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東關(guān)實驗小學 張宏霞
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必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作文教學難開展,學生寫不好,聽到寫作文學生就頭痛。此時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地寫出作文就成了教師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教學經(jīng)驗表明,在作文課堂上,教師須多啟發(fā)學生,勤思勤練才能夠取得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須巧妙設(shè)置小練筆,可從文本著手,找出課文中有哪些利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練習點”,以此作為寫作練習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語言才能夠打動讀者。當學生產(chǎn)生了寫作的欲望,才能夠打消他們對作文的畏懼,真正成為一名寫作小能手。
1.解讀文本,精準化練筆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以寫促讀,幫助學生提高讀寫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文章進行深層解讀,將隱藏在文章中的精華通過練筆展現(xiàn)出來。當代教育要求教師靈活使用教材,課本作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主要工具,在備課的過程中,就需要閱讀課文,找到契機,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開展小練筆。那么如何開展小練筆就成了教師關(guān)注的首要問題。首先教師可認真解讀課文,把握練筆的切入點,這關(guān)系到練筆的有效程度。
從細微處著手。在閱讀過程中,總有一些細微處能夠震撼我們的心靈,巧妙地把握文章細微處的精彩,才能夠真正體會作者隱藏在文中的真實情感。例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教師就可利用文章中的細節(jié),打動學生,如作者寫道:“母親……很難過”,由此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動情點著手,認真思考,學生很快便進入了文章的情境中,被“我”與護士對于母親流露出的真情打動。當看到“我”抱著母親安心入眠的情境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頂峰,作者對于母親感恩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學生。此時教師可輕聲朗讀,與學生一起進入文本情境,如此便可激發(fā)學生心中埋藏已久的對母親的感激。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到極致時,教師就可設(shè)計小練筆“我想對媽媽說的話”,讓學生充分表達心中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通過小練筆,學生能夠直抒胸臆,宣泄情感,對于母親的回報之意也會被激發(fā),如此一來“學會感恩”的目標也能夠順利達成。
關(guān)注經(jīng)典,妙筆生花。在學習過程中,課文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作者抒發(fā)感情最為濃烈的地方,每到行文的精彩之處,作者都會留下伏筆,這也是讓學生展開個性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關(guān)鍵之處。教師在鉆研教材時,應當注重分析語言的運用,抓住文章的精彩部分,使學生在有所感悟的條件下開展練筆。例如在教學《賣木雕的少年》時,賣木雕的少年,為了彌補“我”的遺憾,少年做了一個小象墩,一直在等著“我”。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作者使用的詞語來分析少年在等候“我”時的心情,如“一個小時……外面,等著”。通過描繪情境,就可為學生提供練筆的素材,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來進行練筆,如“假如將象墩送給了中國游客,她會如何……”經(jīng)過假設(shè)性的創(chuàng)造,就能夠使學生受到啟發(fā)。通過練筆,學生就能夠真正走進少年的內(nèi)心,仔細體會少年的情感,同時也能夠深入理解少年為何會感到遺憾。這也能夠為突破教學難點做好鋪墊,使學生的文章寫得更加真實動人。
2.從整體出發(fā),學會布局謀篇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單元的文章都存在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如在第四單元中《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以及《音樂之都維也納》都屬于散文,在文章布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非常適合進行練筆。
掌握過渡技巧,使文章更具層次。在《秦兵馬俑》與《埃及的金字塔》文章中,有些段落有非常明顯的過渡作用,這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好的學習素材。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其作為指導學生練筆的例子。如教師可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你們能從文中找到關(guān)于兵馬俑的描寫嗎?”帶領(lǐng)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兵馬俑……個性鮮明”的句子上,隨后圍繞其進行分析,作者用這句話巧妙地概括了兵馬俑的特色,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了兵馬俑的宏大。而在《埃及的金字塔》疑問中,教師可再次圍繞具有橋梁作用的語句來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能夠強化學生對過渡句的深入理解。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準確把握,學生在進行練筆時才能夠有例可循,從而順利提高自己對于語言的掌握力。
學會合理布局,理清寫作思路。在學習過程中,從文章結(jié)構(gòu)就能看出作者的寫作思路,尤其是文章的層次性以及周密性等,最能展現(xiàn)作者邏輯思維方面的變化,這對于學生的寫作練習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例如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時,文章用了經(jīng)典的總分結(jié)構(gòu)來布局,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結(jié)構(gòu),以“我們的校園”為主題來進行小練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加上文章的啟發(fā),布局謀篇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順利將其內(nèi)化,變?yōu)槌R?guī)的寫作思路,提高寫作水平。
3.留白補寫,以教材為隨文練筆之機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設(shè)置了留白的內(nèi)容,當遇到這樣的文章時,教師就可順勢抓住文章留白的部分,為小練筆做內(nèi)容的補充,如此便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能夠借助現(xiàn)有的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文章,此時文章出現(xiàn)的情節(jié)空白會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這樣的文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來說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學《母親的恩情》時,第一自然段的結(jié)尾寫到:“她想,孩兒……”此時教師就可提出問題:“文章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學生思考后
回答:“表示她還想了很多其他的東西?!苯處熆衫^續(xù)追問:“那么她還會想什么?”學生回答:“擔心孟郊這次外出能不能按時吃飯?假如帶的米不夠多,怎么應對?”教師可沿著學生的思路回答:“對啊,母親總是會擔心孩子是不是能吃飽穿暖,還有其他方面的擔心嗎?”學生回答:“擔心孩子住的地方是否安全,擔心孩子在外是否平安,還要擔心他的學業(yè)……”認真思考課文中的省略號,能夠體會到文中隱藏的東西,還原作者的情感表達,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對于省略號的解讀能夠促使學生轉(zhuǎn)變角色,從母親的角度出發(fā),就能夠結(jié)合實際經(jīng)驗,更好地理解作者與母親的關(guān)系,從文中的骨肉之情聯(lián)想到生活中,充滿愛和溫暖的場景,撥動每位學生的心弦,對于親情的理解會更加具體、形象。
4.進行文本拓展,培植學生的作文底蘊
在小學作文課堂上,教師還需要借助課堂小練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如此一來學生寫出的文章將會更加精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獨立的寫作空間,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技巧。
例如在教學《理想的風箏》時,教師就可通過下列練筆形式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倘使他還健在,這時候也許又會糊風箏,交給自己的子孫,把那______的手工藝品送上天去,依舊仰仗那______的圓木棍,在地上______”通過課堂練筆的形式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感悟?qū)懗鰜恚绱吮憧扇嫣岣邔W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簡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小練筆,通過讀寫結(jié)合的形式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fā),經(jīng)過長期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與閱讀水平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