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潔
摘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園一項重點工作,如何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我有以下幾點看法:首先要直面問題,抓住關鍵;其次要主動行動,解決問題;最后要改變觀念,科學引領。
關鍵詞:幼小銜接、學習品質(zhì)、家園共育、觀念引領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一項重點工作,2021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出“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小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要直面問題,抓住關鍵。目前城鎮(zhèn)幼兒園普遍存在如下問題:幼兒層面是幼兒學習習慣、興趣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學習品質(zhì)不足;家長層面是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家長處于對孩子未來學習成績的焦慮,希望適當開展閱讀、前書寫和數(shù)學思維的活動,特別是“雙減”大形勢下,對家長教育能力、文化知識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層面是我們努力所做的幼小銜接還處于“向小學銜接”,未達到家庭、幼兒園、小學三者深度融合的“與小學銜接”。
其次要主動行動,解決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幼兒層面:對幼小銜接的入學準備認識全面、準備充分。廣義的說,入學準備是指為兒童在入學前應達到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在身體、認知、情感和個性、生活等方面和諧發(fā)展奠定基礎;從狹義上講,是指兒童對小學學習的初步知識技能和正確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準備,如有良好的入學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有初步的閱讀理解和前書寫等學習能力。我們通過“我上小學啦”系列主題活動,開展“情景初體驗——走進小學”、“小學體驗課——班里來了新老師”、“話題分享——準小學生的夢想”、“小鬼當家——自理能力展示”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幫助幼兒從身心、動作、社會、生活四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家長層面:家長的教育觀和兒童觀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關注問題的角度較傳統(tǒng)認識而言更加全面科學。他們從原來的重知識技能輕能力習慣,轉(zhuǎn)變?yōu)橹匾暫⒆羽B(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習慣及能力。我們利用一學期一次的班級家長會、不定期的個別家訪、家園聯(lián)系欄、家長群、公眾號等不同途徑向家長宣講各種新時代下學前教育的理念、教育方法;堅持開展家長進課堂、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園互動體驗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家園共育活動,幫助家長直觀感受幼兒教育特點、學習教育方法。教師層面: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全面系統(tǒng)的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教師逐步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從幼兒入園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開始,幼小銜接不僅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更需要小學的積極參與和有效對接。我們在一日保教活動中,重視幼兒一日常規(guī)的養(yǎng)成,小班階段以生活習慣養(yǎng)成為主、中班以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主、大班以學習慣養(yǎng)成為主,三種習慣水乳交融、環(huán)環(huán)相扣;幼兒進入大班以后,我們還積極與小學互動,組織幼兒園教師到小學聽課,邀請小學老師來幼兒園參觀,現(xiàn)場指導、聽課等,了解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及小學的一些情況,定時或不定時的召開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交流會,并能制定出詳實、具體、有效的可行性計劃,多方位準備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最后要改變觀念,科學引領。首先關注兒童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視幼小銜接
是一個持續(xù)過程。幼兒園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階段教育,然后從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始就要循序漸進的幫助幼兒以適宜的方式做入學準備。例:通過大量的操作性活動幫助孩子發(fā)展精細動作,為書寫做準備,用豐富的語言刺激和語言互動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發(fā)展其語言能力;用生活中的真實任務幫助孩子理解數(shù)學基本概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發(fā)展孩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其次重視幼兒所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積極的關系網(wǎng)絡中幫助幼兒完成幼小銜接。我們都是一個社會人,身處幼兒園的孩子也不例外,其實在幼小銜接這一活動中,幼兒、家庭、幼兒園、小學都是活動中的要素,這些核心要素的互動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小銜接的質(zhì)量。目前,家庭、幼兒園、小學三方密切合作推進幼小銜接,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可是在實踐中,更多的是幼兒園“向上銜接”,我們要不遺余力的向家長、小學乃至全社會宣傳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學前教育的價值觀,倡導家長減少對幼兒學習成績及學習行為的期望,倡導小學根據(jù)學前兒童的學習特點主動“向下銜接”,三方要形成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密切配合的合作共同體,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幼小銜接。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將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需要和長遠發(fā)展放在幼小銜接的中心位置,家庭、小學、社會、幼兒園就一定會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共同體,給幼兒支持,做到幼小銜接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