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卉川,張 宇
(1.青島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青島 266071;2.江南大學 人文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陳瘦竹是中國著名戲劇理論家,1940年代以后一直深耕戲劇理論[1],不過,他在戲劇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遮蔽了他的小說家身份,學界對陳瘦竹的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更是罕有關注。他于1926年發(fā)表處女作《病的我(給母親的一封信)》,登上了文壇,至1940年代創(chuàng)作了大量小說。他的小說數(shù)量眾多,長、中、短篇兼具,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相異的創(chuàng)作主旨與審美風格。審美風格是“創(chuàng)作主體與對象的本質聯(lián)系通過高度完美的文學作品所體現(xiàn)出來的鮮明獨特的審美風貌”[2]。從早期的感傷主義風格到中期的嚴肅現(xiàn)實風格再到后期的諷刺幽默風格,陳瘦竹不斷進行美學風格方面的探索與突破。
1920年代,隨著五四運動落潮,家國之憂,時代之思,身世之感,也帶來了感傷主義的風潮,由郁達夫引領的“熱情的反抗的間帶著感傷主義的調子的浪漫主義的”審美風格吸引了眾多年輕創(chuàng)作者。由于推崇“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3],作家往往將個人情感、個人形象熔鑄于作品,使作者與小說人物形成了高度互文共振。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施托姆《茵夢湖》,屠格涅夫的小說《前夜》,盧梭《懺悔錄》都對浪漫抒情派作家發(fā)生了重要影響。[4]對個性解放、自我價值的張揚,苦悶的心理與憂郁浪漫的情愫抒發(fā),是《沉淪》《殘春》《孤雁》《壁畫》等作品的重要標識。郁達夫將其稱作“殉情主義”[5],鄭伯奇則稱之為“抒情主義”[6]。陳瘦竹的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陳瘦竹早期的短篇小說,有著鮮明的感傷主義風格。作品“總帶有沉郁的悲哀,詠嘆的聲調,舊事的留戀,與宿命的嗟怨?!盵7]一定程度上,他的創(chuàng)作帶有郁達夫小說的影子,初期小說抒情主人公帶有盧梭式的自白與維特式的自憐,為“零余者”形象譜系增添了新成員。他沉溺于感情世界的探秘,著墨于主人公個人心靈的剖析,以個人情緒結構全文。風格上,纏綿悲婉,孤獨憂郁,充滿浪漫傷感情調,細致書寫個人的哀愁苦痛與不幸遭遇,以引起讀者的同情。關注與表達個人精神世界的悲苦,而不在意時代環(huán)境的刻畫。在體裁上,則鐘情于書信體、回憶錄,以第一人稱的敘述形式來配合個人情緒的抒發(fā)與個人心靈的呈現(xiàn)。在語言上,則以憂郁、傷感的詩化表述,描繪個人苦痛的精神世界。
