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惠娟,譚 蓉
(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qū)龍歸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廣東 韶關 512050)
先兆流產屬于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病理性妊娠類型,且大多在妊娠早期發(fā)生,其主要臨床特征為下腹部疼痛以及陰道流血等[1]。有關研究顯示,在疾病早期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干預可以促進患者病情以及妊娠結局改善。本研究探討衛(wèi)生院先兆流產患者應用黃體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聯(lián)合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以來我院收治的接受硫酸鎂治療的先兆流產患者50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25例,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8.3±1.2)歲。研究組25例,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2±1.3)歲。且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黃體酮治療。給予患者黃體酮肌肉注射治療,20 mg/次,1次/天。
研究組給予黃體酮聯(lián)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研究組黃體酮用法用量均于對照組相同。給予患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治療, 2000 U/次,每間隔一日注射一次藥物,患者連續(xù)治療10天時間之后,如果患者癥狀已經明顯減輕,則將用藥劑量改為1000 U/次,每三天用藥一次,患者需連續(xù)治療2周左右。
(1)觀察分析兩組血清激素水平。于清晨采集患者5ml空腹外周靜脈血,并應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對患者的血清孕酮(P)、HCG以及雌二醇(E2)等水平進行科學測定[2]。
(2)觀察分析兩組妊娠結局。
用SPSS22.0進行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中,(%)類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行x2檢驗檢測;(±s)類計量數(shù)據(jù),行T檢驗檢測;P<0.05時,說明差異顯著。
研究組P、hCG 以及 E2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血清激素水平(±s)
表1 血清激素水平(±s)
組別 例數(shù) HCG(U/L) E2(pmol/L) P(nom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1817.5±139.7 12871.3±359.6 121.7±15.8 125.3±17.8 58.6±13.7 66.3±12.7研究組 25 1816.7±139.6 68289.5±587.3 121.9±15.6 901.5±141.7 58.7±13.6 125.6±23.1 t值 / 1.032 16.513 1.115 16.217 1.128 16.519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流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足月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早產率同對照組之間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妊娠結局(n,%)
先兆流產屬于妊娠早期最為多見的并發(fā)癥類型之一,導致此類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環(huán)境、遺傳以及孕婦自身的身體狀況等。當前臨床上多使用黃體酮肌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單獨應用其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用藥之后極易引起紅疹、硬結以及紅疹等多種不良反應,進而對患者正常生活產生影響。
激素水平對胎盤發(fā)育情況存在直接性的影響,而確保機體內P水平的穩(wěn)定,對于促進患者流產癥狀以及妊娠結局改善具有關鍵意義[3]。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P、hCG 以及E2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流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足月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早產率同對照組之間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聯(lián)合應用黃體酮以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促進患者激素水平改善,使其盡快恢復到正常范圍,進而使妊娠結局得到明顯改善。分析原因為:黃體酮藥物對于因黃體酮分泌缺乏而導致的先兆流產具有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而聯(lián)合應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對患者的黃體功能產生一定刺激,同時還能有效促進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恢復,并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反應進行合理的抑制,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胚胎發(fā)育進一步加快[4]。
綜上所述,應用黃體酮聯(lián)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式對衛(wèi)生院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具有理想效果,有效促進患者激素水平提升,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