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楠,王祖耀,施炘婕,吳寅杰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根據(jù)近日世衛(wèi)組織公布的世界視力狀況報告來看,全球有超過22億人存在視力障礙甚至失明的情況,其中超過10億例是未預防或缺少必要治療所致。2016年11月,國家衛(wèi)計委印發(fā)了《“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guī)劃(2016—2020年)》,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改變是視力障礙人數(shù)增加的主要因素。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人占嚴重視力受損人數(shù)的66%,其中65~75歲的老年人占10%,7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更高,約為20%。視力障礙導致老年人跌倒的概率增高8倍,識別功能、記憶力下降,生活幸福感指數(shù)下降。因此,本文以城市老年人在社區(qū)中的生活行為、興趣愛好為線索,從勸導設計的視角出發(fā),針對老年用戶特征,采訪與老人眼部健康相關的子女、朋友、醫(yī)生、眼鏡店等利害關系人,分析個人對眼部健康的心理態(tài)度,構建以“讓人們感受、重視視覺障礙”為主題的展覽,加強各界人士關注老年人的眼部健康問題。
國際規(guī)定,65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
心理學家B.J.Fogg提出勸導式設計,用非強制的方式改變和引導用戶行為,借助產(chǎn)品或服務讓用戶達到更好的狀態(tài)。
本次調查范圍主要在寧波鄞州區(qū)黃鸝社區(qū)、東裕社區(qū)。為了解鄞州區(qū)老人對于眼部健康的心理態(tài)度,采用參與式手法,遴選采訪眼科專家醫(yī)師2位,眼鏡店主3名。本次實地調查共采訪45位老人,調查對象全部為寧波鄞州區(qū)黃鸝社區(qū)、東裕社區(qū)的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眼睛調節(jié)功能下降引起的“老花”問題,還會出現(xiàn)其他視覺障礙問題。視覺障礙的范圍很廣,從視力不好到完全看不見都屬于視覺障礙,包括白內障、老花眼、近視眼、青光眼、黃斑性病變、色盲、干眼癥等等。
通過實地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老年人的身心狀態(tài)、知識水平以及生活觀念等因素的差異,老年人對于眼部健康的重視程度分為:1.守舊型。認為自己沒有老花眼;老花眼是正?,F(xiàn)象但不佩戴老花眼鏡;害怕治療失敗產(chǎn)生嚴重后遺癥而拒絕手術治療;價格昂貴不愿意治療。2.開明型。對于自己的健康問題能夠向子女及時溝通,子女也能幫助父母快速高效解決眼部健康問題。
觀察與訪談用戶,并根據(jù)用戶特征、生活興趣、消費意愿等要素,歸納用戶角色:1.重視身體健康、見識多廣的退休干部和在外工作的高知子女;2.積極樂觀、注重傳統(tǒng)的修身養(yǎng)性的老人和身邊的子女;3.不認識字,隨子女進城照顧孫輩的外地老人和忙于工作、生意的子女;4.觀念守舊、固執(zhí)己見的固執(zhí)老頭和關懷備至的子女。
>圖1 生態(tài)系統(tǒng)圖
>圖2 角色一觀展旅程圖
>圖3 服務藍圖
>圖4 五大展覽區(qū)
