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琪姐姐迷上了曾國藩,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沒出過秀才,可謂典型的小鎮(zhèn)青年。他智商平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卻以笨功夫打通了科舉之路,順利進入翰林院。沒有顯赫家世,天賦堪稱晚清同時代大人物中最差,卻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在復雜的時代變局中超越眾人。他所有的成功開始于什么,你知道嗎?居然是寫日記。
看到這里,小朋友們一定會想:琪姐姐一定是又在想辦法“忽悠”我們寫日記,寫日記頂多給作文積累素材,哪有你說的那么玄乎。小朋友們別不信,接下來琪姐姐細致地給大家講講曾國藩的日記和我們平時寫的日記有何不同。琪姐姐可不是“忽悠”小朋友,我堅持寫了兩個月的日記,有了“用戶體驗”后,才推薦給你們的!
曾國藩一開始并沒有發(fā)現(xiàn)日記的重要性,他早期的日記中問題很多:第一,“不連貫,不能一直堅持”;第二,把日記寫成流水賬,這也是小朋友日記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第三,在日記中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并不能做到。琪姐姐也愛給自己定目標,尤其在年初,可到年末,定下的目標均半途而廢了。我們從曾國藩早期日記的問題中,都能找到自己寫日記的影子。日記要怎樣寫才最有用呢?三年級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寫日記。先來回憶一下,當時老師教導我們?nèi)沼浭紫纫涗浫掌凇⑿瞧诤吞鞖馇闆r,然后寫一天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好能寫出這件事對你的影響,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曾國藩后期改進的日記就是強調(diào)“感悟”。理學大師唐鑒先生告訴曾國藩,記日記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鏡海先生每夜必記‘日省錄’數(shù)條,雖造次顛沛,亦不閑一天,甚欲學之?!碧畦b先生每天晚上都要記錄幾條自省錄,來督責、規(guī)范自己。即使在路上,或者有什么緊急事務,也不打破這個規(guī)律。
曾國藩聽從唐鑒的建議后,改進了自己記錄日記的方法,首先要把寫日記當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恭楷來寫,整齊、干凈,方便日后存閱。其次,日記的作用是研幾,“幾”就是細節(jié),記錄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反思,并非寫流水賬。他的日記字數(shù)不多,每篇200字以內(nèi),主要寫八個方面的內(nèi)容:讀書,靜坐,屬文,作字,辦公,課子,對客,回信。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周期性地給親友傳閱。自己監(jiān)督自己有盲點,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因此通過父母、老師監(jiān)督,我們往往才不會偷懶。
了解了曾國藩的“日記本”,我們小學生如何借鑒呢?這讓琪姐姐犯了難,硬著頭皮堅持寫了兩個月的日記,終于摸索出一條適合小朋友的“曾國藩日記法”。琪姐姐把日記分為四個部分:今日所學;有趣的事兒;總結反思;明日計劃。首先,日記的格式不能丟,日期、星期和天氣情況不可少;接下來,我們在第一部分“今日所學”中記錄今天所學的課程題目;在“有趣的事兒”中記錄今天發(fā)生的令我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比如可以記錄今天學會了包餃子;在“總結反思”中,我們可以寫通過包餃子這個經(jīng)歷,感悟到了“反復練習,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明日計劃”中記錄明天的課程表,順便檢查自己的文具書本是否帶全。小朋友可能覺得“總結反思”這部分太難寫了,并不是每天都有感悟,怎么辦?琪姐姐在寫日記時也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但我會把自己一天中看到的一句觸動心弦的名人名言摘抄在“總結反思”中,這樣也是一種積累。這樣寫日記,鍛煉的不僅僅是筆力,更是心力、思考力,是自省的能力。不論是反思與感悟,還是名言摘錄,只要長期堅持,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生活更敏感,思考問題更全面,成長的腳印更扎實,會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日記,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作文更出彩,更能幫助我們讓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在將來的某一天,通過翻閱日記,我們可以了解過去的自己,那些吃過的虧和獲得的經(jīng)驗,通過認知這一切,幫助我們變得更強大!
四年級下冊一、二單元質(zhì)量檢測參考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二 1.D 2.C 3.A 4.B 5.C
三 1.(1)神奇? ?(2)即使……也……
(3)雞犬相聞
2.三月的桃花水,既像春天的明鏡,又好似一把春天的豎琴。
3.王老師叫小明把他們班的包干區(qū)打掃干凈。
4.他很傷心,把眼睛都哭腫了,眼淚流成了河。
四、1.宋 辛棄疾 詞牌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楊萬里?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殺菌 除臭 結實、輕 吸收雷達波 隱形戰(zhàn)機 3.想象 快樂和安慰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五、1.和諧 辛苦 2.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3.鄉(xiāng)下人家在吃晚飯時的快樂和悠閑自得,讓人感受到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4.中心句 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贊美之情。
六、1.màn? ?xī? nèn? ?xì 2.由遠到近 綠? ?葉子的密 3.第一件事:“我”在春天細雨紛紛的日子里,到竹林里去尋找竹蓀做湯吃; 第二件事: 初冬時節(jié),“我”穿著媽媽用筍殼納的鞋底制成的新鞋和伙伴們玩雪。4.故鄉(xiāng)的竹林,遠遠望去,猶如一床厚厚的綠被子軟軟地蓋著大山。批注: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故鄉(xiāng)的竹林比作綠被子。讓我感受到了故鄉(xiāng)竹林顏色之綠和作者對故鄉(xiāng)竹林的喜愛之情。5.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