤維不墜江陽之宿母,年才二十有八茹荼苦。
堂上老翁梨凍齒頹唐,膝下孤兒柳弱勞育撫。
能將大事盡禮復(fù)盡哀,更將母道兼師為嚴(yán)父。
酒漿玉飯精治縫衣裳,冰心鐵性堅(jiān)貞其肺腑。
生前教子已著青青衿,病革還期掇科奮毛羽。
賢哉古之陶姜古鐘郝,尋常巾幗粉黛何足數(shù)?
少陵祠
詩圣名高重草堂,巧將工作易荒涼。盤空雕檻通人跡,拔地朱樓絢日光。
池水一泓搖竹瘦,笆籬幾曲透花香。我來拜禮瞻遺像,凜凜忠魂尚慕唐。
龍泉山
三入劍門路九千,征車冉冉上龍泉。男兒須作青云侶,身在峰頭更著鞭。①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622-623頁,第440頁。
僅從以上五首來分析,羅洪紀(jì)的詩風(fēng)已呈現(xiàn)得較為明顯。他的懷古、寫景中亦有強(qiáng)烈的抒情,感情充沛、深摯,并采用響亮的韻腳,造成激昂的樂感效果。此外,詩人還常常在字里行間凸顯自身的“我”之形象,看得出其鮮明的個性、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與特立獨(dú)行的風(fēng)格。
《乾隆縣志》有言:“羅文命,……子四,洪鐘、洪鏳、洪鑄、洪欽,俱早列黌序”②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第28頁。。可知羅文命的四個兒子羅洪鐘、羅洪鏳、羅洪鑄、羅洪欽均很早就成為生員(秀才)。羅洪鐘在地方志上沒有更多專門記載,但妻子余氏卻因恪守孝道而被大書一筆?!肚】h志》云:
余氏,庠生羅洪鐘之妻。洪鐘早亡,撫一子甫四歲,事翁姑極孝。翁素患心痛,時愈時發(fā)。辛未歲,忽大作,一夜而昏斃者七次。氏割股煎服,始得痊可。至今十余年來不復(fù)發(fā)。(《乾隆縣志卷之五·人物》)③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6頁,第28頁。
可見羅洪鐘早亡,其妻余氏卻仍未改嫁,在家中撫孤敬老,頗為不易。她的公公患有心痛急性發(fā)作,她效仿傳統(tǒng)孝道中“割股療親”的故事不惜自殘,使公公得以痊愈。這種做法盡管聽來有點(diǎn)駭人聽聞,在今日也不宜提倡,但其一片純孝之心是無可疑議的,故而鄉(xiāng)里將其作為孝道文化的一種成就而載入縣志。
專門針對羅洪鏳的材料有:“乾隆/羅洪鏳/江西德安、安徽望江等縣典史,升浙江富陽縣丞,遂安縣知縣。”(《民國縣志卷三·選舉·仕進(jìn)·表一·文職》)④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622-623頁,第440頁。可知其先為縣令的佐雜官(無品階),后升為輔佐知縣的縣丞(正八品),最后終于做到了正七品的知縣。
羅文命四子中,羅洪鑄成就相對較高。一方面他有拔貢的身份,又做過正八品的教諭和正七品的知縣。地方志云:
乾隆乙酉/羅洪鑄/詳仕進(jìn)表。①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35頁,第440頁,第622頁。
乾隆/羅洪鑄/營山縣教諭,湖北建始縣知縣。②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35頁,第440頁,第622頁。
羅洪鑄,清拔貢生,官建始縣知縣。③施維編:《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3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35頁,第440頁,第622頁。