處女作《病的我(給母親的一封信)》幽婉感傷,奠定了陳瘦竹1920年代作品的基調。主人公脆弱多感,于一次足球比賽中不幸拉傷肌肉,導致行動不便,腿部傷痛。生理的病痛使多愁善感、懦弱膽怯的“我”的心靈也感染了“傷病”,自比為“苦命的人兒……可憐的人兒”[8]。當“我”看到同學們在春光明媚的假期出游,聯(lián)想到自己只能待在宿舍靜養(yǎng)后,心靈的傷痛達到頂點。精神與肉體的雙重苦痛讓我想起了疼愛自己的母親,便向母親傾訴自己的種種不幸,慨嘆可憐可悲的人生和郁悶痛苦的內心,“我真的是懦怯者!落伍者了。什么都不及?!谠碌男『ⅲ∶纨嬏焯旆谀赣H的乳房旁邊……可憐我,現(xiàn)在的我”[9]。陳瘦竹早期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們多因性格缺陷,最終無一例外陷入了終日自怨自艾、悲苦彷徨的精神困境之中,“破滅了幻想后,失掉了希望后的心,是如何的無生趣,是如何的彷徨,是如何的苦悶,是如何又憐惜又怨憤的難過呢!咳,我這時正陷于這種狀態(tài)中”[10]。作者深入到“我”的精神世界之中,窺探、剖析、描繪“我”的心理狀態(tài),悲哀、痛苦、疑懼、憂郁的情感充溢全文,使陳瘦竹的早期小說彌漫著憂郁、孤獨的氣質。
《紅豆》《鐘聲》《桃色的夢》《獨眼龍》《十年》譜寫了一曲曲幽婉凄惻的愛情悲歌。在《紅豆》中,作者借“我”之口曾發(fā)出過對時代的拷問,“什么是廉恥?什么是體制?為什么男女不得親近?為什么有正當之欲望不得滿足?制禮的人呦,非笑人家的人呦,請你想你青年時代的經歷”[11],流露出時代青年的苦悶與彷徨?!都t豆》中的“我”深愛茉妹、《鐘聲》中的“我”迷戀瓊妹、《桃色的夢》中的“我”鐘意娟娟。因此,愛的欲望——“天生性情所造成的主體情欲……野心、貪婪乃至于愛情都屬于這一類”[12],驅使“我”努力制造各種機會去接近所愛之人,希冀表達內心無法抑制的洶涌愛意。在《紅豆》中,“我”久經思量后買了象征相思之情的愛情信物——紅豆,試圖送給寄居在授業(yè)恩師黃先生家中的茉妹。在《鐘聲》中,“我”以討論題目、游覽梅園等借口試圖約見瓊妹。在《桃色的夢》中,“我”終日默默注視寄居在姑母家中的娟娟,渴望她能體察“我”的愛意。但男主人公們卻有著出奇一致的性格特質——懦弱、膽怯、羞澀,“我時常看看姑母的顏色,我是恐怕她窺破了我們的秘密呢?!雖然姑母是很愛我的,什么東西都隨我的意,從沒有責罰過我,可是我害怕到不得了,好似姑母在準備著打我罵我,好似犯罪者跪見了法官”[13]。陳瘦竹著力描摹了男主人公們瞻前顧后、畏首畏尾的內心世界,“危險!萬一有人看見了,便怎樣呢!在平常人看見已經危險;假若不幸給黃先生看見了,更怎樣呢?……咳,假若被他看破了我這次的行為,那么,我還有面目做人嗎?真巧,真巧極,我還是立刻走的好”[14]。男主人公患有時代憂郁癥,如于質夫一般敏感而神經質,性格的缺陷使他們不敢示愛,壓抑內心強烈的情感,最終情深緣淺,愛而不得。在《獨眼龍》中,陳瘦竹描寫了一位外號為“獨眼龍”的農人悲慘的一生,以細膩的心理描寫挖掘主人公孤獨、痛苦、悲哀的個人心靈狀態(tài)。陳瘦竹穿插了“獨眼龍”的大量回憶,揭秘了他孤獨心靈構筑的緣由。未能與初戀荷妹相守終生是他一生難以磨滅的苦痛。原本這種苦痛隨著結婚生子而逐漸消散,但妻子與兒子卻不幸身亡。當他遠離傷心地開始新生活后,命運再次戲耍了這個可憐人,他發(fā)現(xiàn)荷妹竟也生活在此,并早已為人妻人母。獨眼龍再次經受沉重打擊,感到世界的崩塌。小說結尾,他悄悄來到荷妹的家外,偷偷望著荷妹溫馨的一家,感到徹骨心痛,“他看著他們怎樣熄燈睡覺,聽著他們高低的鼾聲,他們底空氣是暖的,他們底滋味是甜的。他呢,只獨自一個。在無邊的黑暗中,連影子也沒有。年已垂老,還流落在客鄉(xiāng)。他想著他那已死的妻子,小關,心上涌起一陣難以形容的血腥”[15]。熱鬧與孤獨、溫馨與悲哀、幸福與苦痛的觸目對比,徹底擊毀了這個可憐人,使他墮入苦痛的深淵?!妒辍分?,小娜母親被權勢階層以愛人杰伯的性命脅迫,無奈被侮辱被損害,為了愛人忍痛隱居,臨死前才向愛人道明真相,二人再見之時卻已陰陽永隔。
