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
17歲,在藝校學習話劇表演的我看了陳薪伊導演的《夏王悲歌》,從此打開了我對戲曲導演的認識,種下了我學習導演的種子,之后的許多年里,又陸續(xù)看過她打造的巨人戲劇,從李元昊到張騫,商鞅,再到今天的蔡倫……英雄戲劇是陳薪伊導演的藝術追求,我時常在想,能讀懂英雄的導演本身也是英雄!塑造巨人的導演內心也跟巨人一樣強大!陳薪伊導演說,英雄是寂寞的!當大幕拉開,蔡倫站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容天地山川一體的蔡侯紙上,我們看到了寂寞,看到了孤傲,看到了英雄不同于常人的選擇!
說導演選擇了蔡倫,不如說蔡倫遇到了陳薪伊導演,兩千年后,當人們已經對紙視如平常,甚至快拋棄了紙品寫作的今天,導演以她對偉人情有獨鐘的愛和對兩千年前造紙術誕生的驚嘆,致敬英雄致敬先賢!今天看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張紙,是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嵌入了多少人的愛恨,進行了什么樣的取舍,才成就了英雄不被世俗理解的選擇!此刻,陳薪伊導演與蔡倫的心相通了……在她眼中,蔡倫穿過了歷史的疊嶂,從他發(fā)明的紙張中走了出來,帶著滿腔躊躇一身疲憊,從秦嶺深處向她走來,她看見了他的鴻鵠之志,看見了他的燕雀之情,也看見了他的悲喜困頓……看見了他鮮活的血肉和靈魂!隨即,她耳邊響起了那些聲音,鏗鏘著,如同蔡倫的腳步,堅定有力,那是屬于英雄的節(jié)拍!
英雄的生涯
說導演選擇了交響樂,不如說交響樂遇見了蔡倫!當陳薪伊導演心里裝著蔡倫的歷程走進音樂廳,我想,施特勞斯《英雄的生涯》在陳薪伊導演腦中不再是音符而成為了畫面,成為了蔡倫一路走來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那些樂器中流淌出的高高低低的,是山脈是河流,是蔡倫的驚呼與哀嘆,此刻,英雄的交響樂與英雄的蔡倫慢慢重疊在一起,音樂與人物相通了……從開場蔡倫背對觀眾仰望秦嶺,音樂慢慢推進蔡倫緩緩而動,克制,掌控,延伸,突變,猛一個轉身扯開斗篷揚起馬鞭,蔡倫由此進入了八百里秦川的心路歷程,開啟了他的英雄生涯。從英雄的對手出場中的不可逃避以及對手眼中看到的困難和死亡,到英雄的伴侶中的從低回婉轉安靜祥和到被回憶驚醒,想起一切戰(zhàn)斗的源頭,從英雄的戰(zhàn)場中躊躇滿志的英雄眼中的機遇與希望,到英雄的功德圓滿中英雄的純粹與不可折辱,用六個交響樂章節(jié)比興蔡倫的英雄生涯以及他生命最后三個月中與世界告別的過程。施特勞斯作品中發(fā)狂的與始終沉寂在孤寂遺憾中的最終解脫和升華,高度契合了蔡倫的生命的板眼。
程式的板眼
