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李學義
有人認為,父母就是家長,家長就是父母;有人認為,“家長”是家庭的統(tǒng)治者,是封建社會制度的產物,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平等民主的價值理念。那么,“父母”與“家長”的概念內涵,究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父母”和“家長”的含義
對于人類而言,將一個人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兩個人,是他/她的親生父母;養(yǎng)育這個人的可能是其他人,比如養(yǎng)父母或是繼父母。在現(xiàn)代社會,父母是最重要的血緣親屬。
家長,舊稱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封建社會,家長是指家庭中年紀最大的人,具有最受尊敬和指導、指揮的意思;家長具有一家之主或一家之尊的含義。
在近現(xiàn)代社會,“家長”的含義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而且在不同學科具有不同的含義。在法律或法學的意義上,“家長”一般指未成年人子女(自然人)的監(jiān)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親屬。
在現(xiàn)代法律范疇中,“家長”的外延被擴大了,家長不只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家長也不會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而使其角色的職能發(fā)生變化。
從民俗學上說,“家長”一詞就是家庭的掌舵人,具有一家之主的意義以及“專制”和“家長制”的色彩。
從管理學上說,“家長”就是家庭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和決策者。
從教育學上說,家長是使子女在家庭內接受教育的決策者、教育實踐者、研究者,是子女的第一任導師。
從社會學上說,家長是具有特定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成年人,是具有家庭責任和義務的社會人。
在婚姻家庭學中,廣義的家長是指一家之主,狹義的家長是指人類家庭史上父權制家庭中的主宰人物。
父母與家長概念的相同之處
父母和家長有很多相同之處:父母和家長都有自然屬性;父母和家長都是孩子的長輩;父母和家長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但兩者也存在一些區(qū)別:
1.含義不一樣。
家長除了指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之外,也指一家之主和一族之長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父母則不能。
2.屬性有區(qū)別。
父母只具有自然屬性,不具有社會屬性;家長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家長是具有家庭責任和義務的社會人,如同校長、處長、廠長,承擔該機構的法律責任。
3.責任不一樣。
父母和家長都承擔教育的責任,父母的撫養(yǎng)、關心、呵護多系隱性的教育;家長則是有顯性的教育自覺。
4.涉及學科不同。
父母一詞在民俗學、生理學、生物學、種族學、家庭學等學科領域具有豐富的科學含義;家長不僅涉及這些學科,而且在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領域更有內涵。
另外,雖然在一定范疇父母與家長同義,但在用法上仍然有區(qū)別,比如學校的家長會,不能說成“父母會”。
綜上,父母≠家長。“家長”概念的核心是家庭生活組織者的角色及其職能的履行,而不在于其年齡、輩分、性別等。家長與縣長、市長等行政職務稱謂一樣,不必與封建社會的“家長制”相聯(lián)系?!凹议L”與“父母”并不矛盾,許多時候可以通用,因而可以并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