以上這些作品,或以書信體、或以回憶錄的體裁形式,以第一人稱“我”進行敘述,再配以憂郁、傷感的詩化表述進行傳情達意?!霸谶@無力的秋陽下,在這寂靜的寺院內,在這清淡的香氛里,在這幽靜的鐘聲中:我勉強抬起昏沉沉的頭,張開了花蒙蒙的眼,用了這鈍的鉛筆在這黃色的抄經紙上,來寫這末許多字。”[17]“秋陽”“寺院”“鐘聲”這些客觀物象,寄寓了“我”向瓊妹求愛不得自殺未遂后,心如死灰、皈依佛門的思想情感?!拔也畈欢嗍鞘〉膽?zhàn)士,巡行那曾經給敵人打敗了的戰(zhàn)地;我差不多是迷途的羔羊,躑躅在渺無人煙夕陽下的荒冢!寂寞凄涼,蕭條冷落!我又似被擯在云霄之上,黃泉之下,對著那可惡的人世,不住號啕大哭!我似被鎖在深宮,被囚在黑獄,渴望那明媚的光,不住的嘆息流淚”[18]?!笆〉膽?zhàn)士”“迷途的羔羊”“荒冢”“深宮”“黑獄”,這些客觀物象,寄寓了“我”向茉妹贈送紅豆失敗后心如死灰的思想情感?!跋蟆笔乾F(xiàn)實社會、自然世界中具體可感、可觸的物象,是“意”的客觀對應物,“意象是詩歌藝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19]。意象的應用使小說也具有了詩歌的特性,在有限的字里行間,滲透著深刻的寓意,營造出濃郁的意境。在語言表述上,陳瘦竹將內在詩情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外在節(jié)奏,借助長短句、押韻、復沓、排比、對稱、反復、并列等手法,使外在的語言節(jié)奏形式參差錯落、跌宕起伏,用外在節(jié)奏傳遞內在情緒,“節(jié)奏之于詩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沒有詩是沒有節(jié)奏的,沒有節(jié)奏的便不是詩”[20]。在陳瘦竹的早期小說中,幽婉含蓄的詩意表述、直抒胸臆的激情唱詩俯拾即是,還將一些詩歌直接注入作品之內,配合創(chuàng)作主旨,使小說極具浪漫感傷的憂郁氣質。
陳瘦竹的早期小說基本是以“陳宀竹”為筆名,具有鮮明的感傷主義風格,多為自我情緒的抒發(fā)與情感的宣泄,沉溺于憂郁悲傷的氛圍中難以自拔。這與“五四”的時代思潮有著密切關聯(lián)。孱弱的個人從家庭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茫然四顧,無處依歸,自然帶來了憂郁感傷的審美風氣。而在1930年代,陳瘦竹開啟了轉型之路。在創(chuàng)作主旨、審美風格、藝術技法等方面明顯呈現(xiàn)出與之前創(chuàng)作相異的特質,標志著陳瘦竹的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開始發(fā)生轉向,由浪漫感傷的個人心靈探秘轉向了對嚴峻社會問題的透視和剖析。
1930年代,陳瘦竹以“陳瘦竹”的筆名創(chuàng)作小說后,實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轉向,不再閉鎖于自我的象牙塔之中,而是注目于廣闊的十字街頭。小說《訣別》是陳瘦竹最后一部書信體小說,也是“我”與過去自我的一封訣別信與明志書,“麗沙,記住最后一句話,訣別你底舊夢,將你底熱情放在痛苦的群眾身上,這樣你是永遠不失望的”[21]。他不再沉溺于個人傷感的抒發(fā),而是以誠摯深沉的人道主義精神,關注現(xiàn)實人生、同情弱勢群體,以溫潤理性現(xiàn)實主義的筆端透視嚴峻的社會問題。不管是在題材的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實現(xiàn)了重要突破,也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新變。
