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蘭
關鍵詞:性格;愛心;因材施教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特別強調(diào)個別教育,學生提出問題給予個別解答,從不給予唯一的答案,因為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學選擇,孔子的教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陶行知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得人民教育家,他主張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切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除了中國的教育家,國外教育家同樣重視因材施教得原則。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主張“一切青年男女都應該進學?!?,但他同時承認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性格區(qū)別,他在《大教學論》中,專門就對不同性格的人實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動而又具體的論述,體現(xiàn)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對于教師而言,因材施教就是要做到因性格而施教,針對教育對象的性格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師德修養(yǎng),密切關注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徹底消除偏見。因性格施教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征,采取適當?shù)慕逃椒?,培養(yǎng)其好的性格,克服其不良習慣。
一、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每個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學習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對于學習方式和內(nèi)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樣。
案例:
小明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他天生敏感,動不動就傷心落淚。小明的父母知道不能對兒子采取嚴厲批評的教育方式。一次,小明因粗心造成丟分,父母十分痛心,卻沒有指責他,而是心平氣和地拿出卷子,幫小明一起找原因,并且勸告他以后考試時要認真檢查,還告訴它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講述有關的人物故事。小明在爸媽因材施教方式的培養(yǎng)下,愉快地吸收著知識,開心地學習著做人的道理。
分析:有的孩子敏感多疑,有的孩子爭強好勝,有的孩子懦弱退縮,有的孩子勇敢堅強等,父母應該根據(jù)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夠愉快地接受,這樣才會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小山是個五年級的學生,被同學稱為“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他的各項體育成績在班里都是第一,而學習成績卻總是一塌糊涂。在如今分數(shù)就是一切的觀念下,小山的父母卻不這樣看待,他們認為體育好的孩子同樣有出息,所以,他們總是鼓勵小山發(fā)展體育強項,讓孩子盡量把長處發(fā)揮出來。一次,在小山參加學校運動會,報名的各項比賽又都拿第一時,父母鼓勵他努力鍛煉,以后考一個體校,將來進國家隊,參加奧運會比賽,這讓因成績不好有點自卑的小山重拾信心,他每天都充滿希望刻苦訓練,果然在小山上初三時,由于長跑成績突出,被直接選入了省體校。
分析:同樣是孩子,在智力、稟賦、性格、心理等各個方面會存在不同的特點。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點,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適合孩子特點的方式,因材施教,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不管這個優(yōu)勢在一般的觀念中是不是有很大的價值。一個好的老師,應不放棄每個學生,父母也應鼓勵孩子。只要孩子具備他人沒有的強項,孩子就具有了他人無法可比的核心競爭力。
二、反映“因能力的個別差異而教”的案例
小磊是個十分聰明的孩子,成績很好,尤其是數(shù)學,幾乎都是一聽就懂,在班里數(shù)學一直是第一名,還曾經(jīng)獲得市里數(shù)學單科競賽冠軍。當然,小磊也有不理想的地方,就是無論他多么努力,作文也總寫不好。小磊父母總拿小磊作文與他班里作文最好的那個同學相比,經(jīng)常批評小磊沒有想象力,缺少語言組織能力等。小磊本來還想多看一些課外書,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的水平,但聽到爸媽多次批評自己之后,小磊也開始承認自己沒有寫作能力了,并對作文開始厭惡。
分析:現(xiàn)在有些父母因?qū)σ虿氖┙倘鄙偕羁汤斫狻K麄兿胱尯⒆映鋈祟^地,希望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取勝,但很多時候會如上例中小磊父母那樣,結(jié)果事與愿違。這其中原因是家長沒有注重孩子的自然天性,不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沒有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的結(jié)果。
像上例中的小磊的父母,不面對孩子自身的特點,對孩子要求過于完美,一味地拿孩子的不足與別的孩子的長處進行比較,這樣做不僅會傷了孩子的自尊,還使孩子失去了自信。這樣違反因材施教原則的行為,只會使事情越來越糟。
因材施教,切忌照搬運用別人孩子的成功模式。父母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給孩子定下合適的目標,提出合理的要求。別的孩子可能在某方面天賦很好,不需要父母怎么費心就會做出成績,而自己的孩子這方面能力比較差,就需要父母采取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進行教育。
總之,只有根據(jù)孩子自身的特點,依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shù)慕逃绞剑⒆硬艜粩噙M步。而聽信別人對孩子的教育經(jīng)驗,生搬硬套別人的教育方式,常常達不到同樣的效果。甚至磨滅了孩子的個性與發(fā)展優(yōu)勢,得不償失。
參考文獻:
[1]蘇美麗.用愛感化用心溝通——小學生偏激性格的輔導與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