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萍
摘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大多數(shù)人認為教學過程都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但是由于“主體”和“主導”之間的概念有重疊的部分,所以很容易變成教師的地位凌駕于學生之上,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激情,還會制約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政治學科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三觀。但是如果政治的教學中脫離生活實際,只是一味的傳授理論就會使得政治的教學效果不理想,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诖耍疚膶π抡n改背景下初中政治生活化的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研究,以提高初中生的素質(zhì)教育。
關(guān)鍵詞:新課改 ?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學
初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生活化教學的合理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提升整體教學效果,推進現(xiàn)代教育工作的有效發(fā)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具體是指將政治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和平時的生活相結(jié)合,從學生的認知角度進行出發(fā),使得初中政治教學更加貼合實際生活,進而真正的完成初中政治的教學目的。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問題以及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1)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問題。當下初中政治教學中,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很多初中生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思想政治學科的中表達出的價值觀和思想理念。反之,有很多的學生對這么課程有很多的不理解,雖然說有些學生在政治考試中能夠取得很高的分數(shù),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不知道怎樣應用學過的政治知識,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正是由于大部分的政治教師還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只注重講解政治課本上的考點知識,卻沒有注重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導致最后的教學結(jié)果只針對考試成績有效果,對于學生個人思想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效果很差,這并不是學習政治的真正目的。因此政治教師應該明白政治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的學習正確的思想和政治知識,可以在生活中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目的。
(2)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生活化教學這一種教學法很簡單,就是將學生生活日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并在實際的生活中也能夠正確的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并且還會形成正確的三觀,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顯于行。學生只有將理論知識真正的理解,也就會達到初中政治的教育目的。這樣的教學并不是將政治的考試成績提高為最終目的,而是將學生的日常行為等作為教學的效果體現(xiàn)出來的。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學是指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政治學科的教學中,使得政治課本中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關(guān)系,不是將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效果評價依據(jù),而是將學生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作為實際的教學效果評價目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深刻的理解政治學習內(nèi)容,能不能夠?qū)⒄卫碚搩?nèi)容真正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可以從學生的行為習慣上體現(xiàn)出來。教師如果將初中政治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初中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新思想道德品質(zhì),并擁有正確的政治觀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將生活時事融入到政治教學中。記得有句話說的是: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為未來的生活去做準備。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天都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情,學生學習也是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對于社會中的發(fā)生的各種事情有自己正確的認識。
(2)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融合生活元素。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認真的做好備課工作,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很自然的引入生活化教學元素,實現(xiàn)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無縫銜接,并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不應該知識單純地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者事件放在課堂上講解就可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會單調(diào)的,長期的學習會讓學生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政治教師應該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形式。
(4)政治課后實踐的生活化教學。眾所周知,生活是最好的教師,政治的教學也應該結(jié)合生活,教師應該將政治的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政治知識靈活的應用到生活中去。政治課本中涵蓋的內(nèi)容很豐富,教師應該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身干活化的課后實踐作業(yè),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施展學生的才華。課后的實踐活動有的可以在學校完成,有的還需要在生活中去完成,學生在參與到這些課后實踐中可以提升生活能力,并且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識,增加學生的閱歷。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上冊政治中的第四課《建設(shè)法治中國》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行為是不是違反例國家的法律,并對于這些行為進行評價,在課堂上進行自由的討論,讓學生意識到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人人都有民主權(quán)利,在生活中也應該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遇到問題可以去尋求法律的幫助,學會用法律得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學中政治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應該巧妙地融入生活元素,創(chuàng)造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去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件,并深入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祎.關(guān)于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05):114-115.
[2]孫蓉.基于生活化思維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32):156-157.
[3]吳雪曼.新課改背景下政治生活化教學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2012(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