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張獻文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內鏡中心,四川 綿陽 621000)
內鏡逆行單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lopancreatography,ERCP)因具有診斷明確、創(chuàng)傷小、不良反應小、療效顯著等優(yōu)勢,現(xiàn)已成為臨床治療膽、胰腺部疾病的主要手段[1]。ERCP雖然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但仍存在創(chuàng)傷,并發(fā)癥風險尚不能消除,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尤以消化道出血較嚴重,若出血部位位于門靜脈高壓并發(fā)食管-胃底靜脈,則出血量較大,嚴重者可誘發(fā)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致死率高達25%以上[2-3]。生長抑素可對胃蛋白酶、胃泌素的釋放產生抑制作用,還具有降低門靜脈壓等作用,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消化道出血,且止血效果顯著[4]。但目前臨床關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行ERCP生長抑素給藥時機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分析ERCP術前與術后不同時機應用生長抑素對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綿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4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ERCP術前6 h給予生長抑素治療的110例患者納入A組,其中男52例、女58例,年齡60~80歲,平均(75.8±4.4)歲;疾病類型:膽總管結石85例,胰腺腫瘤7例,膽管惡性腫瘤7例,其他11例。術后12 h內給予生長抑素治療的150例患者納入B組,其中男71例、女79例;年齡60~82歲,平均(76.1±4.5)歲;疾病類型:膽總管結石116例,胰腺腫瘤10例,膽管惡性腫瘤10例,其他14例。術前6 h至術后12 h內全程連續(xù)給予生長抑素治療的140例患者納入C組,其中男66例、女74例;年齡61~82歲,平均(76.1±4.5)歲;膽總管結石108例,胰腺腫瘤9例,膽管惡性腫瘤9例,其他14例。3組老年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綿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行ERCP;②患者均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表現(xiàn),有黑便、嘔血、頭暈等癥狀,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下降,胃液潛血試驗陽性;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如心肺、肝腎功能不全;④易過敏體質者;⑤既往有消化道手術史者。
1.3方法
1.3.1ERCP 患者術前15 min給予100 mg鹽酸哌替啶注射液(青海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263、20181135)+10 mg地西泮(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312、20181245)+10 mg東莨菪堿(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生產,批號:20170288、20181285)+1 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275、20181299)肌內注射;患者俯臥位,予以心電監(jiān)護、吸氧,檢查儀器選用Olympus JF-260V十二指腸側視鏡(廣州啟澤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患者均行治療性的ERCP,且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完成,顯影次數(shù)≤3次,術后禁食3 d,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體溫升高等癥狀。
1.3.2藥物治療 患者均給予醋酸奧曲肽注射液(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279、20181275,規(guī)格:1 mL:0.1 mg)0.1 mg/次,每日3次;西咪替丁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266、20181239,規(guī)格:2 mL:0.2 g)0.2~0.4 g/次,0.6~1.6 g/d,靜脈滴注,滴速為1~4 mg/(kg·h)。在此基礎上,A組患者ERCP術前6 h給予生長抑素(成都圣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294、20181289,規(guī)格:3 mg);B組:ERCP術后12 h給藥;C組:ERCP術前6 h至術后12 h內全程連續(xù)給予生長抑素治療。三組均采用3 mg生長抑素+0.9%氯化鈉溶液至50 mL,微量靜脈泵注。
1.4觀察指標 ①輸血量、止血時間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止血時間以臨床內鏡檢查證實出血停止。血清淀粉酶水平檢測:術后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2 mL肘靜脈血,儀器選用西門子Dimension RXL Max全自動生化儀(美國DADE公司),采用麥芽糖苷法檢測血清淀粉酶水平。②胃腸激素水平:分別于給藥前、給藥后12 h、給藥后1 d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3 mL肘靜脈血,以離心半徑為8.5 cm,5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胃泌素、胃動素、胰高血糖素水平。③不良反應:觀察患者用藥期間有無發(fā)生腹痛、腹瀉、低血糖等癥狀,其中低血糖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眼花、心悸、頭暈乏力、出汗等。
