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疏
【摘 要】小學數學不管在小學教育領域還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都占據重要地位,其教學質量提升更是促進小學教育水平提升的關鍵。很多教育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夠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老師教學活動中,最終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所以從學生角度和老師角度來說都需要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使之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工作任務及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問題及措施
眾所周知,社會是不斷進步及發(fā)展的,所以教育屬于社會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也處于不斷發(fā)展狀態(tài),這意味著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及教育事業(yè)進步需要,必須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很多文獻顯示,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多數學老師都非常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另外,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能夠間接性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需要及學生實際制定教學措施及方法,這會促使老師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因此能夠在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對此,本文基于相關文獻,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深入探討。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問題
1.1教學觀念落后
很多老師因為受到應試教育影響,還延用傳統(tǒng)教學理念,如以老師為中心開展灌輸式教學,非常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甚至還打擊了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1.2教學方式單一且不科學
調查發(fā)現,很多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依然讓學生死記硬背重難點知識和抽象概念,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問題思考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低下。
1.3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
實際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依然認為理論知識最重要,而實踐課程只是輔助性教學內容,故而不重視實踐教學,不利于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培養(yǎng)。
1.4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實現
很多小學數學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依然不被重視,很多老師依然盲目性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被動學習,既影響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又阻礙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2.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
2.1鞏固學生基礎、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
邏輯思維能力實質上就是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綜合體現,故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2.2強化學生實踐及問題分析能力
小學生多數都缺乏生活經驗,加上數學基礎薄弱,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則幫助學生奠定良好基礎,讓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2.3挖掘學生數學潛力和強化綜合能力
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這些習慣都能夠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從而強化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及素質。
3.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措施及方法
3.1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首先,老師要與時俱進,緊跟新課改步伐轉變自己的數學教學理念,對于不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的灌輸式等傳統(tǒng)教學理念,要創(chuàng)新或者摒棄;其次,要堅持“以學生為主”原則,根據學生實際制定教學方案,并盡可能將課堂時間及空間留給學生自主探討,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及主動性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的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作用,強化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動力,最終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最后,一定要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意見,不能回避或者批評,而是要積極解答和鼓勵,以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強化學生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探索和學習新數學知識,強化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統(tǒng)計與可能性”時,老師可直接布置任務或者設置問題,如:“1、2、3三個數字可以排列成多少個新的數字?”等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此時,有的學生是獨自一個人思考問題,而的學生則尋求其他學生幫助,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討和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進而鍛煉學生問題分析和思維能力。
3.2注重課堂總結,并加強課后練習
首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先進教學模式的應用及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還需要重視課堂總結,讓學生在總結中強化自己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引導學生重視課后練習,讓學生了解到加強課后練習能夠鞏固新知識,并強化新知識應用能力,最終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最后,課后練習要盡量布置具有啟發(fā)性、實踐性和探索性的練習題,以保證練習題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成“加減混合運算”相關知識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總結相關概念、計算方法,然后布置相關練習題,具體如下:120+40-50=?110-30+60=?75+25+(90-7)=?讓學生在計算這些問題過程中強化自己的邏輯思維及運算能力。通過學生反復計算后得出:120+40-50=110、110-30+60=140、75+25+(90-7)=100-83=17,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各種混合運算方法,還強化了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最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及考試成績。
3.3開展探究式教學,合理設置數學問題
首先,課前深研數學教材內容,并根據自己所了解的內容劃出重難點知識,然后結合學生實際最終的教學內容;其次,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問題,并融入趣味性元素,如動態(tài)圖像、動畫等,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讓學生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分析和解決文日;最后,問題的設置還需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數學基礎及數學喜好等,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數學問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需要,如難度低的數學問題對應基礎差的學生,難度高的數學問題則對應基礎好的學生,以強化整體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圓”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基礎差的學生,設置“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形狀態(tài)?”等難度低的問題;根據基礎好的學生設置“圓的性質是什么?圓與其他圖像的區(qū)別是什么?”等高難度問題。之后便有的學生得出車輪、鐵鍋及盤子等是日常生活中呈現圓形狀態(tài)的物體,強化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3.4完善教學模式
第一,貫徹和落實問題、故事、生活和游戲等情景教學模式,以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在情景中自主探索和學習,從而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引進多媒體和微課教學模式,即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功能及圖像功能制作PPT教案及微課視頻等,以突出重難點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和擴展學生思維空間,從而達到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第三,組織學生進行多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即先布置課堂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及數學問題分析能力。
3.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首先,老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育以外,還需要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及建議,以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其次,參與學生小組數學合作學習討論中,以及時發(fā)現和幫助學生解答各種疑難數學問題的同時,促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及交流,以樹立良好師生及生生關系;最后,課堂上鼓勵每個學生積極發(fā)言、提出質疑和相互評價,以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教學質量提升。
3.6根據實際設置教學情境
第一,設置游戲情景: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及心理特點等選擇課堂游戲,以構建游戲情景,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探索、學習和應用新的數學知識;第二,設置故事情景:在正式上課前可以通過講解故事的形式引出新知識,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被吸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諸如數學家的經典故事、生活小故事等,都能夠增加課堂趣味性,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第三,設置生活情景,即老師要盡可能列舉生活實例,以通過生活案例分析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記憶和應用新數學知識,最終達到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4.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對于很多數學知識尤其是抽象數學知識是很難在短時間理解和記憶的,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以此來強化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及效率,最終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進一步證實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的重要性。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不僅要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還要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并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和引進先進教學方法,諸如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等措施及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對學生全面發(fā)展及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建設.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人文之友,2020,(14):352.
[2]李明春.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20,(24):104-105.
[3]馮瓊.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人文之友,2020,10(10):265.
[4]夏軍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20,(2):81-82.
[5]賴學章.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9,(12):186-187.
[6]胡駿.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魅力中國,2019,(43):237-238.
[7]伍淵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9,(7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