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天
這天中午,一對中年父母帶著讀高中的孩子來到咨詢室。初步溝通后,我了解到這對父母都是單位的領導,言談舉止透露著優(yōu)秀與強勢。他們的兒子叫阿聰,正在市重點高中念高二。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阿聰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我當時閃過一個念頭:這樣優(yōu)秀的家庭,一個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會因為什么問題來咨詢呢?
“他有很嚴重的拖延癥!”
阿聰?shù)陌职謸屜日f了話:“他有很嚴重的拖延癥!不管做什么都拖,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好?!蔽覜]有馬上接話,而是看著這一家三口。過了一會兒,阿聰?shù)膵寢屨f:“阿聰確實學習很好,老師也覺得他很優(yōu)秀,昨天鋼琴老師還跟我們說他很有天分,就是有些拖延?!?/p>
“可以具體說說有哪些表現(xiàn)嗎?”阿聰媽媽回答道:“比如他的衣服洗完了,他可以3天都不拿出來晾,放在洗衣機里都臭了。還有,衣服能在陽臺上放兩個星期,他也不收,總等著我們來收。但這是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什么都幫他做了,對吧?!蔽矣悬c納悶,一個學習優(yōu)秀又那么聰明的孩子為什么會拖延呢?
進門之后,阿聰始終沒說過一句話。為了解阿聰更多的心理狀況,我請他的父母先離開咨詢室,我與阿聰單獨在一起。我問阿聰:“剛才爸爸媽媽所說的情況,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他說:“是的,我確實很拖延?!薄澳阕约簳绾慰创涎幽??你愿意說說嗎?”
“其實我也很苦惱,有很多的事情想去做,最后都因為拖延沒做成?!卑⒙斦f,有時候,他還會拖到很晚才睡覺,不是因為學習,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實那時候已經(jīng)很困了,但就是拖著。早上醒來后,他又起不來動不了,經(jīng)常上學遲到。可能因為成績好,老師也沒有對他怎么樣。阿聰說,他也知道拖延不好,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可還是搞砸了。
“一想到這些,我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拖延癥就好像讓我陷在沼澤地一樣,一只腳很想出去,另一只腳卻動不了。明明都快要沉下去了,可我卻什么都沒有做,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好?!卑⒙旑D了一下,又繼續(xù)說:“其實,爸爸媽媽還有老師都告誡過我不要拖延,只要不拖延的話,就能怎樣怎樣??晌乙膊恢罏槭裁?,就好像動不了一樣?!?/p>
完美主義導致了拖延嗎
在和阿聰?shù)恼勗捴?,我留意到他反復說到“動不了”。在一段話里多次出現(xiàn)同樣的表達,是心理咨詢中特別需要留意的地方,因為高頻詞句很有可能就是問題的突破口。我問阿聰:“動不了會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就是動不了呀,動不了就拖著唄?!薄皠硬涣藢τ谀銇碚f意味著什么?”“就是我也不想啊,我也沒辦法。所以,我也看了很多的資料想消滅我的拖延癥?!?/p>
從阿聰?shù)拿枋鲋?,他表現(xiàn)得和其他人一樣,都想消滅自己的拖延。我知道,如果我們的咨詢只是圍繞著怎么消滅拖延來進行,可能不會有什么效果。于是,我和阿聰圍繞著“動不了”聊起了他的成長經(jīng)歷。
我問他最早是什么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有拖延的行為,阿聰回憶起了小學三年級時候的事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完美主義導致了拖延?!卑⒙斦f,自己從小學習就好,讓父母很省心。不僅是學習,生活上也做得很好,而這也是和現(xiàn)在很不一樣的地方。那時候,他會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很干凈,每次寫完作業(yè)后,一定會把書本、鉛筆都擺放好,不然就會很不舒服。
“那時候,你爸爸媽媽有說什么嗎?”“沒有,他們很喜歡我這么做?!卑⒙敾貞浾f,這個習慣從上學起就養(yǎng)成了,因為爸爸要求他做完作業(yè)后必須馬上收拾好桌面,還要把第二天需要用的東西也準備好?!叭绻麤]這么做呢?”“我會覺得很不舒服,因為習慣了。其實,也擔心會被爸爸責罵。”
“那你是如何理解你的完美主義呢?”阿聰說:“反正從小就有這么個習慣,要是沒做,就會渾身不自在。比如鉛筆掉了,我有時就會很緊張,必須立馬撿起來。我沒辦法忍受東西掉在地上超過兩秒鐘?!甭犉饋硗耆珱]有拖延的行為。為什么阿聰會覺得完美主義導致了他的拖延?真的是這樣嗎?
