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佳
一、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及問題歸因分析
(1)市場經濟所滋生的一些消極因素,以及不良思想文化、腐朽習氣的侵蝕,使得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向,他們思想偏激、行為怪異,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刻影響著他們,比吃、比穿、比花錢,致使一些學生社會化氣息特別濃厚。加上社會上某些人的認識偏差,職高無用論使他們厭學情緒普遍高漲。
(2)從家庭背景及家長教育來看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家長對孩子
嬌生慣養(yǎng),加上隔代的溺愛,使孩子變得大手大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根本沒有吃苦耐勞意識,經受不起大的挫折,而且他們總是以個人為中心,集體觀念差,自我約束力差,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這種又寵又慣的家庭教育方式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3)從學生自身狀況來看來我們職業(yè)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數是考
不上高中,被人家淘汰下來的差生。他們在學習、素質、自制力等方面普遍低于漢語國際普通高中生。學習對于他們而言非但沒有興趣反而是一種負擔。來職業(yè)學校只是抱著混文憑、養(yǎng)身體的心態(tài),從而造成學生對學習缺乏內在動力,出現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說臟話、不愿實習,甚至打架斗毆、逃宿上網等情況。
(4)從學校自身的教育現實來看學校的德育長期以來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達不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時,由于高考擴招以及大量民辦技校廣泛參與,導致語言文學中職學校普遍出現招生困難、生源不足的問題。這就導致職業(yè)學校為了生存與發(fā)展過分容忍、遷就違紀學生,主觀上放松了對他們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約束。
二、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德為先的德育發(fā)展觀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就是以尊重學生、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出發(fā)點,真正體現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內容多樣、形式靈活的德育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活動。及時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讓能寫會畫的弄宣傳板報,能說會唱的搞主持、文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在的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加之受到外界多元化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德育工作主要是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他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以便保證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堅韌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真正做到生活中關懷、學習上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以便提高德育課的時效性。
強法制教育,樹立法制觀念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守法習慣,自覺維護校園教學及生活秩序,杜絕校園暴力案件的發(fā)生。
重視職業(yè)道德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具有為人民服務、為社會進步做貢獻的思想,才能熱愛自己的專業(yè),不斷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嚴格遵守規(guī)范,不能隨心所欲,放縱自己;從自我做起,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并持之以恒;在自我修養(yǎng)中提高,體驗生活,經常進行內省,努力做到慎獨,最終達到將職業(yè)道德知識內化為信念,將職業(yè)道德信念外化為行為。
三、提高政治課教師素質,完備知識結構職專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學校德育的骨干與核心,其素質高低對受教育者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巨大
積極參加教師培訓工作,為自己充電師不高,弟子拙,所以我們要多參加類似繼續(xù)教育等培訓和學習活動,從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修養(yǎng)。教師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更應該時刻加強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領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德育工作只是我們建設和諧校園中的一部分,但也是核心部分。德育課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動力,為學校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證。成小事主要靠業(yè)務本領,成大事主要靠德行和綜合素質。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我們師生共同的努力,職專的校園定能走出品德優(yōu)秀、技能過硬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