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旻瑋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是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文從字順地表達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法寫作,不斷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整合多方資源,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語言、結構、主題這三個教學目標入手,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明確指導方向,是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語言表達——描摹細節(jié)
語言表達方式包括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其中描寫還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文本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指導學生悉心品讀,并不斷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總結語言表達的方法,內化于心,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學會描摹細節(jié),為文章增光添彩。
例如,以“我學會了”為題寫作,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小英雄雨來》《我們家的男子漢》等經典片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好細節(jié)的。教師提出了幾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能否反映出該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你在閱讀的時候是否仿佛看到了相關的人物?”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作品之所以會給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感覺,就是因為細節(jié)描寫,可以在自主寫作的時候借鑒這些方法,讓人物形象更生動。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由于題目是“我學會了”,所以可以用第一人稱寫,寫起來更有代入感。寫作時,要仔細揣摩自己在學習某技能前后的心理變化,如初學時的信心滿滿、遇到挫折時的畏縮不前、再接再厲的自我救贖等,若能將這些融入到作品中,文章會更精彩。
不同學習階段對學生細節(jié)描寫能力的要求不同,如在中年級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語,準確使用標點符號;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則需思考如何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如何運用句群等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這樣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語言表達方法,能寫得更準確,懂得如何文從字順地描寫,讓文字富有靈動的色彩。
二、結構樣式——凸顯主次
遣詞造句固然是寫作最基本的要求,但科學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學生學會了語言表達后,教師要將教學目標放在指導學生安排結構上,讓學生學會科學安排結構。教師要讓學生對比不同的作品,看看這些作品分別選擇了哪些材料,是如何表現(xiàn)出主次差別的。還要指導學生思考怎樣避免出現(xiàn)主次不明、頭重腳輕等寫作問題,真正學會謀篇布局,為成就美文佳作奠定基礎。
例如,以“形形色色的人”為主題寫作,學生發(fā)現(xiàn)要寫好人物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但是這樣做容易不分主次,給人沒有重點的感覺。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閱讀《人物描寫一組》《刷子李》等作品,思考這些作品描寫了哪些人物、作者主要圍繞哪幾個角度寫、是否需要面面俱到。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作者并未追求寫得全面,而是圍繞人物的典型特點寫。如《刷子李》就專門寫了人物的技藝高超,略寫了其他部分。認識到這點后,教師指導學生列出自己想寫的內容,然后結合主旨思考,刪掉與其無關的內容。這樣處理后,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本收集的材料中有很多和主題關系不大,將其刪掉,文章會更緊湊,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特征。
在目標化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的特點指導學生對比分析,搞清楚并列、總分、交叉敘述等不同文章結構的特點。還要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選擇哪種結構樣式更合理,哪種結構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使讀者回味無窮。在這樣的寫作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多種結構組織方式,寫出了文從字順的作品,更讓讀者獲得了品讀文章的美好體驗。
三、主題表現(xiàn)——富含邏輯
突出主題,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指向是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在目標化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如何升華作品,讓文章主題更為鮮明。主題表現(xiàn)范式是由作品的內容和主旨需要共同決定的,也是各種不同文體的特點之一。如記敘類的作品可以運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突顯出主題,還可以運用設置伏筆、懸念的方式揭示主題。
例如,以“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主題寫作,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如何升華主題。如有的學生圍繞“京劇”介紹了京劇臉譜、唱腔、經典劇目等內容,最后雖然有所升華,寫了希望大家都喜歡京劇,繼承并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但是讓人覺得不夠深入。在教師的建議下,該學生改成寫自己觀看京劇的過程,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寫自己從不了解甚至厭惡京劇,漸漸地喜愛京劇,最后號召大家也像自己一樣,試著接觸京劇。這種調整人稱的處理方法讓讀者增添了代入感,同時也讓作品更有懸疑性,讀者想要了解京劇是如何吸引一個孩子的,產生了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學生發(fā)現(xiàn)經過合理調整后,文章主題更加突出,就算不寫“號召大家了解京劇”,讀者也能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探究作品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順敘、倒敘、插敘等不同的手法,并圍繞自己的作品思考如何修改能讓作文升格,讓主題更為鮮明,使文章的語言既豐富靈動,又簡潔精煉。學生在這樣的寫作訓練中能逐漸提升表達能力,讓文章更有邏輯性。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既要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又要防止急功近利。要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有層次的指導,圍繞教學目標安排科學的教學內容,以體現(xiàn)整體性、系統(tǒng)性,讓文章打動讀者的心。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文本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指導學生悉心品讀,并深入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總結語言表達的方法,內化于心,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學會描摹細節(jié),為文章增光添彩??茖W的結構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學生學會了語言表達后,教師要將教學目標放在安排結構上,讓學生學會科學安排結構??梢宰寣W生對比不同的作品,看看這些作品分別選擇了哪些材料,是如何顯現(xiàn)出主次差別的。突出主題,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指向是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如何升華作品,讓文章主題更為鮮明,要根據(jù)學生的寫作能力,抓住有效的講解時機,讓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方法,使寫作成為表達內心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