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麗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醫(yī)院腫瘤科 浠水438200)
高位肛瘺是指瘺管及其支管處于肛管直腸環(huán)和肛提肌的上方,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的疾病,可發(fā)生于不同性別和各個年齡段,但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具有治療難度大、反復發(fā)作的特點[1]。引起因素有膿腫潰破、感染、直腸肛門損傷等,其臨床表現(xiàn)為肛門間接或持續(xù)性流膿、肛門墜脹腫痛、肛周瘙癢并伴有發(fā)熱、畏寒等全身癥狀,且由于肛周部位特殊的生理環(huán)境,一旦發(fā)生高位肛瘺,常引起肛周反復感染,進而瘢痕化,可出現(xiàn)直腸尿道瘺、多發(fā)復雜性肛瘺、直腸膀胱瘺等嚴重的并發(fā)癥,致使周圍組織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響,甚至感染敗血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因此,選擇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降低患者疼痛應激,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及提高患者預后尤為重要[3~4]。本研究針對高位肛瘺患者采取低位切開高位虛掛療法以及實掛方式進行治療,旨在分析不同術式對患者臨床指標及恢復效果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5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瘺患者72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奇偶生成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 例。對照組男27例,女9 例;年齡26~65 歲,平均年齡(45.53±15.37)歲;病程 1~10 個月,平均病程(5.45±3.43)個月;體質量 57~82 kg,平均體質量(68.25±8.47)kg。觀察組男 28 例,女 8 例;年齡 25~64 歲,平均年齡(45.32±15.56) 歲;病程 2~10 個月,平均病程(5.74±3.21)個月;體質量 56~81 kg,平均體質量(68.12±8.66)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高位肛瘺相關診斷;臨床資料完整;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凝血異常者;腦部疾病者;合并急慢性腹瀉及肛周皮膚病患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低位切開高位實掛方式進行治療。經局部麻醉消毒準備完畢后,取合適體位,內外口的位置經影像檢查確認,并于外口處注入亞甲藍稀釋液,取粗細線對探頭一端進行結扎,取橡皮筋對線尾結扎,由外口送至內口,并由著色處切開,提起橡皮筋,將瘺管壁與肛管間皮膚黏膜和括約肌組織切開,對感染壞死組織予以清除,將橡皮筋的斷端結扎,完成手術。
1.3.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低位切開高位虛掛療法。實施步驟同對照組,但區(qū)別在于橡皮筋無須拉緊,使用橡皮筋對腔內游離組織懸吊并進行引流,將創(chuàng)面修成V 型,將兩側黏膜和肛竇進行結扎,逐層縫合切口。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2)比較兩組肛門功能及疼痛程度。采用Wexner 肛門功能評估量表評估患者肛門失禁狀況,總分為2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失禁程度越嚴重,分值越低則代表患者失禁程度越輕。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 分表示無痛;1~3 分表示輕微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并影響睡眠;7~10 分表示漸強烈疼痛。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深[5]。(3)比較兩組術后肛門失禁、肛門畸形、肛管或直腸脫垂、外翻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36 36 t P 49.42±3.54 38.25±2.32 15.835 0.000 41.41±4.22 33.13±3.09 9.499 0.000 21.62±2.24 14.81±2.35 12.586 0.000
2.2 兩組肛門功能及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Wexner 評分、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肛門功能及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肛門功能及疼痛程度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Wexner 評分 VAS 評分對照組觀察組36 36 t P 3.26±1.14 2.21±1.22 3.773 0.000 5.41±1.24 3.27±1.32 7.090 0.000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低于對照組的2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高位肛瘺無法自愈,臨床治療高位肛瘺主要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因此,一旦肛瘺形成,手術治療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常規(guī)手術治療會對肛門造成不可逆損傷,創(chuàng)面較大,不利于患者預后。掛線引流治療高位肛瘺是括約肌切斷術式中的重要手段,有效保護括約肌和肛門功能的同時,還可有效保障肛門完整性[6]。
低位切開高位實掛方式是通過利用橡皮筋或線勒開瘺管、感染間隙及括約肌,當割斷組織后,掛線可自動脫落。但由于實掛方式對括約肌進行緩慢勒割可對肛門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出現(xiàn)大小失禁情況,甚至造成鎖眼畸形,患者疼痛感較強,可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治療效果存在局限性[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低位切開高位虛掛療法進行治療,雖與對照組實施步驟基本相同,但區(qū)別在于將橡皮筋或線掛入需引流的瘺管、感染間隙及括約肌時,橡皮筋與線保持松弛狀態(tài),且在術中和術后不收緊,有效保證了括約肌的完整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Wexner 評分、VAS 疼痛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位切開高位虛掛療法可有效保護肛門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并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相比實掛方式,虛掛療法優(yōu)勢在于術中多對外括約肌皮下位置及淺部進行低位切開,不對括約肌進行割斷,可提升對肛門括約肌的保護,降低肛門失禁情況,正常組織得以保留,組織損傷減少,并且術后肛門移位或畸形情況得到較好控制,橡皮筋與線呈松弛狀態(tài)可顯著減輕患者疼痛應激,顯著控制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恢復快、預后佳[9~10]。綜上所述,高位肛瘺患者采取低位切開高位虛掛療法,可改善肛門功能,縮短術后康復進程,降低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