說導演選擇了京劇演員,不如說京劇演員遇到了蔡倫。全劇七個演員無一不是從事京劇多年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除了戲曲化服飾與蔡倫一劇的時代風格人文氣質很妥帖之外,什么樣的表演形式才能符合巨人戲劇的特質,有濃度有溫度,有熱烈有涼薄,任何一種單一的藝術形式仿佛都不能全面的解讀英雄歷程的復雜性。因此,導演將演員的表演進行了戲曲和話劇表演的高度融合,在以詩意舞美為背景的舞臺空間,用程式化的戲曲身段承載話劇真實飽滿的人物內心情感,起霸,趟馬,走邊,這些戲曲表演的基本程式承載了蔡倫作為工匠的戲劇動作,以京劇韻白與交響樂結合程式的板眼和交響的旋律共同推動人物體驗達到極致外化,讓觀眾從聽覺視覺到內心共情每一個毛孔都是張開的,最大程度的陪伴英雄走過最后的歷程……這一刻,陳薪伊導演對于京劇的愛和蔡倫所在的時代相通了。
紙做的山河
紙,是蔡倫逃不開的戰(zhàn)場。秦嶺,是蔡倫繞不出的宿命。全劇舞美處理只有一張紙,鋪天蓋地的懸掛著,紙上雕刻出一座山脈——秦嶺!用紙雕刻出的秦嶺巍峨卻孤寂,紙,卻如秦嶺般壯觀而沉重。面對崎嶇秦嶺蔡倫看見了生機,面對細弱紙張蔡倫卻嗅到了死亡。在“山間”生活勞作,在“紙上”泛舟穿梭,英雄的愛恨情仇都在這舞臺方寸間紙做的山河中。紙如山重,山若紙輕,這一刻,觀眾席與舞臺相通了……
在排練廳看導演與演員們熱情飽滿的創(chuàng)作過程,那是投身于己之所愛的一種享受,累并快樂著,雖有痛苦但也滿足!取舍,融合,拼接……這種種時刻與蔡倫的純粹而簡單的匠心又默默重疊。鍛造與馴服!巨人精神打開了各種邊界,使時空不再是界限,藝術門類不再是界限,世俗與超脫不再是界限,一切都相通了……
記得在排練《夏王悲歌》時陳薪伊導演說過,英雄是雄風到頂陰柔到位的!今天看蔡倫,依然具有這個氣質,面對山河的驚嘆與喜悅,面對死亡的預知與坦然,面對理想的信心與把握,秦嶺是蔡倫雄風的頂!父親面前兒童般的天真,孩子面前父愛如山的深沉,對愛情透著涼薄的遺憾,對家庭溫暖一閃而過的憧憬,漢江是蔡倫溫柔的岸!掩真情棄常倫,走上了孤獨的英雄之路!
從排練到演出,看了許多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演員們精湛的技藝和情感融為一體,關棟天老師自不必說,多年來的跨界經驗讓他駕馭角色游刃有余,時而冷峻時而詼諧,使不同常人的英雄有了親和力,被理解被關愛被心疼。很喜歡蔡倫在阿茂家的一場戲的表演,神話般的蔡倫落入凡間,三杯酒一碗湯,在小提琴音樂中體會生活的溫暖品嘗內心的涼薄,雖遺憾而不悔,英雄不同與常人的選擇和不被人知的目標與理想,猶如月光,明亮而清冷,柔美又利刃!也驚艷于嚴慶谷老師在跨界基礎上又跨行當,在小生和文武丑之間自由穿梭,在京劇與話劇之間拿捏得當,傅璽這個人物的可悲可惡讓人恨之嘆之可憐之!這可能也是導演所期望的人性復雜不是非黑即白。張達發(fā)老師和王蕾老師都是一人飾二角,不同角色的人物刻畫角色鮮明技藝純熟!陳藝心和郝杰是劇中最年輕的演員,依然讓我覺得驚喜,戲曲演員的扎實功底,青春的活力和求知欲,無論戲里戲外都躍然紙上……還有蔡父,高濃度的情感和深度的內心體驗,將蔡倫最后的愿望劃上句號!82歲的陳薪伊導演用她的巨人情懷解讀英雄,將各個門類的英雄們齊聚麾下,用對藝術的愛和對英雄的崇敬書寫了交響劇詩《龍亭侯蔡倫》!
蔡侯紙,承載著這些人的悲喜,愛恨,將善于遺忘的人們拉進應該銘記的世界!孤獨的蔡倫還在燈火闌珊處徘徊,而我們,思索,驚嘆,高山仰止,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