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詞匯是語言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英語這門語言中,詞匯同樣是最為基礎(chǔ)也是最為核心的構(gòu)成要素。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高中英語教學的效果。英語詞匯的有效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合理運用語境來實現(xiàn)。本文主要對基于語境的高中詞匯教學進行分析探討。
【關(guān)鍵詞】詞匯教學;語境;高中英語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是的,沒有語法,你可以表達很少的東西,但是沒有詞匯量,你任何東西都不能表達。由此可見,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高中英語課堂的詞匯教學,如果繼續(xù)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是死板地灌輸式講授知識點,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機械地記住部分詞匯規(guī)則和單詞,對詞匯的理解程度可能只是一知半解,運用能力自然低,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差,甚至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長此以往,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影響都是極大的。那么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呢?下面筆者基于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進行分析探討。
一、詞匯和語境相互依附,密不可分
對于“語境”的理解,被廣為認知和贊同的解釋是:由語言使用者的職業(yè)、身份、性格、思想、處境、心情和修養(yǎng)等主觀因素和語言使用的地點、場合、對象和時間及其他的一些客觀因素構(gòu)成的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被稱作“語境”。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了解詞意與語境的關(guān)系,能夠讓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收到更好的效果。因為同一詞匯不止代表一個意思,如果不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詞匯的具體含義,就容易造成詞匯意思的曲解。
例如,在進行ambition這個詞匯教學時,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感受不同的情境,去體會ambition這個單詞在不同情境的句子中的不同詞性和含義。例如,在“I don't like Lucy,because she has ambition and isn't practical derogatory word”這句話中,ambition就是含有貶義性質(zhì)的意味,代表“野心勃勃”。而在“Kelly is poor,but she has great ambition commendatory word”這句話中,ambition就是“抱負、理想”的意思,是個褒義詞。由此可見,同樣的英語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詞性和含義也會截然不同。因此,只有將詞匯和語境緊密結(jié)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詞匯。
二、借助主題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但是,目前高中學生英語詞匯教學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一方面,由于每天新知識的教學量都很大,部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在講課時給學生鞏固學習的機會很少,導(dǎo)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鞏固復(fù)習詞匯,造成學過的知識記憶不牢的情況;另一方面,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時主次不分,盡管高中常用的詞匯僅占英語詞匯總量的一部分,但卻有較高的使用頻率,然而高中學生很容易忽視這點,往往是沒有主次地學習,學習效率自然就降低了。在教學中,大部分英語老師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充分地重視,致使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影響。最突出的問題是:目前大多數(shù)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英語詞匯時,對情境教學的運用都很欠缺,教學與具體情境常常是脫節(jié)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機械地講,學生機械地聽、記,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發(fā)揮。這樣的學習方式很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學習效率很難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很難得以實現(xiàn)。
語言教學,尤其是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只有喜歡英語詞匯,愛上英語詞匯,才能更好地運用詞匯。高中英語教材基本都是以某個主題為中心,一個單元圍繞這個主體展開設(shè)計。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主題語境教學來豐富高中英語詞匯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Making the news”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主體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展開討論。如以假設(shè)自己是一名記者為例,讓學生通過發(fā)揮想象和相互交流,盡量想出一些和報社有關(guān)聯(lián)的職業(yè),類似photographer, journalist, editor,designer, publisher等。在詞匯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借助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設(shè)計出相對真實、合理的主題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到詞匯所要表達的含義。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還能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明白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運用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認知和記憶,提升學習和教學效果。
三、借助文化語境,進一步了解詞匯文化背景
任何一門語言都是和文化緊密相連的。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都有其密不可分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以高中英語為例,高中英語中的很多詞匯也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產(chǎn)生了極為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只有深入具體地了解和掌握了文化的一些必要特質(zhì)和屬性,才能用更為形象、具體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文化所要傳遞和傳承的一些東西。只有正確地引導(dǎo)學生,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才能讓學生更實在地了解單詞的具體含義。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要通過多種方式,將相關(guān)的文化語境融入到詞匯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引導(dǎo)學生掌握和理解“各種顏色的內(nèi)涵”,是中外文化最典型的區(qū)別。像藍色(blue)這個詞,中國人認為藍色可以給人帶來舒適、平淡的感覺,而西方人則認為藍色表示“沮喪、苦悶”,是貶義詞;綠色(green)這個詞,中國人認為綠色象征著活力與青春,綠色生態(tài)、綠色發(fā)展等,是一切事物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代名詞,也是嶄新的開始,而在英語中,綠色代表“小氣、妒忌”。另外,“red”的用法在英文中也和中文略有不同。在英文中,“red tea”并不是“紅茶”,“black tea”才是“紅茶”,“red pea”也不翻譯成“紅豆”,“l(fā)ove pea”才是“紅豆”的意思……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正確地引導(dǎo)學生去了解與所學詞匯相對應(yīng)的文化背景,掌握這個詞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實際含義,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層地理解所學的詞匯,才能更好地運用詞匯。
總之,英語是當代社會人際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之一,詞匯更是學好英語這門語言的關(guān)鍵。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重視詞匯與語言語境的有效聯(lián)合,將語境理論運用到高中英語詞匯的實際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學會利用語境消除歧義,借助語境掌握詞匯大意,根據(jù)詞匯推測出句子大意,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學的詩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江淑玲.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管窺[J]. 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2(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