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韜循 趙昊
摘要:1930年薩伏伊別墅在巴黎近郊的Poissy建成,它的設計者為勒.柯布西耶,本文圍繞薩伏伊別墅的建造從別墅的設計之美,建筑之美和光影之美幾個方面介紹了薩伏伊別墅。
關鍵詞:薩伏伊別墅 美感 自然觀
一、薩伏伊別墅的建造背景
柯布西耶設計的流水別墅坐落于法國巴黎近郊,設計于1928年,在1930年建成。當時的設計背景處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的各個國家都急需大量的住宅來滿足戰(zhàn)后過敏的居住需要1924年后,歐洲的經(jīng)濟從戰(zhàn)后恢復過來,建筑行業(yè)提倡用一系列的新材料和新技術來建造房屋,比如鋼筋混凝土等材料,但是當時的住宅大部分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建造,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技術的不成熟和推廣的有限。[1]
柯布西耶是一個法國的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家、畫家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被人們稱為“建筑設計的旗手”。最初柯布西耶設計它的目的為用簡約的設計手法來設計出大量的適于人們居住的住宅,但老百姓還沒來得及接受就被億萬家產(chǎn)的薩伏伊女士相中,便成就了這一個偉大的作品。所以世人們也稱它為柯布西耶純粹主義的杰作,甚至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最能體現(xiàn)他的建筑思想的一個作品。
薩伏伊別墅的基地是一個12英畝的大花園,臨近塞納河,薩伏伊要求別墅必須可以觀看周圍的自然景色,這就充分的要求設計師將自然和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1914年他提出了多米諾體系,基于多年的建筑經(jīng)驗和多米諾體系,他總結出了新建筑五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和橫向長窗。薩伏伊別墅就是這些理論的杰出代表。在2010年的世博會上,法國館以全新的理念“感性城市”再次充分的詮釋了薩伏伊式的浪漫。而那個如綠茵草地上的白盒子也早已成為了經(jīng)典的形象。
二、薩伏伊別墅的設計、建筑之美
薩伏伊別墅的總平面簡潔設計明確,建筑地域和綠地區(qū)分十分明顯,簡單地裝飾風格配上很純粹的白色用色,讓人看上去既簡潔又干凈,同時白色又是一個代表著新鮮、干凈、純粹和健康的顏色;室內(nèi)是開放式的室內(nèi)空間設計并且他還專門對家具進行了制作和設計這些細節(jié)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柯布西耶的設計用心之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大膽地采用螺旋式的樓梯和坡道來裝飾房屋和組織空間這種動態(tài)的、非傳統(tǒng)的組織空間形式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使用;用繪畫和雕塑的表現(xiàn)技巧來設計房屋上面的花園也符合他提出的新建筑五點的要求;利用特殊的組織交流線的方法來設計車庫,使得車庫和建筑完美結合使車輛更易于停放并且達到了人車分流的功效;同時雕塑化的設計是柯布西耶最常用的建筑手法,正是依托于這樣的設計手法讓柯布西耶的大部分作品看上去都充滿了雕塑感和美感。
它幾乎沒有任何的多余裝飾,僅僅用了白色的粉刷墻面,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物,在這里空間成為了建筑的主體,動態(tài)的室內(nèi)外空間使人在移動時候無時無刻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達到了“移步換景”的理念,使建筑空間呈現(xiàn)更多的多樣化的變化。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同樣可以看作傳統(tǒng)花園和建筑在空間中的完美結合,古典構圖中的對稱性和中心性在薩伏伊別墅中被螺旋式樓梯和坡道所化解,并且隨著人們的移動擴散到屋頂花園和粗狂田野的景色,不知不覺將人們帶入到了一種美好的“夢境”之中,頗有一種“但愿長醉不愿醒”的人間仙境的感覺。
薩伏伊別墅宅基為矩形,長約22.5米,寬約20米,共三層,底層架空并且由支柱支起,內(nèi)有門廳、車庫和傭人用房是一個由弧形玻璃窗所包圍的開敞結構,外形輪廓簡單,看上去就像一個白盒子一樣,他將底層架空,將綠地歸還給自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優(yōu)質(zhì)的觀景體驗,不僅如此,架空的房屋還可以遠離因潮濕而給人帶來的困擾,再配合頂層花園的建造,給人一種空中花園的感覺。
薩伏伊別墅底層架空的思想源于柯布西耶的一次修道院之旅,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別墅圍繞花園的建造,同時也為柯布西耶找到了理想生活范本的物質(zhì)載體,而如果經(jīng)常關注他的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包含他的新建筑五點論,馬賽公寓、克拉爾泰大樓、朗香教堂等等都有屋頂花園,他認為屋頂花園是補償自然的一種方法,意在“恢復被房屋占據(jù)的地面”。
橫向長窗的設計更加讓人感覺有趣。他摒棄了以前大家常用的窗子形式而是采取了新的橫向長窗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使房間獲得充足的光線和室外景觀,使人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心曠神怡,有一種“人與天地參”的追求與自然結合的意念。