陳瘦竹出身貧苦,因此對于社會弱勢群體深藏同情,將關懷的目光投注到社會底層人物身上。他們多是鄉(xiāng)鎮(zhèn)百姓,抑或是不得志的小知識分子。他以關懷與理解,撫慰小人物的掙扎靈魂,既有遭受盤剝破產碾壓的農民,也有被侮辱損害的女性,既有在戰(zhàn)爭中被凌辱的普通人,也有恓惶于生存的小知識分子。對于小人物的生活,陳瘦竹以溫情的日?;P觸進行細致勾勒,既不沉溺于一地雞毛的瑣碎,又不凌空高蹈地進行批判。抱定同情之理解,正體現(xiàn)出其溫厚的態(tài)度。如在《遺憾》中,原本親密的兄弟在各自成家又分家后卻變作仇人,不相往來。母親重病后,兄弟二人合力照顧母親,關系漸漸緩和,母親去世后,二人的仇恨也煙消云散?!稜奚分行r和玫君追求愛情至上,但婚后撫養(yǎng)孩童、謀生賺錢、經營家庭的瑣碎生活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二人由相愛相知變成抱怨不滿,但看到嗷嗷待哺的幼子后,又都無奈釋懷?!锻 防铮壬旧顥l件優(yōu)渥,不幸失業(yè)后,辭退了傭人張媽,主仆都是可憐蟲,同樣失業(yè),可謂同病相憐。《巨石》中,毅民出身農村、家境貧寒,父母為了供他讀書早已債臺高筑。毅民成為全家的希望所在,本以為畢業(yè)后毅民會飛黃騰達,但他找工作屢屢碰壁,最后只能帶著心中的“巨石”回到家鄉(xiāng)。
1930年代,隨著外國資本的入侵,中國農村經濟受到極大沖擊,加之時局動蕩,農民在層層盤剝中艱難求生。農村的破產與農民的困境引發(fā)了作家們對農村問題的關注?!洞盒Q》《秋收》《豐收》《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的涌現(xiàn),帶動了“豐收成災”題材創(chuàng)作的小熱潮。為了強化革命邏輯,左翼作家們往往采取對現(xiàn)實的改寫,通過強化農民的悲慘遭遇與階級對立,導向必然的革命行動,是常見的書寫套路。不同于左翼作家的激進姿態(tài),陳瘦竹拒斥革命口號的叫囂,也未被激進的革命意識裹挾淹沒,而是以理性、溫潤、含蓄之筆觸揭示鄉(xiāng)村的創(chuàng)痛。他細致揭出社會病苦,但并不急于開猛烈的革命藥方,在時代大左旋中保持了一種相對獨立與溫和?!敦S年》中,四大麻帶著年僅12歲的兒子阿毛在酷熱的夏季從早到晚拼命車水,辛勤勞作卻無法改善窮困的生活,家中一貧如洗,只能借債引水灌溉、借米度日。秋季糧食豐收后,米價卻跌入谷底,“洋麥來得太多了,還有洋米。洋貨便宜,土貨沒有人要……世界真全變了,土米沒有銷路……種田的人也沒有了?什么世界米賤得這個樣子”[22]?!敦S年》以悲劇反諷揭示了農村經濟的崩潰和農民悲慘現(xiàn)狀,在外國資本的入侵和沖擊下,在權勢階層的盤剝中,中國農民即使終日辛勤勞作,仍舊逃不過豐年破產、谷賤傷農的噩夢。
農村的破產導致農民流向城市,帶來了空巢家庭、留守兒童等社會現(xiàn)象?!妒辍防铮∧饶赣H與杰伯為了生存只能到城市謀生,《最后的晚餐》中,團圓的除夕夜對吳家人來說,卻是痛苦的離別日。謝莊的三太婆也在除夕夜里孤身一人,無比凄涼?!豆聝骸分械陌舶玻赌魏翁臁分械脑茖毝际橇羰貎和?,終日形單影只,思念父母。陳瘦竹敏銳地注意到,農民進城是被動的、充滿血淚的人口流動。而農民在城市里苦苦掙扎,農村家庭的支離破碎,正是現(xiàn)代文明對農耕文明的沖擊的真實寫照。陳瘦竹對此進行了細致描寫、深刻剖析,流露出強烈的人文關懷。
陳瘦竹的溫厚還體現(xiàn)在他對于底層女性的悲憫與觀照,體恤被侮辱被損害的農村女性的艱辛與勞瘁。《燦爛的火花》中,童養(yǎng)媳愛愛被婆婆折磨虐待,不幸染病而亡;當?shù)貦噘F光先生霸占寡婦愛愛娘的田地,并借機屢次強暴她?!侗∧骸分?,小菊靠采菱養(yǎng)家糊口,但鮮菱的熱銷惹得禿頭阿三嫉妒萬分,在他的恐嚇欺壓下,小菊的生意再也難以為繼?!缎】齑防?,朱雀鎮(zhèn)少女秀姑被當?shù)貦噘F宏少爺欺騙玩弄后慘遭無情拋棄,懷有身孕的她只能投河自殺?!端蜔灥呐ⅰ分?,花花公子夢梨勾引玩弄純真的杏珠又將她拋棄,杏珠只得一個人帶著孩子艱苦度日;《一個農婦底悲劇》中,寡婦五嫂被公婆賣給金麻,金麻染病去世后,五嫂無奈又做了王老青的小老婆。
