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法, 唐耿超, 程 心, 楊存存, 于桂清, 康祖杰, 黃太福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湖南 石門 415300)
蘭科 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之一。蘭科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關注的重要熱點類群[1-3],其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2~3萬余種,但是因其極高的觀賞、藥用價值和自身對生境的苛刻及對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性,導致許多蘭科植物瀕臨滅絕,亟待發(fā)現(xiàn)和保護[4-6]。蘭科蝦脊蘭屬Calanthe植物多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約200余種,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6-8]。目前,我國記錄的蝦脊蘭屬植物已超過50種[4, 6],其中湖南約20種[9-10]。2020年8月7日,在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蘭科植物調查時發(fā)現(xiàn)1種未記錄過的野生蘭花,經(jīng)仔細觀察和形態(tài)比較,鑒定為天府蝦脊蘭Calanthefargesii,為湖南省蘭科植物新記錄種。
2020年8月7日,于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內的頂坪山東南坡向、海拔1550~1630 m處發(fā)現(xiàn)天府蝦脊蘭5株。該地的天府蝦脊蘭生長于多脈青岡Cyclobalanopsismultinervis、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hongkongensis、雷公鵝耳櫪Carpinusviminea和湖北楓楊Pterocaryahupehensis等樹種的樹蔭下。該地地處武陵山脈的東北端,其區(qū)域植被主要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氣候主要為亞熱帶山地氣候,受太平洋暖流影響明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表起伏差異大,徑流縱橫,山高谷深,相對海拔高差超過1 800 m,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天府蝦脊蘭的形態(tài)特征見圖1 。天府蝦脊蘭與弧距蝦脊蘭C.arcuata在形態(tài)上較為相似,主要區(qū)別是:前者的葉狹長,約22~40cm;總狀花序較長,達13cm以上,且唇瓣前唇部分不裂。后者的葉長約28cm;總狀花序長10cm,且唇瓣前唇部分3裂或稍3裂。
天府蝦脊蘭為地生蘭,假鱗莖短,常被葉柄腐爛后殘留的纖維,具兩枚鞘和4~5枚葉。葉狹長圓形,長22~40cm,中部寬1.5~2.6cm,先端極尖,基部漸狹為鞘狀葉柄;葉柄長約15cm。花葶從葉腋長出,高于葉層,長約40~78cm;密被短毛,自基部14~20cm處有一枚鞘,緊抱花序柄,長約1.5cm,鞘口斜截形,先端極尖。總狀花序約為花葶的1/3~1/2,疏生多數(shù)花;花苞片宿存,狹披針形,長約2cm,無毛;花梗纖細,連子房長約2cm,密被短毛;子房棒狀,花黃綠色帶褐色張開;中萼片狹卵狀披針形,長約2cm,先端急尖,具5條脈,背部基部疏被短毛;側萼片稍斜,狹卵狀披針形與中萼片等長,稍窄,背基部被疏毛;花瓣線形,先端極尖,無毛,具1~3條脈。唇瓣基部與整個蕊柱合生,基部上方兩側縊縮而分為前后唇;前唇紫紅色菱形,長0.6~1.3cm,中部寬約1cm,先端銳尖,邊緣波狀;后唇半圓形,寬約1cm,唇盤無毛或疏被毛。距圓筒形,稍彎曲,長6~7mm,直徑約2mm?;ㄆ?月下旬到8月上旬。
經(jīng)查閱《中國植物志》等文獻資料[4, 6, 9-14],天府蝦脊蘭在中國分布于甘肅南部、四川東北部和南部、貴州西部和重慶。2020年8月7日,發(fā)現(xiàn)在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的頂坪山分布有天府蝦脊蘭,為湖南省首次記錄。
天府蝦脊蘭被IUCN評為易危(VU)物種 ,此次在壺瓶山被發(fā)現(xiàn),增加了該種新的種群分布區(qū)域和生存狀況信息。此外,在發(fā)現(xiàn)天府蝦脊蘭的區(qū)域,還發(fā)現(xiàn)了同屬物種鉤距蝦脊蘭C.qracilifora,細花蝦脊蘭C.mannii,三棱蝦脊蘭C.tricarinata和腎唇蝦脊蘭C.brevicornu。說明壺瓶山自然保護區(qū)有著豐富的野生蘭科植物資源,應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和保護。
致謝:承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喻勛林教授和劉昂同學在物種鑒定、資料查詢和文稿審閱方面的鼎力相助,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