老年視覺障礙人群對于信息的獲取主要來源于周圍人群,多數(shù)受訪者表示,當意識到或是檢查出視覺障礙癥狀后,會參考周圍人的類似情況進行處理,或與家人進行溝通討論。經(jīng)過實地采訪考察,單是白內障是否選擇就醫(yī)手術,不同老人的觀點因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明顯不同:一類老年人因身邊有較多術后效果不理想的案例表示堅決不考慮手術,認為其風險較大,還可能引起視力惡化;另一類老年人在身邊朋友、子女建議下接受手術,恢復情況良好。家人、朋友等社會環(huán)境對老人的視力健康意義重大,做到較為全面的、客觀地讓家人、朋友以及老人自己認識視覺障礙,可以幫助他們用正確的態(tài)度進行判斷,防止視力進一步下降。因此,筆者認為,宣傳不單單是對老年人的工作,也不僅僅局限于老年視覺障礙者本身,而是將重點放在提高社會對眼部健康的關注程度上,利用社會環(huán)境去幫助老人。(圖1)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提高,社會對老年視覺障礙人群的關注度也有所提高。目前為視覺障礙者的服務主要分兩大類:一大類以香港的“耀眼行動”為例,通過術前評估、檢查、義工陪診等,在治療費用、治療時間等成本上做到大幅度優(yōu)化,讓患者安心治療;另一大類以眼睛健康基金等慈善機構為例,通過定期舉辦健康教育和展覽,提升市民對大眾的眼睛健康的關注,幫助患者減少誤區(qū)克服恐懼心理。
美國眼科研究所通過健康教育和展覽對患者進行公共健康教育規(guī)劃,針對不同人群發(fā)放特定的健康教育資料、巡回展示宣傳、網(wǎng)絡媒體宣傳等活動后發(fā)現(xiàn),活動不僅提高醫(yī)護人員的認知水平,促進視力康復服務,還對患者自身視力恢復的信心有重要促進作用。
視覺障礙服務的研究發(fā)現(xiàn),展示宣傳等活動可以幫助患者增強信心,對其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消除交流障礙,在增強患者對視力康復服務治療的信心的同時,讓其感受與正常人般無差別的服務,提高患者自尊。通過以人人都可以免費參加的活動形式,每個人都能深入了解眼部健康、了解視覺障礙,體驗視覺障礙者的生活,試圖消除心理、觀念上的交流壁壘,傳達平等、和諧社會的理念。
展覽遵循趣味性原則以及互動性原則進行設計,幫助參觀者全方位體驗。
趣味性原則,希望參觀者在過程中是心情愉悅放松的。以體驗眼鏡趣味互動為例,不同眼鏡代表不同的視覺障礙,通過復古潮流造型,提高大眾參與度。將單一視覺體驗拓展到五感:利用觸碰觸摸,來模擬視覺障礙者的日常生活,利用聽覺,深入視覺障礙者的心理世界。
互動性原則,互動是雙向的過程。參與者包含兩方面互動關系:1.與物的互動,例如互動者的眼部線條被投影到屏幕上;通過“眼睛”在不同場景時的變化,了解身邊容易忽視的用眼誤區(qū)。2.與現(xiàn)場知名醫(yī)院的專家醫(yī)生免費交流咨詢,了解關于自身眼睛的狀況;專家與老人所在社區(qū)中的家庭醫(yī)生共享眼部資料,建立互動關系;而老人的家庭醫(yī)生通過云檔案,對老人作出及時有效的反饋行動。
我們以角色一為例,爺爺退休之前是社區(qū)干部,退休后在家、菜市場、社區(qū)居民之家閱覽室中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興趣愛好廣泛,喜歡收藏紀念幣,閱讀報紙、名人傳記、歷史書、醫(yī)療書籍。如圖2,角色一的用戶旅程地圖是他參展的過程,包括參觀前、參觀中、參觀后。
針對四個角色一一繪制用戶旅程圖,包括階段、行為、觸點、情緒體驗、利害關系人。構建參觀者與展覽的互動關系,確定照片墻、視頻影片、抽象化下拉眼鏡等服務觸點,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提高觀者對眼睛的重視程度,包括傳遞易疏忽的用眼習慣以及初步辨別視覺障礙的方法,進而將關鍵觸點轉化為服務模塊。
課題組完成了面向老年人的眼部健康勸導式設計,繪制服務藍圖(圖3),以“不見”展覽作為載體??臻g分布上,展覽有5個展區(qū)(圖4),不見、黑晝、灰霾、塵埃、在見/再見,每個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深度情景體驗。
>圖5 部分體驗眼鏡
>圖6 展覽紀念品之——DIY紙質眼鏡
>圖7 兒童設計的紙質眼鏡