1930年代后期,民族戰(zhàn)爭的硝煙燃遍大地,民族的危亡也刺激了作家的敏感神經,他們以筆為槍,參與文化抗戰(zhàn)。陳瘦竹也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抗戰(zhàn)題材的小說。不同于一些抗戰(zhàn)小說的激昂慷慨,直陳暴行,陳瘦竹往往通過側面描寫,揭示侵略者的暴虐。不管是《武漢人》《雞鴨——淪陷區(qū)風景片之一》,還是《春雷》,都難見戰(zhàn)場的正面描寫。他以質樸的語言側寫戰(zhàn)爭經驗,尤其注重呈現(xiàn)大眾的覺醒與反抗,以及反抗的艱難、被動與復雜的過程。原本沒有國家觀念、抗戰(zhàn)意識的平常百姓,在受到侵害后逐步覺醒。他們或有不顧一切的勇氣,或在膽怯中前進?!锻ビ枴分械闹魅斯珡埨系且粋€最普通的農民,卻有著最崇高的覺悟??箲?zhàn)爆發(fā)后,將兩個兒子先后送到戰(zhàn)場。與深明大義的張老爹不同,在《抗爭》《入伍前——記一個女戰(zhàn)士的經歷》《湖上恩仇記》《三人行》《曙光》《春雷》等作品中,陳瘦竹則注重呈現(xiàn)“無名之輩”們覺醒的過程,面對侵略,逐步擺脫一盤散沙的狀態(tài),愛國意識、民族意識逐步萌發(fā)。而覺醒的過程,更能真實地呈現(xiàn)人性的豐富,因為“大部分的人物,都是心態(tài)遲疑不定的人”[23]?!犊範帯分形碳仪f的農人們將李巷人的悲慘遭遇當作有趣談資,而《湖上恩仇記》中,三郎也并沒有家國意識;《三人行》里,小黑子、毛三郎與“醉八仙”面對日寇同樣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直到侵略者威脅到他們的生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之后,他們才開始反抗,在慘烈現(xiàn)實中覺醒和自我啟蒙?!妒锕狻分校湛苷{戲了春郎的妻子,春郎決定復仇。小黑子、毛三郎覺醒與反抗的原因在于他們心愛的女子春姑娘被日寇輪奸致死,“醉八仙”則因不幸遭日寇毆打而掀起了反抗的大旗。《入伍前——記一個女戰(zhàn)士的經歷》里軟弱的劉靜,以及《春雷》里溫柔善良的石鳳,都在戰(zhàn)爭中淬煉成長。她們從溫室的迷夢中醒來,割斷與家庭的聯(lián)系,參軍衛(wèi)國。
陳瘦竹深知大眾覺醒的艱難,也深知公眾啟蒙之路漫漫?!肮娭荒苁呛芫徛孬@得啟蒙。通過一場革命或許很可以實現(xiàn)推翻個人專制以及貪婪心和權勢欲的壓迫,但卻絕不能實現(xiàn)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24]因此,除了在戰(zhàn)爭中覺醒的先行者,還有大批的庸眾畏縮不前,他們缺少大局觀念,膽小怕事,但求自保,生怕受到牽連,卻不知敵人的屠刀早已高懸頭頂。《曙光》中面對春郎殺日本兵的提議,鄉(xiāng)鄰們有著火熱的態(tài)度,卻不敢付諸行動。《三人行》中,面對日本兵被殺后日寇進行的大肆搜捕,鄉(xiāng)人們怯懦自私怕?lián)熑蔚谋拘员惚┞冻鰜?,“離開了團體,個人便毫無辦法,大家活就跟著活,大家死就跟著死”[25]。陳瘦竹對人性的缺點有著充分的體查,他拒斥廉價的樂觀主義,真實地呈現(xiàn)了大眾在戰(zhàn)爭中的復雜心態(tài)。不管是主動參戰(zhàn)還是被迫抗爭,不管是振臂一呼還是畏縮不前,陳瘦竹以質樸的語言、深邃的反思揭示了大眾在民族戰(zhàn)爭年代復雜的生存樣態(tài)。
