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白英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備受歡迎,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學習效率,可以在實施合作學習時合理分組,明確分工,合理安排時間,選好時機,教師參與,全面評價等手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組合作; 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34-001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之中。為了體現(xiàn)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課都會有“小組合作”這一形式。小組合作似乎成為了每節(jié)課的必備教學模式,而大多數(shù)的小組合作都有走過場之嫌,似乎都是在為合作而合作。小組合作沒有發(fā)揮其本應該有的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呢?
一、合理分組
合作小組的組建既要考慮學生自身交往能力的強弱,也要考慮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據(jù)研究表明,3或4人的小組比大組有更大的效應值。因此,在安排合作小組時,可以采用前后座安排,這樣便是4人小組,有助于合作學習發(fā)揮更好地功效?,F(xiàn)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便經常采用這一分組方法。這樣的方法能夠隨時進行合作學習,節(jié)省時間。
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進行組合形成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大多數(shù)是興趣相同、感情相融的,這樣的組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這是一種隨機性分組,是非正式的、臨時性的合作學習小組,它是只為一次討論或一節(jié)課臨時組成的。
二、明確分工
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首先確定好組內每個成員的任務,明確他們在進行合作的時候需要做什么。由于小學生的合理分工能力不是很強,起先可以有教師代為分配任務,待時間充足之后,交由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的分配必須落實到組內的每一個成員,也就是說,全班同學都是有事可做,有目標需要完成的。在分配任務之前,可以事先在小組內確定一名組長,然后讓組長將每個組員所要完成的任務記錄在案。在合作結束后,一一對照,查看組內成員是否將各自的任務按時完成。這樣,將責任具體到個人,就不會出現(xiàn)分工不明確,成員不知要做何事或是出現(xiàn)爭搶任務的現(xiàn)象了。
三、合理安排時間
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問題及內容安排合作討論時間。因此事先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注意這一方面的思考。在上課之前需要考慮一下,需要留多少時間給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此外,我認為還可以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實際的討論情況,適當?shù)匮娱L或縮減學生的討論時間。這樣,就不會有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時候有一些空余時間談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題,也不會出現(xiàn)時間不足不能將問題完全交流好的情況。
若是組內成員思維較快,需要的交流時間比較短的話,便可以在事前交代一些討論結束需要做的一些事情。例如小組內交流一下成員的表現(xiàn),哪些同伴的思想比較精彩等等。同時,也可以讓合作小組的組長安排一下小組內的活動,讓組內成員的交流不要游離于課堂內容之外。
四、選好時機
合作學習的進行,應該是順其自然,承接得自然而然的,讓人感覺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合作交流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如若要做到這樣,就必須設計好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必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所設計的問題也必須適合學生交流討論,能夠激起學生合作探討的興趣。這樣的話,合作學習才會達到一個預期的效果。
此外,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具體,要讓學生明確合作的時候自己的合作目標是什么,自己在小組中應該如何表現(xiàn)。教師自己不僅要抓住教學目標,也要讓學生時時抓住合作目標進行。學生明確合作目標,便能夠在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不會感覺在課堂中應對合作學習時無所適從。
五、教師參與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的監(jiān)督和介入要貫穿于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其內容是多方面的,如默觀學生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暫停學生的活動予以示范;表揚善于運用某些行為方式的小組,從而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等等。
當小組內的成員對任務還不清楚時,教師就需要重新解釋,向學生說明合作的任務或是操作程序。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觀察學生是否解決了問題,完成了合作任務。教師也可以介入小組討論中,讓組內的某一成員解釋一下結論形成的原因,以確保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所得結論。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是答案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合作目標。而當小組內有不可調節(jié)的沖突或矛盾時,教師要及時詢問事由,予以幫助調解。這時,教師便充當了一位解決事件爭端的調和者。
六、全面評價
在合作學習完成之后,需要對合作小組做出一些評價。這時的評價需要全面,不僅要評價個人的表現(xiàn),還需要對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到位的評價,同時小組的整體表現(xiàn)也需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因此,學生在進行合作交流的時候,教師必須細致地觀察每組成員的表現(xiàn)??墒?,這樣做的話工程量過大,教師可能不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將每一名學生的表現(xiàn)收入眼底。這時,可以由每組的小組長記錄各自組內成員的表現(xiàn),然后進行總結匯報。
評價需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合作過程的評價,另外則是合作結果的評價。合作過程的評價可以主要由每個小組記錄組員的參與程度及其表現(xiàn),或是組內成員共同評判;合作結果則可以由教師根據(jù)每組的匯報結果來評價。這樣,每次都給出一個評價結果,讓小組成員知曉自己所在組在班級中所處的水平,有利于增強小組在今后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性。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內容,讓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提高,讓小組合作綻放其光彩,仍需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