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 丁道芳, 朱寅, 王星華
(1.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蘇州 215000;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石氏傷科醫(yī)學中心,上海 201203;3.上海市中醫(yī)藥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上海 201203)
骨性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OA)好發(fā)于使用頻繁,且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jié),如膝、髖、脊柱、踝等,其中又以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為常見。根據(jù)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目前癥狀性KOA 的患病率為8.1%,這一比例意味著我國目前大約有1.1 億KOA 患者,而65 歲以上KOA 患病率甚至已達到50%[1]。KOA 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情況下軟骨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降解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而在KOA 狀態(tài),這一平衡被打破,最終導致軟骨細胞的退變和凋亡,細胞外基質的松散。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關節(jié)腔的炎癥是導致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且KOA 發(fā)病過程中的炎癥反應及軟骨退變都有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MAPK 激酶(MEK)信號通路參與。對于KOA 的治療,目前除了健康教育和功能鍛煉外,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膝痹通絡方是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治療KOA 的經驗方,臨床取得較好療效,能顯著改善膝關節(jié)疼痛及活動度。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是KOA 炎癥反應中的關鍵因子,本研究通過以其誘導軟骨細胞退變模擬KOA 軟骨退變,觀察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對退變軟骨細胞的影響,并從MAPK-MEK 信號通路探討其作用機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動物新生24 h 雌性SD 大鼠10 只,清潔級雌性3 月齡SD 大鼠20 只,體質量(200±20)g,購自上海實驗動物資源中心,動物質量合格證號:SCXK(滬2008-0016)。
1. 2藥物、試劑與儀器膝痹通絡方組成中藥(杜仲10 g,牛膝10 g,黃芪20 g,當歸10 g,川芎10 g,白芍10 g,獨活10 g,雞血藤30 g,秦艽6 g,木瓜10 g)由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提供,為江陰江天藥業(yè)免煎顆粒劑;胎牛血清、H-DMEM培養(yǎng)基、胰蛋白酶(法國Biowest 公司);IL-1β(美國RD 公司);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料(美國Sigma 公司);PCR 試劑盒(美國Selleck 公司);性別決定區(qū)Y框蛋白(SOX9)抗體、基質金屬蛋白酶13(MMP13)抗體、磷酸化原癌基因絲蘇氨酸蛋白激酶(P-Raf1)抗體、Raf1 抗體、磷酸化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MEK1)抗體、MEK1抗體、GAPDH 抗體、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抗體(美國EarthOx 公司)。離心機(德國Sigma 公司);多功能酶標儀(美國BioTek 公司);CO2恒溫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 Scientific 公司);IX41 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
1.3軟骨細胞培養(yǎng)方法及免疫熒光鑒定采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石氏傷科醫(yī)學中心已成熟的軟骨細胞培養(yǎng)方法[2]。將10只新生24 h雌性SD 大鼠脫頸椎處死,取雙側肱骨頭處軟骨,清除殘留組織后剪成1 mm × 1 mm × 1 mm 大小骨塊,在37 ℃細胞培養(yǎng)箱內用1 g/L 的Ⅱ型膠原酶消化1 h,收集消化后的細胞懸浮液,并重復3~4 次,懸浮液離心后收集細胞,細胞培養(yǎng)液重懸并接種細胞,隔日換液。取P1代細胞進行實驗。