陳瘦竹在文學大眾化上進行了艱苦的努力。他拋卻1920年代纏綿感傷、文藝腔的語言,深入到民間生活中,以質樸的方言土語展現(xiàn)強烈的民族情感??箲?zhàn)小說除《武漢人》《入伍前——記一個女戰(zhàn)士的經歷》外,均具有濃厚的方言色彩。以農村題材為主,在語言風格上自然具有典型的大眾化特質,“文學大眾化首先就是要創(chuàng)造大眾看得懂的作品,在這里,‘文字’就成了先決問題?!跻舱摺奈难?,‘五四式’的白話,都不是勞苦大眾所看得懂的”[26]。原生態(tài)的大眾化語言在陳瘦竹1930年代的小說中俯拾皆是。例如,“中屁用”“漏風嘴”“東洋鬼”“夾忙頭里膀抽筋”“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等等,活畫出人物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方言土語是調和過的,陳瘦竹“把方言國語化到某一種程度”,保留“部分語調和土話”,由此增添了國語的“色澤和力量”。[27]方言土語的融入,豐富、生動、活潑的語言表述展現(xiàn)了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刻畫出“活生生的鄉(xiāng)村人物”[28],運用質樸甚至粗俗的口語寫作的現(xiàn)代小說也拉近了文學與人民的距離,也使作品有了更多的受眾。
陳瘦竹將喜劇的魅力歸結為“笑”,“笑是人們感情的自然流露,一種美學評價。由于劇作家以不同的態(tài)度來描寫不同的對象,喜劇所引起的笑就有不同的性質”[29]。在陳瘦竹看來,喜劇即為一種笑劇,笑的種類主要包括“諷刺”與“幽默”,“這種喜劇,我們稱作諷刺喜劇……諷刺的笑表示鄙視和憎惡的感情”[30],還有一種笑不是無情的諷刺,“而是善意的批評。這種笑,笑得幽默,笑得親切,我們把這類喜劇稱為幽默喜劇”[31]。陳瘦竹的小說中,也深深烙印著他的喜劇觀,他以“諷刺”與“幽默”的筆法展演一出出人生笑劇。
1930-1940年代,現(xiàn)代小說的諷刺藝術趨于成熟,建立起獨特的審美范式。張?zhí)煲淼摹度A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里》、錢鐘書的《圍城》、老舍的《離婚》、張恨水的《八十一夢》等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諷刺風格,追求“婉而多諷”的美學原則,以對比、夸張、反語為語體形式。不同于張?zhí)煲淼男晾?,也不同于錢鐘書的犀利,陳瘦竹以溫厚之心進行善意的諷刺和親切的批評。在“笑”中暴露問題、批判丑惡、表達同情、刻畫人生,以小見大的剖析人性、國民性以及特殊歷史時代背景下的種種社會問題,令人莞爾的同時,發(fā)人深思與警醒。不管是鄙陋的鄉(xiāng)民,還是卑微的小知識分子,抑或是現(xiàn)代女性,陳瘦竹以貼著人物寫的筆法,詼諧中帶有諷刺,幽默中蘊含批判,繪制出變動時代下小人物的可笑、可悲與倉惶。
《雪花膏的故事》《外國人》《田》《卸任》《午后》等小說均以農村生活為背景,言語幽默,布局精巧?!堆┗ǜ嗟墓适隆贰锻鈬恕氛宫F(xiàn)了農民面對“雪花膏”和“外國人”這兩種新奇事物的態(tài)度與反應?!堆┗ǜ嗟墓适隆分?,小菊一家從未用過雪花膏,母親老牛嫂更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說用過雪花膏的女人“有那一陣騷臭氣,叫人聞到便惡心”[32]。小菊卻對它充滿好奇,買了一小瓶偷偷帶回家,被母親發(fā)現(xiàn)。老牛嫂本想教訓小菊,卻發(fā)現(xiàn)涂抹雪花膏后不僅身體帶有香氣,更能使皮膚順滑,就把它分享給家人,尤其是在寒冬中辛苦勞作的丈夫。全家人接受并喜歡上雪花膏。小說以幽默的對話、巧妙的布局展現(xiàn)了小菊一家對雪花膏態(tài)度的改變,揭示了農村的閉塞。《外國人》也反映了這一問題,小說描寫在南京教會學校上學的善生帶著學校外籍教師威爾遜先生來到家鄉(xiāng)游玩,卻被當成奇景圍觀。