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麗,周志益
重慶市人民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重慶401122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常伴發(fā)營養(yǎng)不良和免疫力低下,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醫(yī)療費用。目前,對功能性便秘的治療大多采用瀉劑治療。然而,長期使用瀉劑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且對約1/3 的患者沒有理想療效。腸道動力低下和腸道菌群失調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機制,也是營養(yǎng)吸收障礙和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胃腸起搏器是利用電子技術,產(chǎn)生與人體胃腸電節(jié)律相似的低強度電信號,經(jīng)體表相應的胃腸起搏點投影部位釋放一定的電刺激,使胃腸電活動產(chǎn)生跟隨效應,恢復正常胃腸電節(jié)律和波幅,從而治療某些胃腸動力障礙性疾?。?,2]和改善胃腸屏障功能[3]。國內對體表胃腸起搏用于治療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報道較多[4],用于治療便秘的報道較少,均為對非老年患者的研究[5],對老年患者的研究較少。我們采用益生菌口服聯(lián)合體表胃腸起搏器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觀察對便秘的效果及其對營養(yǎng)狀況和免疫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 年9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老年病房治療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80 例,男87例、女93 例,年齡65~82 歲,病程9~22 年。隨機分為對照組90例、觀察組90例。對照組男40例、女50例,年齡(72.60±9.56)歲,病程(16.48±4.87)年;觀察組男47 例、女43 例,年齡(72.36±11.67)歲,病程(15.39±5.48)年。納入標準:符合《羅馬Ⅲ功能性胃腸病》中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年齡>65 歲;同意停用乳果糖以外的其他瀉劑;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便秘繼發(fā)于其他疾?。c道疾病、全身性疾?。?;藥物導致便秘;認知障礙、不能表述主觀癥狀;進展性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消耗性疾??;患出血、穿孔等嚴重器質性胃腸道疾??;合并嚴重感染;合并嚴重心臟疾病,安置心臟起搏器;合并嚴重器官損害;依從性差。組間性別構成、年齡及病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審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調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進食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適度活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治療和觀察期間不使用其他任何影響消化道功能藥物。均停用所有影響排便的藥物1 周,作為導入期,導入期結束時,兩組患者開始分別接受治療。
對照組給予乳果糖口服,10 mL,2次/d。觀察組給予口服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3 粒,3 次/d,溫水送服,聯(lián)合體表胃腸起搏器治療。胃腸起搏器使用方法:患者平臥,根據(jù)說明書確定胃腸體表起搏點的位置,用75%乙醇棉球充分擦拭,將專用電極片貼于定位點上,采用腸起搏模式10次/min,1次/d,30 min/次。兩組均治療4周。
1.3 評價標準
1.3.1 消化道癥狀評分 記錄各組治療前、治療后2 周、治療后4 周、治療后8 周和治療后12 周時的消化道癥狀,并采用《羅馬Ⅲ功能性胃腸病》中功能性便秘的標準進行評估。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消化道癥狀評分標準
1.3.2 總的癥狀好轉程度 總的癥狀好轉程度=(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以總的癥狀好轉程度>75%為顯效;總的癥狀好轉程度25%~75%為有效;<25%為無效。
1.3.3 不良反應 觀察治療過程中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組間不同時點消化道癥狀評分比較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組間治療后總的癥狀好轉程度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消化道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消化道癥狀各項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治療第2 周時,觀察組排便困難概率、納差噯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均<0.05);治療開始后第4~12 周時,觀察組排便頻率、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均<0.05)。治療后第8~12 周時,觀察組大便性狀評分低于對照 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消化道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消化道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P<0.05。