細胞鑒定:以40 g/L多聚甲醛固定細胞10 min后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2 次,磷酸鹽Tween20緩沖液(PBST)通透20~30 min,體積分數(shù)5%牛血清白蛋白(BSA)室溫封閉浸泡1 h,加入Ⅱ型膠原抗體(稀釋度為1∶200),4 ℃孵育過夜。再用PBS清洗3 次,加入FITC 標記的抗小鼠二抗(稀釋度1∶200),室溫避光孵育1 h,PBST 清洗3次后加入DAPI 染液(10 μg/L),5 min 后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并拍照。
1.4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制備膝痹通絡方中藥顆粒劑混合后用開水沖泡,充分攪拌溶解、冷卻,根據(jù)人-大鼠體表面積比值折算出大鼠口服劑量為10.86 g·kg-1·d-1,以5.43、10.86、21.72 g·kg-1·d-1的口服劑量分別設為低、中、高濃度組。將20 只清潔級雌性3 月齡SD 大鼠隨機分成4 組,其中正常組8只,高、中、低濃度中藥組各4只,每200 g體質量大鼠每日灌胃2 mL,高、中、低濃度中藥組大鼠分別對應灌胃高、中、低濃度膝痹通絡方,正常組每日灌胃等體積生理鹽水。每日灌服1 次,連續(xù)3 d。末次灌藥1 h后腹主動脈取血,取上層血清56 ℃滅活后過濾分裝,于4 ℃保存?zhèn)溆谩?/p>
1.5細胞分組培養(yǎng)收集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軟骨細胞,調整細胞密度為5×105個/mL,以5 mL接種于直徑6 cm 培養(yǎng)皿,將細胞隨機分為5 組,即正常對照組、IL-1β 組、高濃度中藥組、中濃度中藥組和低濃度中藥組。正常對照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培養(yǎng);IL-1β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和20 ng/mL IL-1β培養(yǎng);高、中、低濃度中藥組:分別對應加入高、中、低濃度的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進行培養(yǎng),并加入20 ng/mL IL-1β。培養(yǎng)24 h后,倒置顯微鏡(100 倍)下觀察軟骨細胞大小、密度與形態(tài),同時提取細胞RNA 和蛋白進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PCR)和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法檢測。
1.6 qPCR法檢測軟骨細胞MMP3、SOX9、A-CAN、ADAMTS4/5基因的表達細胞培養(yǎng)24 h 后,抽提軟骨細胞總RNA并進行濃度測定,取2 μg RNA 逆轉錄,進行qPCR 檢測。每個樣品設3 個復孔,重復3次。以GAPDH作為內參基因,采用2-△△Ct法計算目的基因表達的相對變化,引物序列見表1。反應條件:95 ℃30 s,初步變性1 個循環(huán);95 ℃5 s變性,60 ℃30 s 退火,重復40 個循環(huán);72 ℃30 s延伸。
表1 PCR引物序列Table 1 PCR primer sequences
1.7 Western Blot法檢測軟骨細胞SOX9、MMP13、P-Raf1、Raf1、P-MEK1、MEK1蛋白表達細胞培養(yǎng)24 h 后進行細胞裂解提取蛋白,測定濃度,分裝,于-20 ℃冰箱保存?zhèn)溆?。蛋白電泳、轉膜,溫封閉液浸泡1 h,加入上述一抗孵育過夜,洗膜后,再加入二抗溫孵育1 h,洗膜,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并X 線膠片曝光顯影,應用ImageJ 軟件進行灰度值分析。
1.8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t法進行多重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軟骨細胞的免疫熒光染色鑒定倒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質經Ⅱ型膠原免疫熒光染色后發(fā)出鮮亮的紅色熒光(見圖1-a),為強陽性表現(xiàn),證實為軟骨細胞,細胞核未著色,表明Ⅱ型膠原蛋白在細胞核內無表達。幾乎所有細胞經DAPI 染色后細胞核均發(fā)出藍色熒光(見圖1-b)。圖1-c 為圖1-a和圖1-b的疊加,絕大多數(shù)細胞表達Ⅱ型膠原蛋白,證明提取的軟骨細胞純度高。
圖1 軟骨細胞Ⅱ型膠原的免疫熒光染色Figure 1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sults for typeⅡcollagen in chondrocytes
圖2 各組軟骨細胞形態(tài)比較(×100)Figure 2 Comparison of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chondrocytes in various groups(×100)
圖3 各組軟骨細胞MMP3、SOX9、A-CAN、ADAMTS4、ADAMTS5基因表達比較(±s)Figure 3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MP3,SOX9,A-CAN,ADAMTS4,ADAMTS5 genes in chondrocytes of various groups(±s)
2. 2各組軟骨細胞形態(tài)比較倒置顯微鏡下可見:正常對照組軟骨細胞呈三角形、多角形,形態(tài)飽滿,融合后呈“鋪路石”樣;與正常對照組比較,IL-1β組及各濃度中藥膝痹通絡方組軟骨細胞形態(tài)明顯細長、單薄,呈長梭形改變,呈明顯的退變形態(tài),但各濃度中藥組軟骨細胞退變形態(tài)較IL-1β組減輕。見圖2。
