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宗
摘 要: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習知識以及個人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而作文又是語文知識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擁有良好的作文水平,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诖耍疚囊愿咧姓Z文教學內容為例展開分析,指出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驅動型作文教學;應用實踐
一、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實踐的意義
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宏觀且全面地對相應的材料開展閱讀,在對材料內容進行理解和形成觀點的過程當中實現(xiàn)作文的寫作,從而可以使學生應用自身的知識儲備開展探究式學習。所以,在任務驅動式作文中,較為重視學生的個體價值,需要學生在思考、探究以及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對材料進行理解,同時對材料進行深入的、詳細的分析,在這樣的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中使自身的思維能力獲得提升。利用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逐漸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并可以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實施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實踐措施
(一)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作文寫作的過程,其實質就是借助對語言文字進行組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并將其以文本的形式予以體現(xiàn),這整個過程,其實是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綜合考查。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寫作教學時,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而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優(yōu)點以及缺點進行詳細了解,從而可以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以此推動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辯論主題,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后開展辯論,這不但可以使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能夠更為深入,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思路的開拓,使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教師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努力”為辯論主題,安排學生開展辯論。正方的學生所持的觀點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努力”,反方的學生所持的觀點自然就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努力”。在正式進行辯論前,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通過辯論,學生對成功的因素會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思路也會更加清晰。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這一主題進行寫作,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都會得到一定提高。
(二)對閱讀材料進行橫向擴展,深度挖掘材料內涵
一般來說,任務驅動閱讀材料一般都具有難度高、要求多、文字多的特點,對于學生來說,很難將其核心內容和思想進行全面的總結歸納,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作文課堂教學中,把相似或者相近的閱讀材料進行梳理歸類,引導學生在總結的時候結合材料,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明確寫作方向和思路。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材料里的關鍵字詞進行挖掘,然后融合材料的基本內容開展思考,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得到調動。教師在對閱讀材料進行橫向擴展的時候,應當將寫作思路滲透其中,并指出具有關聯(liá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通過閱讀課文對問題進行解決。
比如:在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課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與“兩個凡是”以及無產階級和實踐三個文章中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將自己處于1978年的時代環(huán)境下,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產生的影響進行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在學生對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課文中的小標題為基礎進行思考,分析小標題在課文中的作用。不過,因為該篇課文篇幅較長,涉及了很多的知識點,學生理解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幫學生進行材料擴展,引入《禮記·大學》《少年中國說》等素材,讓學生在閱讀了解后,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從而使學生的表達欲望獲得調動。此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中的關鍵詞進行提煉,讓學生用關鍵詞的方式來思考、理解問題,對和無產階級有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對學生來說,此時會很直接就聯(lián)想到相應的政治課程中的內容,繼而想到社會主義建設、愛國、復興等方面的內涵。借助對理論內容的滲透,可以使學生自行進行橫向擴展,同時以關鍵詞為中心,對核心概念進行深入理解,從而清晰了解寫作要求。在學生確實理解了材料所表達的內涵以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議論文的方式對自己的看法進行闡述,引導學生在寫作時,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結合,并開展思考和探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找準議論的重心和方向。
(三)利用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題目,通常是對材料的理解以及合理拓展和延伸,其中常常會具有多樣性以及可選擇性。根據(jù)材料中給出的話題,需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并從中選取一個進行立意,角度選擇的是否正確,對作文內容的質量會有一定的影響。角度選擇的精確性越高,越有利于作文創(chuàng)作時進行立意和開展辯論,并以此發(fā)現(xiàn)問題的突破點。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利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對寫作的角度進行思考和選擇,從而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比如:在對《哈姆萊特》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說自己心里的哈姆萊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紛紛發(fā)言說:“哈姆萊特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哈姆萊特是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哈姆萊特是一個非常理智而且冷靜的人”“哈姆萊特是一個罪人,但他同時應該也是一個英雄,他很悲慘”“哈姆萊特是一個很孝順的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很矛盾的人”……利用這樣的討論,學生對哈姆萊特的藝術形象有了更為直觀和深入的認知,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哈姆萊特裝瘋的原因進行討論,比如有的學生就說“他裝瘋主要是想要麻痹敵人,不至于遭到毒手”;也有的說“他裝瘋是為了可以找到真相”;還有學生說“他裝瘋是為了能夠復仇”……通過這樣層層的設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促進,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偠灾?,教師在利用驅動教學法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借助課堂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考慮,從而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四)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巧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教學時,應該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作技巧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教材內的文章進行閱讀,隨后針對文章中應用的寫作技巧進行分析,然后由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對其進行梳理和總結,并為學生予以展示,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吸收這類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技巧,并將其應用于自己的作文寫作中。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式的寫作習慣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提高。
例如:在對《六國論》一課進行教學時,該篇議論文中,作者在文章開始就點明了文章的核心主旨,即弊在賂秦。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初讀,然后自己嘗試對課文內容進行翻譯,再由教師借助微課為學生呈現(xiàn)出該篇課文的脈絡。課文從正反兩個角度對“賂秦”的弊端進行了敘述,同時通過舉例:魏國和趙國以及韓國三國的祖先當初為了不至于被秦國所滅,而自愿割讓土地予秦國,但最終依然未逃過被滅的命運,借助該例進行了自證。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將課文中應用的各種技巧一一向學生進行講解,同時在微課上進行展示,使學生可以清楚了解課文寫作中所應用到的寫作技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推薦類似的內容,比如《過秦論》等,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并且自行對文章中應用的寫作技巧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歸納和提煉能力得到提高。當學生在基本清楚寫作技巧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應用相關技巧實施寫作,使學生對寫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鞏固,強化了學生對創(chuàng)作技巧的靈活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整個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師以引導學生利用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理解來學習其中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技巧并將其靈活應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質量和創(chuàng)作能力。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積極轉變傳統(tǒng)觀念
不管是高中學生還是高中語文教師,都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意識和教學思維進行轉變。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是被動聽講者,學生需要始終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明顯是和任務驅動式作文教學方法相悖的。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向學生介紹任務驅動式作文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在日常的教學指導中,從而獲得較好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有助于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的實施。
(二)選取適合的任務
教師在幫學生選擇學習任務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情,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不但要使課堂教學任務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同時還要可以有效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的激情和積極性,并且,任務還需要可以滿足不同層級的學生的實際需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學習到新的知識。此外,教師還要使任務有助于對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開展科學評價
對于高中生來說,大部分對語文課程的興趣度不是很高,特別是在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時,更是存在較大的恐懼心理。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將教學內容與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進行結合,對學生開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評價。教師不僅要對之前的教學工作開展總結,還需要對后期工作實施規(guī)劃,并且達到對學生進行激勵的目的,以此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可以邀請同學共同參與,在整個評價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
結束語
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應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借助任務展示、調動興趣、合作分析、開展任務、分組探究、科學評價等方法,使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得到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獲得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以學生的高效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全方位發(fā)揮出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愿意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和作文寫作中,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地寫作體驗。
參考文獻
[1]汪燕宏.基于融語文理念的考試作文命題改革實踐:從話題式作文走向任務驅動型作文[J].語文教學通訊,2019(Z3):126-128.
[2]任傳光,任然.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任務驅動型寫作研究[J].語文建設,2018(23).
[3]殷曉.任務驅動型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與教學策略[J].教育探索,2020(2):27-30.
基金項目: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第一批)“‘立德樹人’視域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立項課題成果。課題編號:QG145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