【序列0:不見】用文字、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反思在生活中,存在許多邊緣人群,但卻幾乎不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中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與他們,是視線上的看不見,是距離上的看不見,也是心理上的看不見,我們或許會帶有憐憫之心,殊不知錯失平等二字。
【序列1:黑晝】體驗重度視覺障礙。全黑環(huán)境下,以手電筒為道具,觸碰或冷或熱的生活用品,模擬重度視覺障礙者的生活。黑白的老式電視機上閃動著沒有信號的噪波條紋,同時播放地球聲音合集,用聽覺與觸覺,警醒參觀者。
【序列2:灰霾】體驗輕度視覺障礙。展廳中間擺放著可下拉的體驗眼鏡,模擬白內障、青光眼等常見眼部疾病所看到的視野,供觀者使用、體驗,進一步喚起重視。從眼部疾病原理出發(fā),幫助人們掃除視覺、心理、觀念灰霾,提供眼睛健康的正確指引。(圖5)
【序列3:塵?!坷没悠聊煌队?,全方位沉浸式體驗。人工智能將體驗者眼睛以簡單線條畫的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參觀者可以看到屏幕上自己的“眼睛”在不同場景時的變化,例如:在游泳池內,“眼睛”會瞇成一條線;在手機面前,“眼睛”會干澀疲勞;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眼睛”會火花四濺;睡覺前不洗臉,“眼睛”會流淚等等。利用動畫和互動屏幕的結合,讓參觀者了解身邊細小卻容易忽略的用眼誤區(qū),以及簡單的眼部保健資訊。
【序列4:在見/再見】這是終章,也是一個輪回,與展覽題目不見相呼應。如果說不見部分是“我看見”,展覽體驗部分是“我述說”,這部分就是“我行動”,參觀的老年人可與現(xiàn)場知名醫(yī)院的專家醫(yī)生免費交流,進行免費眼睛檢查,醫(yī)生將咨詢者的眼部資料寫入電腦云檔案中,與所在社區(qū)的家庭醫(yī)生共享,同時所有參觀者可獲得眼部健康相關資料和展覽創(chuàng)意紀念品;再見,是再一次回到入口,一邊是入口的不見,一邊是出口的再見(單向玻璃),是我們與你們的告別,也是你們的新生。
與此同時建構了面向老年人的眼部健康勸導式設計模式,與慈善機構、醫(yī)療團隊、媒體相合作,并邀請5所幼兒園大班小朋友為紙質眼鏡進行設計(圖6、圖7)。兒童用充滿童真的筆觸畫下心中希望看到的絢爛多彩的世界,寄托美好心愿的同時也成為社會參與宣傳保護視力健康的一份子。從動手實踐活動中,明白從小就要保護眼睛的道理。
以展覽紀念品紙質眼鏡為關鍵觸點,用戶可以通過紙質眼鏡參與和接受兩種服務:換取指定眼鏡店的優(yōu)惠券;在指定醫(yī)院進行免費視力情況檢查評估。
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大力發(fā)展老齡事業(yè),努力讓所有老人都能擁有溫暖幸福的晚年生活,更是如今全社會倡導的旋律。基于服務設計的視角,針對面向老年人的眼鏡健康勸導式進行了設計探索,有以下幾方面意義:1.從用戶價值角度而言,以藝術的方式讓社會重視眼部健康,特別是老年人;同時通過展覽豐富人們的閑暇時光,增加幸福感。2.從商業(yè)價值角度而言,展覽的一部分資金來自于眼鏡店和私人醫(yī)院的贊助,將為老齡人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的精準營銷提供更多可能性。3.從社會價值角度而言,展覽實踐了政府提倡的積極老齡化的目標,為老齡化社會和諧作出貢獻,帶動了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我國是提倡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高度關心特殊群體的生活需求。不僅老年人自身增加眼部知識的積累,而且子女、醫(yī)生、志愿者等都需要拓寬知識儲備,給予老年人更多便利快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