組別評分大便性狀排便頻率排便困難程度排便困難概率輔助排便概率對照組治療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觀察組治療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2.06±0.36 0.95±0.23*1.02±0.12*2.13±0.06 1.98±0.35 1.26±0.39 0.48±0.19*0.56±0.08*1.43±0.23 1.61±0.40*2.68±0.20 2.25±0.46*2.36±0.26*2.81±0.10 2.65±0.32 3.20±0.63 1.83±0.11*1.72±0.23*2.06±0.31*2.11±0.07*2.43±0.30 2.02±0.26*2.12±0.14*2.30±0.26 2.29±0.34 2.12±0.54 0.78±0.14*0.69±0.12*0.96±0.04*#1.64±0.21*#1.23±0.49 0.56±0.19*0.36±0.21*#0.98±0.19*#1.30±0.32#2.81±0.16 2.01±0.42*1.25±0.10*#1.98±0.20*#2.13±0.12*#3.15±0.75 1.23±0.08*#1.15±0.30*1.99±0.08*2.05±0.30*2.46±0.32 1.96±0.32*1.88±0.26*2.03±0.02*2.16±0.16*組別評分腹痛腹脹程度腹痛腹脹概率納差噯氣程度納差噯氣概率對照組治療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觀察組治療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1.57±0.35 1.50±0.48 1.48±0.50 1.49±0.60 1.39±0.60*1.40±0.12 1.36±0.10 1.20±0.05*1.28±0.13*1.19±0.42*0.89±0.19 0.80±0.24 0.40±0.13*0.80±0.30 0.76±0.16 0.99±0.16 0.72±0.21*0.60±0.11*0.92±0.13 0.99±0.18 1.58±0.55 1.40±0.30 1.29±0.03*1.42±0.28 1.50±0.19 1.32±0.06 1.33±0.11 1.20±0.10*1.33±0.12 1.42±0.02 0.86±0.21 0.42±0.08*#0.28±0.12*0.60±0.14*0.62±0.20*1.03±0.15 0.50±0.07*0.47±0.06*0.70±0.08*0.92±0.04
2.2 兩組治療后總的癥狀好轉程度比較 對照組治療開始后第2 周、第4 周、第8 周和第12 周時總的癥狀好轉程度(%)分別為27.78±1.32、30.46±2.03、7.65±0.26、9.16±0.19,觀察組分別為38.47±2.62、45.23±2.59、27.60±0.98、17.03±1.42。觀察組治療開始后第2~8 周總的癥狀好轉程度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
2.3 安全性 本研究中未觀察到腹痛加劇、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曾有4例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腹瀉,2例調整胃腸起搏器電壓后腹瀉好轉。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約1/3 的老年人出現(xiàn)便秘,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減少、大便間隔時間延長、大便干燥、排出困難。便秘患者大多結腸蠕動緩慢,食物滯留會反饋性影響胃的蠕動,造成上腹部飽脹感、腹痛、納差、噯氣等癥狀。老年患者用力排便可加重心腦血管的負荷,引發(fā)血壓升高及心腦血管的意外,重則危及生命。便秘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目前,老年性便秘的治療主要依賴瀉藥。但瀉藥在治療便秘的同時,亦有諸多不良反應。近年來,非藥物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6]。
與心肌運動類似,胃腸道的生物電活動控制胃腸道的運動,胃腸電節(jié)律紊亂導致了包括便秘在內的一系列臨床癥狀。不同部位的胃腸道有其各自固有的慢波頻率,又被稱為基本電節(jié)律,胃腸道的節(jié)律性收縮、舒張的方向及速度均取決于慢波的節(jié)律??刂坡纯蛇_到糾正異常的胃腸電活動和調控胃腸道動力的目的[7]。胃腸起搏器針對神經(jīng)肌肉刺激治療,基于胃腸道的動力及功能異常多是由于胃腸電節(jié)律紊亂所導致。如同心臟起搏器一樣,胃腸道的起搏點可被外加的不同頻率的電流所驅動,胃腸起搏點又能控制胃腸道基本電節(jié)律,從而驅動胃腸道平滑肌收縮。胃腸起搏器通過體表類正弦波刺激驅動了存在于胃腸各部的起搏點,使紊亂的節(jié)律得到調整,恢復正常,使得胃腸節(jié)律紊亂所致的包括便秘在內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得以調整。胃腸起搏器遵循此理論,利用胃腸起搏點在體表的投影,增強了胃腸道的蠕動功能和結腸收縮力[8]。起搏治療通過改善胃腸道平滑肌的生物電活動,利用胃腸起搏器電脈沖,協(xié)同人體胃腸基本節(jié)律,使之更符合正常的活動規(guī)律,從而控制調節(jié)平滑肌的收縮舒張,調節(jié)胃腸道蠕動,從而改善相關臨床癥狀[9],國內外學者應用內外置式胃腸起搏對胃輕癱、傾倒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治療效果明顯[6],在國內也逐漸將胃腸起搏應用于臨床治療功能性胃腸病。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第2周時的排便困難概率、納差噯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開始后第4~12 周時的排便頻率、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第8~12 周時的大便性狀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治療開始后第2~8周總的癥狀好轉程度高于對照組,表明采用體表胃腸起搏器聯(lián)合口服益生菌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療效及持續(xù)性均較好,有助于緩解便秘患者的臨床癥狀。
目前在腸道中細菌已知達500 多種,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維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數(shù)量和比例,維持人體正常排便[10,11]。腸道黏膜深層是以雙歧桿菌為主的厭氧菌,它們與黏膜上皮表面特異性受體相結合或插入細胞間形成相當固定的菌膜結構,構成抗定植力的生物屏障。腸道內雙歧桿菌、乳桿菌和擬桿菌為腸道益生菌,與宿主終身相伴,可通過爭奪營養(yǎng),酸性代謝產(chǎn)物降低腸道局部pH 值,促進腸蠕動,加速細菌毒素等有害物質的排出[12~14]。培菲康是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復方制劑。這種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補充大量有益菌,穩(wěn)定腸道功能,增強腸蠕動,抑制有害細菌,改善腸道環(huán)境,從而有效改善便秘癥狀[15]。
總之,體表胃腸起搏器聯(lián)合口服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老年性便秘療效好,可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癥狀,治療效果的持續(xù)性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