同村的王大嫂甚至希望善生能讓威爾遜先生在白紙上用紅砂畫個符,掛在生病的家人床上,因為“外國人鎮(zhèn)得住本地鬼的”[33]。村民尤其是王大嫂對外國人的態(tài)度與反應,折射出農民的無知、愚昧,根源還是在于經濟的凋敝、社會的落后、信息的封閉?!段绾蟆房坍嬃宋绾笠粋€茶館內喝茶鄉(xiāng)民的群像。在農村,張老二家的八卦軼事遠比報紙上的熱點時事、國家大事有趣得多。小說以幽默的對話側面展現(xiàn)了農民的日常生活與人生態(tài)度,這是陳瘦竹小說中力圖批判的——只顧眼前,不顧將來,沒有國家觀念,閉鎖在愚昧、落后的社會之中,對時代的變化充耳不聞。《卸任》描寫了鄉(xiāng)紳清爺借兒子宏少爺大學畢業(yè)為由頭在鎮(zhèn)上酒店請客,實則是變相向眾人收取禮金。清爺借此向眾人宣布“卸任”,將由兒子接替自己處理事務。清爺請客,鄉(xiāng)民雖不情愿,卻無不到場,酒店內回響著眾人對清爺虛偽的頌贊,敢怒而不敢言。由此,陳瘦竹諷刺和批判了鄉(xiāng)紳惡霸對于鄉(xiāng)民的盤剝。
《聲價》《囤積》《生日禮》《師道》四部作品,均是以抗戰(zhàn)時期的教師、基層公務員階層的生活狀況為背景創(chuàng)作而成。不同于以《寒夜》為代表的用悲劇筆法呈現(xiàn)小知識分子現(xiàn)實人生的小說創(chuàng)作,以《聲價》為代表的小知識分子書寫,以幽默、諷刺的筆調去繪制小知識分子階層那狼狽、無奈的人生笑劇,進而暴露社會問題,暴露國民劣根性。王大成剛搬到租住的周家時,周恕齋就謙卑搭訕,當?shù)弥醮蟪傻氖杖胗绕涫撬c縣長的同學關系后,更是極盡巴結之能事,甚至不惜悔婚,讓女兒嫁給王大成。物價飛漲后,王大成的工資開始入不敷出,周家人視財如命、趨炎附勢的人性弱點便暴露出來。開始對王大成終日指桑罵槐、抱怨頗多,以一種“殺人不見血”的精神虐待方式殘酷對待他,王大成最終被逼出走。他初到小鎮(zhèn)時發(fā)自肺腑的一句感慨:“真是世外桃源呀”[34],其語表層——世外桃源,與內蘊層——周家人的丑惡人性形成了強烈的沖突——反諷。陳瘦竹一方面展現(xiàn)了物價飛漲下人民的艱辛生活,另一方面,則諷刺、批判了丑惡的人性,暴露了國民劣根性。
《囤積》與《聲價》一樣,也是以物價飛漲的社會背景為切入點。抗戰(zhàn)時期物價飛漲,外省來的中學教師李老師為了養(yǎng)活家人,便想囤積谷子,賺取差價。他通過當?shù)刂鼙iL聯(lián)系農戶,花八百元收購谷子,周保長卻屢屢失約,找各種借口敷衍,李老師只能屢次催促。他苦等谷子,又礙于面子不敢聲張,以精神勝利法聊以自慰,“你以為我真是一個傻瓜嗎?他們敢來騙我嗎?休想!他們那些流氓地痞只能欺負鄉(xiāng)下老百姓,敢來欺負我們教書先生嗎?他們敢不講信用嗎,不顧名譽,我們就送他們到官里去。我這教書辛苦得來的八百塊錢,就這么好容易落水了?”[35]《師道》中的中學老師們,同李老師一樣,雖然也想認真教學,但無奈現(xiàn)實的壓力迫使他們汲汲于物價和金錢,“這有啥子辦法,生活艱難,那個不想弄錢……那個不知道現(xiàn)在做生意比做官兒還強”[36]。對于他們的倉皇可笑與狼狽,陳瘦竹并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批判,而是真實呈現(xiàn)小知識分子階層的灰色人生,調侃中帶有哀憫。
小知識分子的慘淡境遇在《生日禮》中同樣有所表現(xiàn)。劉雪村的妻子過生日,他想要在為公務員專營的消費合作社中,為妻子買一雙絲襪作為生日禮物。但人微言輕的劉雪村卻是同事們欺侮與漠視的對象。費盡周折沒有買到襪子還處處受氣,受了委屈的劉雪村回到家后,面對滿心期待零食的女兒,情緒失控,大聲呵斥;面對滿心期待面條的妻子,嗚咽哭泣,讓妻子換煮稀飯。但妻子沒有抱怨,而是安慰丈夫“一家人快快活活喝一頓滾燙稀飯,就算是你送我的再好沒有的生日禮了”[37],這既是深愛丈夫的妻子的一句肺腑之言,也是陳瘦竹呈現(xiàn)的一出生活笑劇。
