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思源實驗學校 張利明
若學生未經(jīng)過思維訓練,那么其在對問題分析和解決的過程中所需的能力將難以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有可能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甚至工作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而如果能夠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則能夠提升學生對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輕松地解決問題,并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的提升。
物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學科,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培養(yǎng),能夠促使學生在問題明確之后,對問題快速地進行科學、客觀的分析,并且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夠更加的深入和全面,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物理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使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提升,實現(xiàn)學生感受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將教學內(nèi)容落實于實際生活當中,將教學過程生活化,以增加物理知識的親切感,緩解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抗拒心理,并逐漸提升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初步培養(yǎng)。
在對《平面鏡成像》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的對照鏡子、倒影以及《猴子撈月》等大家十分熟悉的現(xiàn)象和典故,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舉出更多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促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平面鏡成像”這一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有效激發(fā)以后,教師即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探究。在通過對刻度尺、玻璃板、支架、蠟燭、白紙等物品的應用的同時,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學生既能夠逐漸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規(guī)律又能對此進行總結,最終經(jīng)過教師的總結,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之中,教師應該積極將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充分整合,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切實激發(fā),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驅動力,在這之后再用對各項物體以及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方式,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是其對知識獲取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的環(huán)境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驗進行充分結合,以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fā),進而能夠強化學生對于課堂學習以及集體討論的參與度,并實現(xiàn)學生抽象意識的激發(fā)。
在《二力平衡》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將一個空盒子放置于講臺之上,并用手指將空盒子按住,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對空盒子的運動狀態(tài),此時學生能夠看到一個現(xiàn)象:空盒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給予空盒子向下的壓力,同時講臺給予空盒子向上的支持力,通過對這一過程的觀察和研究,學生即能夠得到結論:一個物體同時承受著同一直線的兩個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時,該物體持續(xù)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考,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學生能夠得到結論:兩個力同時作用于一個物體時,若想實現(xiàn)物體的勻速、直線運動,則必須使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要求兩個力處于同一條直線。
對于學生的正確結論,教師首先應該予以表揚,之后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補充,以促使學生能夠對二力平衡相關的各項知識更加充分的掌握。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為根據(jù)開展適當?shù)膶嶒炑菔荆杂^察和引導的方式對學生的抽象意識進行激發(fā),進而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jù)重要地位,實驗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直觀觀察的過程中對掌握知識,所以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實驗,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動手操作以及直觀觀察的過程中,逐漸將形象思維轉化成為抽象思維,并逐漸強化兩種思維之間的轉化進程。
在《牛頓第一定律》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車放置于講臺上,并使用向右的推力推動小車,小車行駛一段距離之后停止前進。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或是重力的影響。對此,學生既能夠以此為例,舉出踢足球、騎自行車以及輪滑等同類型的例子,又能夠在此基礎上提出向前滾動的物體最終均會停止的結論。根據(jù)學生的結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若物理在運動過程中不受重力、阻力以及摩擦力的影響,其運動狀態(tài)如何,會停止運動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別于模板、棉布、毛巾表面進行小車運動實驗,通過實驗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小車在木板上運動的距離最遠,于棉布表面的運動距離僅次于木板,于毛巾表面的運動距離最近,由此,教師就能夠引導學生得到伽利略的首個結論: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阻力對其的影響越小,其速度減緩得就越慢,運動的時間也就越長。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實驗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和觀察物理現(xiàn)象,使其從實驗中逐漸得到相應的結論,獲取理論知識,從而實現(xiàn)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
試題屬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途徑中的重要一項,課后教師采用試題練習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這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采用物理知識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以促使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不斷地提升。
在“阿基米德原理”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假設將一只裝滿石頭的船只放置于水池之中,之后將石頭全部丟進水池,水池中的水平面能夠上升還是下降?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學生可以得到:水池中水平面的上升和下降,主要取決于石頭投放之前和之后,石頭沉浸于水池中的體積大小,也就是“排開水體積”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阿基米德定律學習,學習之后學生能夠了解到,可以將對水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轉化為物體受浮力影響的情況,并使用F浮=G船+G石=ρ水V排1g和F浮1=G船+ρ水V石g=ρ水V排2g對這一問題的結果進行計算,并且因為ρ石>ρ水,所以F浮1>F浮2,求得V排1>V排2。
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開展相應的試圖訓練,以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對物理知識的充分應用,以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根據(jù)上文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在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xiàn)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意識之間的自然轉換,并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均能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