2. 3各組軟骨細胞MMP3、SOX9、A-CAN、ADAMTS4、ADAMTS5基因表達比較圖3 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比較,IL-1β 組軟骨細胞MMP3、ADAMTS4、ADAMTS5 mRNA 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0.05),SOX9、A-CAN mRNA 表達水平降低(P<0.05);與IL-1β 組比較,各濃度中藥組軟骨細胞MMP3、ADAMTS4、ADAMTS5 mRNA表達水平明顯降低,SOX9、A-CAN mRNA 表達水平升高,其中,高濃度中藥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各組軟骨細胞MMP13、SOX9、P-Raf1、Raf1、P-MEK1、MEK1 蛋白表達比較圖4 結果顯示:與正常對照組比較,IL-1β 組軟骨細胞MMP13 蛋白表達,Raf1、MEK1磷酸化水平明顯升高,SOX9蛋白表達水平降低(均P<0.05)。與IL-1β 組比較,各濃度中藥組MMP13蛋白表達、Raf1、MEK1磷酸化水平明顯降低,SOX9 蛋白表達水平升高(均P<0.05)。
圖4 各組軟骨細胞MMP13、SOX9、P-Raf1、Raf1、P-MEK1、MEK1蛋白表達比較(±s)Figure 4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MP13,SOX9,P-RAF1,Raf1,P-Mek1,and MEK1 proteins in chondrocytes of various groups(±s)
3.1 KOA的中醫(yī)學認識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KOA)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范疇,歷代醫(yī)家對于其論述及治法各有特色。其雖病位在筋骨,但本在于腎。老齡患者肝腎漸虧,髓枯血虛,筋骨失于濡養(yǎng)而不復堅固,損傷或復感風、寒、濕、熱等外邪時疼痛發(fā)作,久病則筋脈攣縮,無力束骨,可引起關節(jié)不穩(wěn)及屈伸不利癥狀。而血瘀則是機體衰退過程中潛在的病理因素,外傷勞損、氣候變化都可致瘀血痹阻,阻礙筋骨關節(jié)的潤養(yǎng),加重關節(jié)的退化[3]。膝痹通絡方是蘇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骨科治療KOA 的經驗方,方中:杜仲、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黃芪補氣健脾;當歸、川芎、白芍養(yǎng)血活血;獨活、雞血藤、秦艽、木瓜祛風除痹,舒筋通絡。全方共奏補益肝腎、活血祛瘀之功。
3.2 KOA的現(xiàn)代醫(yī)學認識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KOA患者因為年齡增長及膝關節(jié)力線的改變,膝關節(jié)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關節(jié)穩(wěn)定性下降,軟骨和半月板存在物理性磨損。而近些年來,關節(jié)滑膜的炎癥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得到重視,滑膜炎癥的進展程度可以直接反映KOA 的嚴重程度,也是KOA 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性危險因素[4-5]。有學者對只有癥狀而無影像學改變的KOA 患者進行關節(jié)鏡隨防,發(fā)現(xiàn)約50%的患者關節(jié)鏡下有局限性滑膜炎癥表現(xiàn),且這些患者在1年之后,都出現(xiàn)了局部軟骨破壞的表現(xiàn)[6]。在關節(jié)退變的早期即有炎癥的參與,并伴隨軟骨細胞的退變、細胞外基質的破壞。當關節(jié)滑膜受到刺激,可誘發(fā)滑膜內血管增生擴張、滑膜細胞的活躍增生等一系列反應,并釋放大量炎癥因子,侵蝕關節(jié)內軟骨,軟骨在化學性侵蝕及物理性摩擦的惡性循環(huán)下,進行性磨損、變薄甚至缺如,致關節(jié)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硬化。研究發(fā)現(xiàn),IL-1 是關鍵性炎性因子之一,也是炎癥發(fā)生的始動因素,可直接調節(jié)軟骨細胞MMPs的生成,抑制蛋白多糖及Ⅱ型膠原等軟骨基質的合成,促進軟骨細胞的退變及凋亡,直接導致軟骨的化學性損傷,加速骨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7]。IL-1 又分IL-1α 和IL-1β 2 種亞型,其中IL-1β 是主要亞型,隨著KOA 的病情發(fā)展,關節(jié)內IL-1β可呈持續(xù)性增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IL-1β作為軟骨細胞退變的誘導因子,模擬KOA 患者體內軟骨退變模型。