癥狀,可能是一種保護
說到這兒,阿聰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寫作業(yè),不小心把一支筆碰掉在了地上,他立刻覺得有些緊張。按照以往的習慣,他馬上就得撿起來??刹恢獮槭裁?,他忽然有了一個想法。“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我就想著,反正就我一個人在這兒,現(xiàn)在撿起來跟待會兒撿起來沒有什么分別,我沒有必要那么緊張地去撿。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我覺得很開心,就好像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一樣?!?/p>
我很好奇,就問他如何理解像開了扇新的窗戶。 他說:“就好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原來東西掉在地上是不需要馬上撿起來的。”后來,他發(fā)現(xiàn)可以5分鐘不撿起來,也可以5天都不撿起來,有時候還會故意不去撿,甚至暗自開心東西掉在地上了,也不必手忙腳亂。到最后,他發(fā)展出了拖延的行為,事事皆可拖。阿聰覺得自己最初的拖延可能就來自這里。
有時候,癥狀可能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發(fā)展出來的行為,但未必是行為背后的原因。催眠大師艾里克森認為,每個現(xiàn)象最初產(chǎn)生的時候,都是內(nèi)在在保護我們的結(jié)果。如果它起到的是保護作用的話,我們越想消滅它,越消滅不了。所以,我們要去發(fā)現(xiàn)的是問題背后的資源和力量,而不是試圖消滅這個問題。那么,阿聰拖延行為的背后,是否也是一種保護?如果是的話,保護的又是什么呢?
“你之前說到會想辦法消滅你的拖延,但我們在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告訴我自己會暗自開心東西掉到地上不用馬上撿起來。這似乎是個矛盾的信息,你如何理解呢?”阿聰顯然被這個問題給問住了:“所以,我其實不是真的想消滅拖延嗎?”他又反問我?!叭绻涎佑泻锰幍脑挘畲蟮暮锰幨鞘裁??”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繼續(xù)給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空間。
當我們談到這兒時,阿聰有了一個很重要的覺察,原來拖延可以對抗自己的緊張和焦慮。從小父母對阿聰要求很嚴格,這形成了他的完美主義,同時也讓他時刻緊張焦慮。因為繃得太緊了,忽然有一天,他自發(fā)地調(diào)動起身體的智慧,找到了一個對抗緊張和焦慮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慢慢來,是他內(nèi)心潛意識的需求??深^腦層面的認知卻是,事情需要馬上處理好,否則就是不好的。于是,就形成了意識和潛意識的沖突,最后發(fā)展成了拖延的行為。我們習慣性地會將“問題”視為敵人,試圖消滅它,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給自己施壓,從而產(chǎn)生自責。越是這樣,就越?jīng)]辦法放松;越是焦慮,拖延反而更嚴重了。
這時,阿聰長長地呼了一口氣,他終于不必因為拖延而責怪自己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讓他為自己找到一個可以放松的渠道,這樣他就不必再用拖延來對抗緊張和焦慮了。我對他說:“再優(yōu)秀的人,也需要有放松的時間和空間?!彼莻€聰明的孩子,有了方向,很快就會為自己找到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