陳瘦竹不僅關注公務員和老師們的窘迫生存,對于現(xiàn)代女性的人生境遇同樣投以深切的凝望?!镀媾小贰缎≠v人》兩部小說的主角,她們或者游戲人間,或者追求自我,不同的選擇也帶來不同的命運?!镀媾小访鑼懥伺魅斯L因戰(zhàn)亂獨身一人帶著兒子流落后方,在某機關工作,卻謊稱自己未婚,獨自撫養(yǎng)侄子。柳鶯的美麗令機關中所有男性神魂顛倒。柳鶯長袖善舞,從容周旋于眾男子之間。陳瘦竹幽默地展現(xiàn)了褚宗經、馮晚成向柳鶯求愛的夸張片段,也辛辣諷刺了秦組長、沈秘書的丑惡嘴臉——互相拆臺、道貌岸然、玩弄女性、滿嘴謊言。柳鶯深知人性的虛偽與自私,故此隱藏身份蒙騙眾人。單位里年老色衰的寡婦姜秀貞同樣獨自撫養(yǎng)六歲的兒子,但是機關男性對她卻沒有絲毫的同情心。陳瘦竹幽默地將人性自私、陰暗的一面,淋漓盡致地暴露、呈現(xiàn)?!缎≠v人》則呈現(xiàn)了摩登女性對愛的執(zhí)著追求。趙治國為夏風付出一切,卻始終無法走進夏風的內心,兩人以離婚收場。這給了一直默默深愛夏風的王松濤機會。王松濤為夏風傾其所有,但當王松濤滿心期待向她求愛時,卻依舊被無情拒絕。夏風道出了緣由,在愛情中,她企盼的是愛的主人,而不是愛的奴隸。陳瘦竹幽默地呈現(xiàn)了新時代女性對愛情的獨特理解,令人深思。
在這些人生笑劇中,陳瘦竹十分注重幽默的語言表述。老舍對于幽默的語言有過出色的論述,“幽默的作家必是極會掌握語言文字的作家,他必須寫得俏皮、潑辣、警辟。幽默的作家也必須有極強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因為觀察力極強,所以他能把生活中的一切可笑的事,互相矛盾的事,都看出來,具體地加以描寫和批評。因為想象力極強,所以他能把觀察到的加以夸張,使人一看就笑起來,而且永遠不忘?!盵38]陳瘦竹的作品同樣“俏皮,潑辣,警辟”,有出色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田》里,陳瘦竹以地道幽默的方言俗語,生動地刻畫出快人快語、行事爽快的好事人五姑形象,她的用詞十分風趣,富有民間智慧,如“何必像爛狗屎那樣急急丟出門”“毛豆子煎豆腐,一塊土里生”[39]。云老大的女兒阿桂婚前與阿銀私通,剛過門就生了孩子,為了平息這樁丑聞,自私吝嗇、對土地有強烈執(zhí)念的云老大不得不忍痛送地平息事端,“無可奈何的留戀著,像寡婦上墳似的”[40],活畫出他對土地的畸形情感。得到田地賠償?shù)钠偶乙擦ⅠR怒氣全消?!耙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會心,欣然獨笑,冷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41]。陳瘦竹正是在溫和的諷刺與幽默中,繪制出繁復的時代眾生相。
長期以來,陳瘦竹戲劇理論家的光芒遮蔽了他的小說家身份,致使他的小說一直被忽視。他的創(chuàng)作,特色鮮明,溫厚豐贍,深刻全面細致地刻畫了時代眾生相。在審美風格上經歷了從感傷主義到現(xiàn)實書寫再到幽默諷刺三個階段的流變,抒發(fā)青年的情感苦悶,透視社會問題的千姿百態(tài),書寫民族戰(zhàn)爭中大眾的艱難覺醒,演繹幽默諷刺的悲劇人生。陳瘦竹飽蘸深厚蘊藉的情感,繪制時代的萬千世相,以強烈的人文關懷呵護人性之真,批判人性之惡。鉤沉陳瘦竹的小說,不僅能還原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貌,重審他的文學史地位,而且,對于現(xiàn)代文學來說,陳瘦竹的重新“發(fā)現(xiàn)”,亦是一種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