由以上可知,羅洪鑄在乾隆三十年(1765)取得拔貢的身份,后在湖北的建始縣任知縣。他的祖父羅紳和祖母冉氏,就是因?yàn)樗氖嘶鲁删投@得封蔭的。另一方面,羅洪鑄也有文學(xué)才華?!肚】h志》存其詩九首,《合江文征》存其詩一首。先看縣志中的七言律詩:
葉明府纂修邑乘告成志慶
班馬才高國史郎,今經(jīng)邑載擅三長。文能化俚典而贍,簡可該煩事獨(dú)詳。
秉筆條分如蓍蔡,持衡炳烺勝圭璋。符陽自此留青簡,千載賢侯頌吏良。④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87頁,第98-99頁。
這顯然是一首應(yīng)景的頌歌,為合江縣志的修訂告竣而贊頌以知縣為首的修纂者。盡管它談不上有多少真情實(shí)感,但用詞古雅并嵌入典故,對仗工穩(wěn)而聲調(diào)鏗鏘,故而顯得氣勢非凡,斷可體現(xiàn)出一定功力。再看縣志中的七言絕句西山八景詩(組詩):
神橋龍會
雙峰欲接似龍雄,造作連橋擬化工。形勝偏來神妙合,別成天地豈人工。
穴吐蓮花
名山名境吐奇葩,穴結(jié)蓮花綠葉華。芳草儼同翠蓋立,菱荷蕩漾滿山遮。
天生仙渡
何年普渡設(shè)仙橋,雕琢無痕霄漢遙。澗水隱從山半落,天功無自覓元超。
巖懸大月
巖深洞闊月中懸,面面清輝透碧天。不是蟾光能照澈,大含有地引來全。
龍躍深潭
響澈如雷破浪橫,深潭龍躍水成聲。奔騰有意為霖雨,故向山泉?爪行。
獅伏山嶇
橫斜形勢覆山嶇,仿佛青獅伏草嵎。一臥郊原睡去穩(wěn),百年世事眼中盱。
洞含小月
一片冰輪洞有暉,半吞半吐未全歸。莫嫌窟里乾坤小,邀得清光夜夜輝。
巖如峭壁
巖高陡立與天齊,俯視千古萬樹低。日照峰頭墻影直,如屏如壘擬云梯。
榕山訪古
翠屏橫立掩三川,雪壓荒城積素連。剩有榕紋開寶篆,教人無自覓仙緣。⑤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6-87頁,第98-99頁。
此八首旨在詮釋家鄉(xiāng)圖景,語言清麗,境界闊大,并使用擬人手法,顯得靈動而有生機(jī),更能顯示出作者的文學(xué)素養(yǎng)?!逗辖恼骶矶ぴ姟匪娴囊皇着怕伞俄炟懪w華蓮》。該詩16句112字,雖亦能體現(xiàn)一定文學(xué)功力,但文字略顯淺白,內(nèi)容有宣揚(yáng)封建貞潔觀念的嫌疑,故不做過多討論。此外,羅洪鑄還擔(dān)任了《乾隆縣志》的分纂(共四人)這一重要職務(wù),名列《乾隆縣志卷之一·職名》之中。
專門與羅洪欽有關(guān)的材料較少,目前僅發(fā)現(xiàn)《乾隆縣志》中存其詩一首,與其兄羅洪鑄的一首詩同題,皆為慶??h志告成而作:
葉明府纂修邑乘告成志慶
七載經(jīng)營百廢新,創(chuàng)修信史倍留神。無私褒貶詞能約,有意權(quán)衡義獨(dú)真。
先后人文憑紀(jì)載,古今事典賴張陳。精勤不憚編年苦,茂績于今仰大醇。①葉體仁,朱維辟修纂:《乾隆合江縣志》卷五六七,乾隆二十七年本,第87頁。
此詩文字流暢易懂,稱贊之中能體現(xiàn)慰勞,頌揚(yáng)之中能掌握分寸,頗能體現(xiàn)駕輕就熟的文字功底與老道練達(dá)的人情世故。此外,羅洪欽也擔(dān)任了《乾隆縣志》的分纂這一職務(wù),名列《乾隆縣志卷之一·職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