2.1三組患者輸血量、止血時間及血清淀粉酶比較 各組輸血量、止血時間及血清淀粉酶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C組輸血量、止血時間、血清淀粉酶均低于A組和B組(P<0.01),A組和B組輸血量、止血時間、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時間、輸血量及血清淀粉酶比較
2.2三組患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后胃泌素、胃動素、胰高血糖素的主效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考慮測量時間,各指標組間的主效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各指標組間和時點間存在交互作用(P<0.01),給藥12 h、給藥1 d,三組胃泌素、胃動素、胰高血糖素均呈下降趨勢,C組胃泌素、胃動素、胰高血糖素均低于A組和B組。見表2。
表2 三組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2.3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三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57,P=0.196)。見表3。
表3 三組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ERCP雖被普遍用于臨床諸多疾病的診療,但其操作難度較高,技術要求嚴格,操作時易造成各種不良并發(fā)癥,病情嚴重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行ERCP,易加重消化道原有出血癥狀,此外還會增加急性胰腺炎等風險,若不能及時有效預防、治療相關癥狀,不僅會導致手術療效達不到預期,還會使患者承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負擔。
ERCP易誘發(fā)并加重消化道出血癥狀的常見原因可能為:①操作者專業(yè)操作技術不熟練,反復、試探性插管導致Oddis括約肌痙攣、乳頭水腫,胰腺液引流受阻,胰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②ERCP所用造影劑侵入胰腺內,導致胰管、胰腺腺泡反復充盈,造成損傷;③與ERCP相關的消毒、隔離工作未到位,誘發(fā)并加重感染。此外,老年患者身體各項功能均下降,機體防御系統(tǒng)功能受損也會增加ERCP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5-6]。相關研究表明,生長抑素在治療消化道出血方面療效顯著,且給藥時機不同發(fā)揮的藥效也不同,因此,為取得治療效益的最大化,精準、科學的給藥時機顯得尤為關鍵[7]。
生長抑素制劑屬于天然的肽類激素,在機體內發(fā)揮作用的機制主要為:①有效松弛Oddis括約肌,降低操作難度,有助于醫(yī)師操作時順利插管,減少術中損傷;②多途徑使胰腺外分泌受到抑制,胰腺、膽囊疾病患者體內會產生諸多生長抑素受體,生長抑素能夠有效與受體結合,進而減少磷酸腺苷的合成與胰腺外分泌;③有效抑制迷走神經(jīng)興奮,降低血流量,利于減少胰液與胰酶分泌,控制炎癥進展;④通過刺激肝臟網(wǎng)狀的內皮細胞系統(tǒng)增加其吞噬能力,利于清除血液中毒素,進而達到緩解機體炎癥的目的[8-10]。一般胰腺、膽囊部病變者,容易導致機體內分泌的胃腸激素趁機入血,導致血液中胃腸激素水平不斷升高。針對生長抑素給藥時機,本研究分別采取術前、術后與全程給藥3種給藥時機,結果顯示,C組輸血量、止血時間、血清淀粉酶、胃泌素、胃動素、胰高血糖素均低于A組和B組。表明老年患者行ERCP時給予生長抑素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出血相關癥狀,糾正胃腸激素紊亂。ERCP術前給予老年患者生長抑素,可充分松弛Oddis括約肌,利于操作者進行插管等一系列操作,且整個ERCP術中持續(xù)性給藥,利于強效抑制胰腺分泌胰液,減少造影劑對機體刺激,降低圍手術期血清淀粉酶的波動幅度,進而減少胰腺損傷,其雖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消化道出血癥狀,但患者術后仍存在一系列高危因素,如插管刺激[11-13]。ERCP術后生長抑素應及時終止給藥,胰腺分泌功能逐漸恢復,胰管系統(tǒng)暢通,造影劑及胰酶可順利排出,有效降低酶蛋白水解作用對細胞產生的影響,降低ERCP術后發(fā)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此外其還能顯著減少門靜脈壓力,利于改善血流機制,降低血液中各胃腸激素水平[14-16]。ERCP術后給藥,無法有效規(guī)避術前高危因素誘發(fā)不良事件的風險,且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癥狀改善不明顯。全程給藥,有效保障了患者在ERCP整個圍手術期均可接受生長抑素的治療,使得藥效在患者體內長時間維持,利于提高細胞相關功能,消除血液中毒素,避免炎癥反應的持續(xù)增加,臨床療效顯著[17-19]。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患者發(fā)生腹瀉、腹痛及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率略高,其中腹瀉主要以脂肪瀉為主,但停藥后以上不良反應均消失。分析患者全程給藥時不良反應略增多的原因可能為:①生長抑素會對血糖造成影響,延緩胃腸道吸收血糖時間,抑制胰高糖素與胰島素分泌;②國產制劑的生長抑素純度相對較低;③全程連續(xù)給藥時易誘發(fā)機體低血糖。鑒于此,為有效規(guī)避患者給藥期間發(fā)生低血糖反應,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監(jiān)測血糖,重視患者主訴,同時可勻速靜脈滴注營養(yǎng)液,持續(xù)補充少量葡萄糖,預防低血糖發(fā)生[20-21]。
綜上所述,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行ERCP,全程給予生長抑素干預,在改善老年消化道出血相關癥狀、糾正患者胃腸激素紊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用藥不良反應也在機體耐受范圍內。但本研究屬于回顧性分析,局限性較大,因此仍需開展更多的相關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