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東敏,鐘洪義,高 斌,馬有全,許傳寶,程冰花
(安徽強英鴨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動保中心,安徽 碭山 235300)
鴨坦布蘇病于2010年4月在我國江浙地區(qū)養(yǎng)鴨業(yè)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暴發(fā),造成蛋鴨產蛋量大幅下降,雛鴨發(fā)生神經癥狀甚至死亡[1]。該病傳播迅速,蔓延范圍廣,可導致蛋鴨產蛋率從90%左右下降至10%以下,給國內的養(yǎng)鴨業(yè)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2]。
目前,疫苗免疫是預防鴨坦布蘇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國內市場上已有多家疫苗公司在進行鴨坦布蘇病毒疫苗的生產和銷售,為該病的預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免疫過程中,為避免鴨注射部位的感染,很多養(yǎng)殖戶選擇在疫苗中添加頭孢類抗生素,抗生素在避免感染的同時,是否會降低免疫效果卻未經過驗證,本試驗選擇了國內2個廠家生產的坦布蘇病毒活疫苗和頭孢噻呋鈉進行試驗,結果證實,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中添加頭孢噻呋鈉會降低免疫抗體滴度,報告如下。
1.1 試驗動物 1日齡櫻桃谷肉鴨由安徽強英鴨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1.2 其他材料 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購自國內2個疫苗生產廠家(分別標記為疫苗1、疫苗2);頭孢噻呋鈉,購自魯抗醫(yī)藥;坦布蘇病毒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上海獸醫(yī)研究所;10日齡SPF雞胚,購自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家禽研究所。
1.3 試驗方法
1.3.1 母源抗體的檢測 選擇1日齡櫻桃谷商品鴨苗50只,分別于1、4、7、10、15日齡和20日齡隨機選擇12只于頸靜脈采血,按照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上海獸醫(yī)研究所研發(fā)的坦布蘇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檢測坦布蘇病毒母源抗體水平。
1.3.2 試驗用溶液的配置 分別配置A、B、C、D四種溶液,具體配置方法如表1。
表1 各溶液的成分及配置方法
1.3.3 溶液pH及ELD50的測定 用pH計對稀釋好的A、B、C、D四種溶液及普通生理鹽水進行pH的測定,同時用7日齡SPF雞胚對其進行ELD50測定。
1.3.4 試驗動物的免疫及抗體檢測 取1.3.1中飼養(yǎng)的無母源抗體櫻桃谷肉鴨40只,平均分為4組,分別標記為A、B、C、D組,隔離飼養(yǎng),按照表2所示進行免疫。免疫后3、7、14 d和21 d,每組隨機選取6只試驗鴨采血,分離血清,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坦布蘇病毒抗體水平檢測。
表2 試驗鴨分組
2.1 雛鴨坦布蘇病毒母源抗體變化 坦布蘇病毒抗體檢測樣品平均阻斷率(PI)及抗體陽性率隨著雛鴨日齡的增大,呈逐步下降的趨勢。至雛鴨20日齡時,僅檢測到1只鴨坦布蘇病毒抗體陽性,陽性率僅8.33%,鴨群整體的PI值也降到了10%以下(圖1),因此免疫時間定在雛鴨20日齡之后。
圖1 雛鴨坦布蘇病毒母源抗體變化趨勢注:PI≥18.4判定為抗體陽性
2.2 溶液pH及ELD50經過檢測,加頭孢噻呋鈉的2個疫苗溶液(A、B)均偏酸性,其pH在4.8左右,未加入頭孢噻呋鈉的疫苗溶液(C、D)pH接近中性,與生理鹽水酸度相近。2種疫苗加入頭孢噻呋鈉后其ELD50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疫苗效價損失接近1倍(表3)。
表3 溶液pH及ELD50檢測結果
2.3 抗體檢測 如圖2所示,免疫后3 d四個組的抗體陽性率均為0,但疫苗2的平均PI值較疫苗1要稍高,說明其產生免疫應答更快。免疫后7 d,添加頭孢噻呋鈉組與未添加頭孢噻呋鈉組的差異開始出現(xiàn),疫苗1未添加頭孢噻呋鈉組(A組)的抗體陽性率已達66.67%,而添加過頭孢噻呋鈉的C組仍然為0,平均PI值顯示A組更高;疫苗2未添加頭孢噻呋鈉組(B組)的抗體陽性率達到100%,采樣的雛鴨抗體全部轉陽,而添加過頭孢噻呋鈉的D組僅有50%;免疫后14、21 d各組抗體陽性率變化不大,平均PI值仍呈上升趨勢,但添加頭孢噻呋鈉的組各項指標一直低于未添加組,在觀測期內未達到或超過未添加組。
通過本試驗發(fā)現(xiàn),2個不同廠家生產的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在添加頭孢噻呋鈉進行免疫時,其疫苗溶液均偏酸性、效價降低,免疫后抗體滴度明顯低于不添加頭孢噻呋鈉免疫組的水平。
圖2 各試驗組抗體陽性率及平均PI值變化趨勢A:A組與C組免疫后抗體陽性率變化; B:B組與D組免疫后抗體陽性率變化;C:A組與C組免疫后平均PI值變化; D:B組與D組免疫后平均PI值變化
鴨坦布蘇病毒對酸較敏感,在pH 3~5的條件下不穩(wěn)定。刁有祥等[3]用0.1 mol/L的鹽酸溶液調節(jié)病毒尿囊液的pH為2.0、3.0、4.0、5.0,對照組加入等同于酸量的滅菌生理鹽水,置4 ℃作用12 h后,調pH至8.0左右,分別測定ELD50。發(fā)現(xiàn)pH降至5以下時接種的鴨胚均不死亡,而對照組ELD50為10-3.17/0.2 mL。馬秀麗等[4]也對分離到的鴨坦布蘇病毒BZ株進行了耐酸性試驗,pH=5.0條件下病毒滴度由105.6TCID50/0.2 mL下降至103.41TCID50/0.2 mL,pH越低,病毒滴度下降越明顯。本試驗按照臨床使用量向疫苗溶液中加入頭孢噻呋鈉后,疫苗溶液的pH降至5以下,其疫苗效價損失約1倍,免疫后其抗體滴度也不理想,初步證實免疫坦布蘇病毒活疫苗時,不應添加頭孢噻呋鈉及其他可使溶液酸化的藥物。
根據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可將抗生素分為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抗生素、與機體免疫協(xié)同作用抗生素、可能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抗生素、不影響機體免疫功能抗生素等四大類?,F(xiàn)有研究結果證實,大多數β內酰胺類抗生素、多黏素類等均屬于不影響機體防御功能的抗生素[5]。頭孢噻呋鈉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其不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但由于其溶解后可導致溶液酸化,造成疫苗效價降低,因此在與活疫苗聯(lián)用時應慎重。
畜禽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畜禽傳染病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因免疫效果不理想,仍不能有效預防疫病的暴發(fā)和流行,不但影響當地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也給養(yǎng)殖場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只有認真做好動物免疫,選擇正確的免疫方法,確保免疫效果,才能起到有效預防疫病的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