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 ? ? ? ?要]? 語文課程與德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將語文課堂作為德育的陣地,將德育和語文知識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應重點思考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由此借助語文學科擴大德育的影響力,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關? ? 鍵? ?詞]? 語文學科;中職語文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51-0038-02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彼^傳道,就是把做人的道理教給學生,這就是今天的德育。由此可見,作為教師,從古至今,其職責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育人,不論何時,我們都要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要搞好語文教學,把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我國新課改背景下,加強全民身體素質和增強全民道德意識已經成為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職業(yè)學校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轉變守舊的教學觀念?,F在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背古詩、寫作文,應該著重按照“先育人后教書”的教育初衷來推進德育活動。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對學生品德培養(yǎng)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語文學科中的德育元素,將其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要素,找到德育和語文教育的結合點,選擇科學的手段開展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一、傳統語文教育與新課改后語文教育的不同
(一)傳統語文教育
傳統語文教育關注生僻字和古詩詞,將學科基礎知識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例如: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人教版(新課標前)教材中大部分是通過著名古詩詞和散文的閱讀來讓學生找出其中的生僻字,標注出來供學生做閱讀參考并且解釋其含義以及用法;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古詩詞背誦部分以及閱讀理解,訓練點集中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背誦能力。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主要圍繞高考設計,而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也以應對高考為主。除了生僻字和閱讀理解之外,作文成為教學的關注要點,傳統中職語文課程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學生作文來判斷學生的學識涵養(yǎng),同樣作文部分也是高考中語文學科分數最多的一項。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傳統語文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為主[1]。
(二)新課改后的語文教育
新課改后,語文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主,賞析課程在教學中的占比增加。以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人教版(新課標版)教材為例,在教材第二十一章中加入《詩經兩首》,在現代詩詞方面也增加《我愛這土地》,更是絕佳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傳統語文教育和新課改之后的語文教育存在巨大差距。傳統語文教育注重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而新課改后的語文教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語文滲透德育有一定的幫助。因此,針對現在新課改后的語文教育,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并不存在過大的難度。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一)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組成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應深入教材,挖掘其中的愛國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等內容,將教學內容與德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啟迪和感染。
愛國主義能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是激發(fā)民族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強大動力。所以語文教師應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我愛這土地》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給學生介紹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了解了寫作背景,學生就能對詩人對祖國土地的一片赤誠之愛及愛國主義感情有更深的感悟。接著通過詩句中語言文字的教學,加深學生對詩句思想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對經歷種種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另外,教師講這篇文章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抗日主題紀錄片片段或者歌曲,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緒,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懷[2]。
(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有效途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將作文指導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習作訓練都有深刻的德育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弄清寫作目的,利用習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品格、崇高理想以及正確的審美觀點等。以寫人為題的訓練中,重在讓學生發(fā)現他人的閃光之處;寫景的文章則可借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三)在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滲透德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增強學生素質的途徑之一。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能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還可以開展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等,讓學生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優(yōu)缺點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有不少優(yōu)點,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群體的德育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學生更完美的教育體驗。在現代化教育時代,德育已經不僅局限于道德和法治教育,還有勞育和美育的結合,智育的配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體系,發(fā)展和滲透德育是必然的趨勢[3]。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也存在一定短板,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課本學習進度。滲透德育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成果,更加考驗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能力,有一些師資力量不夠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會存在對德育的實施進度不足,實施計劃不能完成,有一些偏遠落后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容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導致出現焦慮等情緒,需要教師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必定會利用課堂時間和課余時間,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考試成績下滑問題,拉低學校的整體成績[4]。
四、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優(yōu)缺點對比總結
目前在中職學校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會出現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缺點,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進修和外出學習等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更加從容地完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任務。學校通過完善語文教學硬件基礎建設,可以解決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從而更容易落實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任務。教師應該維持好課堂紀律,保證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滲透德育?!暗隆⒅?、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應該五項平衡進行,各個擊破,集中整合,從而落實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任務。
德育是新課改后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yè)學校應該將德育作為教學任務的核心內容,發(fā)揮德育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和能力。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思想,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素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利婷.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及具體措施分析[J].讀與寫(教師),2020(5):244.
[2]楊曉華.淺談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69.
[3]肖揚.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措施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31):229.
[4]潘勝莉.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J].中外交流,2019(5):87.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