別墅的功能分區(qū)明確。底層有洗衣房、司機房、傭人房、車庫以及斜坡和樓梯。經(jīng)過入院小徑繞過90度,人在大門處停留,車子繞過180度進入車庫,車庫有單獨向建筑內(nèi)開設的門。進入門廳內(nèi),首先看到的便是時間和空間的組織者——條形坡道,坡道連接著樓層之間的功能,是參觀者開始散步的起點。封閉的螺旋樓梯與坡道成90度設置,參觀者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去到二樓,這樣的設計增加了層次感??虏嘉饕岢鲞^“建筑漫步”的理論,他認為建筑只有被通過、被游覽才能稱為一個優(yōu)秀的建筑,而“建筑漫步”的路徑是可選擇的,具有景觀不斷變化動態(tài)的過程。通過坡道進入二層,二層空間的最大特點是主臥室、庭院和起居室的聯(lián)動空間效果,從室外建筑通過門廳進入室內(nèi),沿著坡道上二層,進入室外庭院,再從庭院進入主臥室再次進入室內(nèi),這其中的空間變化極為豐富和有趣,起居室的玻璃幕墻和外面自然地場景交融,模糊了邊界,可以很好地讓人們和周圍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沿著坡道上到三層,這層主要有景觀分隔墻和屋頂花園,將屋頂花園放在頂樓可以使人更加容易將自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2]
三、薩伏伊別墅的光影之美
1911年,柯布西耶在書中寫到:“我在幾何中尋找,我瘋狂般地尋找各種色彩以及立方體、球體、圓柱體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間的平衡能夠使正午的陽光透過立方體進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在傍晚時期的彩虹也仿佛能夠一直延續(xù)到清晨,當然,這種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設計中使光與影充分的融合?!彼_伏伊別墅和傳統(tǒng)的歐洲住宅大不相同,他外表看上去簡單干凈,但內(nèi)部構造復雜,看上去像一個鏤空的幾何體,空間和平面構造自由,隨意穿插,外觀輕巧,空間通透,與歐洲傳統(tǒng)的造型厚重,空間封閉和裝飾繁瑣的宅子有著強烈的對比。
四、薩伏伊別墅的自然之美
薩伏伊別墅周圍都是高大的樹木和草地,柯布西耶認為在這樣一個都是草坪和果園,周圍還圍繞著高大樹木的美好的拱形土地上,住宅決不能僅僅有一個正面。拱形地面的土地建筑必須面對四個方向同時開放,擁有空中花園的起居室將會被架起來以避開遠處地平線以上的視線,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和周圍環(huán)境的特征完美結合,同樣由于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的景觀導致站在別墅的每個地點也都有著不同的觀景感受,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春夏秋冬四季的別墅景觀也都形態(tài)各異。春天為醒的綠,夏天為暖的黃,秋天為金的秋,冬天為白的雪?!蹲砦掏び洝分性鴮υ缤砗退募镜淖兓眠@般描述“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由此可見,無論在哪,與自然親近的建筑,四季之于它才會如同肌膚般煥發(fā)活力,而人的居住思想是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建筑師都需要考慮之處。
中國人極為重視感官享受,一個好的居處同樣要做到可居、可觀、可游、可聽的優(yōu)勢,薩伏伊別墅同樣具備和我國建筑大體相似的特點。
可居:別墅的格局分明,橫向長窗和屋頂花園都是別墅獨具匠心的特色使得陽光可以充分照進別墅,達到養(yǎng)人的效果。
可觀:別墅以白色為主題色調(diào),讓人看上去就很干凈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在別墅的外面有著美不勝收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別墅的里面又有著和它本身極為契合的裝飾;每個季節(jié)都有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景色,帶給人每天都不同的新鮮感,達到怡人的效果。
可游:別墅一改以往的落地模式,將整個別墅架空,讓人看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真正做到了“移步換景”,達到“醉人”的效果。
可聽:別墅的周圍都是花草樹木,并且伴隨著鳥語花香,無論是居住者還是游客都能做到有一種釋然的舒適感,達到“迷人”的效果。
另一方面看他和中國文人的可居、可觀、可游、可聽得文化理念相結合。將薩伏伊別墅打造成了一個視聽游居結合的獨特的能夠讓世界嘆為觀止的作品。
五、參考文獻
[1]亞歷山大·佐尼斯.勒·柯布西耶:機器與隱喻的詩學金秋野[M].王又佳譯.北京: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4年11月.
[2]萬璐,趙志青.淺析薩伏伊別墅中的空間設計手法——“建筑漫步”理論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9(07):220-221.
作者簡介:夏韜循。1996.06.18。男。蒙古族。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產(chǎn)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