MMPs是一個龐大的蛋白酶超家族,其家族成員能降解幾乎所有的細胞外基質,在膝關節(jié),MMPs 可因IL-1 等炎癥因子刺激后,由軟骨細胞、滑膜細胞以及中性粒細胞產生,MMPs的過度表達,可加速軟骨細胞外基質的降解,導致關節(jié)內軟骨進行性破壞。在MMPs家族中,以MMP3和MMP13在KOA 的參與度最為突出。膝關節(jié)軟骨細胞外基質中最為主要的成分是Ⅱ型膠原,其次為蛋白多糖,MMP13 是所有MMPs 家族中降解Ⅱ型膠原蛋白能力最強的,而MMP3 對于A-CAN 又有較高的裂解活性,隨著細胞外基質的降解,軟骨的生物學特點發(fā)生改變,抗應力能力也大大下降,加速退變,因此,MMP3 和MMP13 是反映KOA 軟骨退變程度的重要標志物[8]。與MMPs 等經典蛋白酶相比,聚蛋白多糖酶家族(ADAMTSs)對KOA 的影響在近些年才逐漸受到重視,其中ADAMTS4 和ADAMTS5 是軟骨細胞外A-CAN 的主要降解酶。研究發(fā)現(xiàn),敲除ADAMTS4和ADAMTS5基因的小鼠在誘導KOA 過程中,與正常小鼠相比,僅出現(xiàn)了輕度膝關節(jié)退變,特別是敲除ADAMTS5 基因后,小鼠軟骨缺損程度明顯輕于敲除ADAMTS4 基因及正常的小鼠[9-10]。SOX9 對軟骨細胞及細胞外基質的調節(ji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稱為軟骨的“主調節(jié)因子”。SOX9 可同時調控Ⅱ型膠原及A-CAN 的表達促進軟骨細胞外基質的生成與修復,又可抑制ADAMTS4 和ADAMTS5 等聚蛋白酶以及MMPs 在KOA 早期的表達,可以說是KOA軟骨的保護器[11-12]。
3.3 MAPK-MEK信號通路在KOA中的作用IL-1等關節(jié)內炎癥因子還能誘發(fā)軟骨細胞中的一系列酶促反應,進一步加速軟骨細胞的退變,其中MAPKs 信號通路是參與骨關節(jié)炎中軟骨破壞最重要的通路之一[13]。MAPK-MEK 通路是MAPKs 家族中的經典通路,主要由Raf、MEK、ERK三級酶聯(lián)功能單位構成,當其依次被磷酸化激活后,可誘發(fā)下游更為廣泛的蛋白表達,在調節(jié)細胞生理應答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膝關節(jié)中,上游的Ras活化可進一步激活Raf 蛋白,Raf 磷酸化后激活MEK1/MEK2,進而活化ERK1和ERK2,最后下游的轉錄因子進入軟骨細胞核內參與細胞的增殖、分化、鈣化等一系列生理病理過程,大大改變軟骨細胞的內環(huán)境[14]。當IL-1、TNF-α等炎癥因子與軟骨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或機械應力刺激后,軟骨細胞內的MAPKs 信號通路被激活,引起MMPs大量表達,導致軟骨被快速破壞,此外,該信號通路還廣泛參與軟骨細胞的凋亡、肥大、鈣化等病理過程[15]。針對MAPK-MEK 信號通路的一些治療,在臨床和實驗中也被證實是有效的。Prasadam等[16]給KOA 大鼠關節(jié)腔注射透明質酸及UO126(MAPK-MEK 通路抑制劑),結果發(fā)現(xiàn)UO126 可明顯抑制軟骨細胞肥大相關蛋白(COL10 和RUNX2)及退變相關蛋白(ADAMTs5和MMP13)的表達,延緩軟骨細胞的退化,治療效果優(yōu)于未治療組及單用透明質酸組。國內一些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電針、手法松解等中醫(yī)傳統(tǒng)醫(yī)學也可通過調節(jié)該通路,達到改善關節(jié)疼痛癥狀,延緩關節(jié)退化,以及減輕關節(jié)炎癥的目的[17-18]。
3.4膝痹通絡方治療KOA的機制探討膝痹通絡方為我院經驗方,臨床療效肯定。本研究從細胞分子生物學角度,對其治療機制進行了探索。本研究在軟骨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IL-1β,模擬軟骨細胞退變,顯微鏡下直觀可見細胞形態(tài)明顯發(fā)生改變,與正常組相比呈扁平、狹長的退化形態(tài)。進一步以qPCR 和Western Blot 法檢測相關基因及蛋白表達情況,發(fā)現(xiàn)MMPs、ADAMTs 等促軟骨細胞退變的蛋白酶水平明顯上升,而抑軟骨細胞退變的轉錄因子SOX9 及A-CAN 表達水平明顯下降,與既往研究[7]結果相符。而加入不同濃度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組的軟骨細胞雖也呈現(xiàn)退化狀態(tài),但整體狀態(tài)優(yōu)于IL-1β組。表明膝痹通絡方可一定程度抑制IL-1β 所致的軟骨細胞MMPs、ADAMTs 的過表達,亦可緩解IL-1β對SOX9、A-CAN 的抑制作用。
基于MAPK-MEK信號通路在KOA發(fā)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進一步觀察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對該信號通路的影響。MAPK-MEK 信號通路的活性主要取決于通路中相關磷酸化蛋白的水平,而非總蛋白含量。本研究中,軟骨細胞經IL-1β誘導后Raf1、MEK 磷酸化水平顯著增高,證實了IL-1β 可上調MAPK-MEK 信號通路的活性,而各濃度中藥組軟骨細胞Raf1 和MEK 磷酸化水平較IL-1β組明顯下降,提示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可抑制IL-1β 所誘導的MAPK-MEK 信號通路的過度活躍。
綜上所述,膝痹通絡方含藥血清可抑制IL-1β誘導的軟骨細胞的退變,保護軟骨細胞,其具體機制可能是抑制了IL-1β 所致的MAPK-MEK 信號通路的過度活躍。但本實驗僅為體外實驗,軟骨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生物學活性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需進一步通過動物體內實驗驗證本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也是本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