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聞電視臺1月7日文章,原題:中歐班列在疫情中增長強勁開通之初,一個月只有一班火車,后來發(fā)展到一周一班,到現(xiàn)在每天都有往返歐洲和中國的貨運列車。根據(jù)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的數(shù)據(jù),去年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開行10180列,即每天開行約30列。中歐班列在疫情中增長強勁。
成都位于中國內(nèi)陸,距最近的港口有2000公里。鐵路是將貨物運到歐洲的理想解決方案。歐洲的奶酪、巧克力等也可在冷藏容器中經(jīng)鐵路運抵中國。
中歐班列的運輸量過去幾年來一直迅速增長。在新冠危機中,歐洲對“中國制造”需求旺盛。根據(jù)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市政府公布的數(shù)據(jù),去年4月該市與中國之間每周有50個貨運班列,目前已增至每周60多個,貨運量同比翻了一番。鐵路貨運集裝箱租賃價格比空運便宜一半以上,其運輸時間約為兩周,是海運的一半。中歐班列目前供不應(yīng)求,尤其是從中國出發(fā)的班次。
但中歐班列仍面臨一些問題。其一是中歐鐵路與俄羅斯的軌道寬度不同,需在中途“換軌”;而且過境有時會延誤,這延長了運輸時間。另一個問題是,從中國到歐洲的列車通常是滿載,而相反方向的載貨量通常只有1/3。
盡管如此,運輸行業(yè)仍看好中歐班列的前景。中歐班列具有巨大的潛力,比如中歐間列車的提速將提供更多運力。歐盟正在推動降低貨物運輸中的碳排放,排放相對較少的鐵路運輸可能更多地代替空運。對于北京而言,推動中歐班列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中國希望發(fā)展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qū),從成都、西安等西部樞紐城市出發(fā)的中歐班列可以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中歐鐵路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是復(fù)興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標志。▲(作者格拉德·塞得勒爾,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