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惠
基于前景化理論的相聲研究——以德云社七隊相聲為例
張明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00)
選取德云社相聲團體第七演出隊伍中的相聲片段,基于前景化理論中偏離、平行和重復的概念,從語言符號和語言內容兩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相聲中的前景化成分在語言符號和語言內容中的體現(xiàn)、前景化理論的運用在相聲中所產(chǎn)生的效果,以及現(xiàn)階段相聲這門傳統(tǒng)藝術如此受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原因。
相聲;前景化;語言符號;合作原則
相聲是以語言為主的喜劇性說唱藝術,一般以雙人相聲最為常見,一個捧哏,一個逗哏。近年來,相聲逐漸為年輕人所喜愛,尤其是德云社的相聲吸引了許多年輕的觀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聽相聲和說相聲的行列之中,使得傳統(tǒng)文化藝術得到了傳承。
相聲之所以能夠吸引人是因其包含有趣的笑料,這些笑料通過相聲演員“抖包袱”來達到幽默的效果?!鞍ぁ弊鳛橄嗦暤撵`魂,通常由兩種途徑獲得:一是偏離語言符號的特點來組織笑料;另一種則是通過偏離日常會話中的邏輯來拋出“包袱”[1]。
“前景化”是文體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它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和效果,使詞語和表達方法賦有新意,也是文體學發(fā)展的動力[2]。文體學通常從語篇的言語結構出發(fā)來觀察語音、詞匯和句法特征偏離“常規(guī)”所帶來的文體學效果,其中的偏離和平行理論與相聲中“抖包袱”概念不謀而合。
相聲是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古稱“象生”,原指模擬別人的言行,起源于華北地區(qū),在明朝開始盛行。相聲界通常承認的四大流派分別是常派(常連安)、劉派(劉寶瑞)、馬派(馬三立)和侯派(侯寶林)。德云社則是20世紀90年代由張文順、郭德綱和李菁所創(chuàng)建的著名大型專業(yè)相聲團體之一,其中分為八支隊伍,由孟鶴堂和周九良帶領的第七表演隊其隊員更是各具特色,很有代表性。
前景化是歷經(jīng)許多學派和學者的努力,如利奇和肖特[3]、海姆斯和韓禮德[4],最終創(chuàng)建了西方文體學前景化理論較為完整的框架。我國的文體學研究主要繼承古代修辭學精華,以20世紀60年代文體學先驅王佐良先生為代表,為我國文體學研究做出巨大貢獻[5]。關于相聲中的前景化研究較少,本文以時間順序對過往研究進行闡述。
池昌海于1997年闡述了相聲利用漢語以及漢字自身特點擬構成的“包袱”,揭示了相聲藝術與漢語言文字符號間的共生關系[6]。1999年,龍千紅和羅孝智認為相聲語言的笑料在很大程度上產(chǎn)生于會話含義[7],所以他們根據(jù)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分析了馬季相聲中會話含義產(chǎn)生的原因及效果。2001年,高玉蘭根據(jù)哈恩所提出的“語用勞動分工”①,指出相聲語言中的很多語言都屬于有標記詞語[8]。作者把該原則放置于相聲的語境中,分析各種準則對相聲所起的作用,并總結出相聲應遵守的合作原則。2006年陳金中從邏輯偏離、圖式偏離、“合作原則”相關準則偏離以及語言規(guī)則四個角度分析相聲幽默言語的常規(guī)偏離及前景化特征[1]??偨Y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一是都曾針對性地研究過相聲的語言符號、語言邏輯和內容方面,但是將其結合在一起研究較少,分析方向較為單一;二是從語言符號方面分析的研究甚少,并且針對語言符號的分類也很單一;三是注重“前景化”為相聲所帶來的幽默效果,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更多層次的效果;四是文章選取的語料即相聲片段較為傳統(tǒng)且年代久遠。
“前景化”一詞源于西方的繪畫概念,意為把作品的重點和兩點放在突出的位置,即為前景,剩下的則為背景[9]?!扒熬盎边@一術語源于布拉格學派,指文體中引人注目且違背常規(guī)的特征[10]。后來利奇和肖特用來指代“藝術動機的偏離”[3]。穆氏認為,前景化就是偏離語言常規(guī)的語言行為,雅各布森在其理論基礎上,研究了前景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平行[5]。
語言在使用中受特定的語音、詞匯、句法、語義等語言規(guī)則的約束,但有時為了特定的需要或藝術效果而違背這些規(guī)則稱為偏離。語言符號的偏離包括語音、字形、語義、句法和詞匯這五個方面,本篇論文主要敘述語音、詞匯和句法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如果說偏離成為“質的偏離”,那么平行和重復就可稱為“量的偏離”。平行與重復指的是對某種語言結構的重復使用,這些可以通過統(tǒng)計來確定。如果重復地使用偏離的語言結構,這種偏離也是一種平行。所以可以認為,平行可以是對常規(guī)語言和偏離語言的高頻選擇。偏離和平行作為前景化的兩種手段相互包含、相互補充同一在作品當中,從而凸顯出作品的整體審美和價值[5]。
首先,根據(jù)以往研究,將相聲中“前景化”的研究大方向分為語言符號和語言內容,但是細分下來,除了前人所總結的方面,更有許多新的方面待挖掘;其次,文學作品利用前景化達到的效果是多種多樣的,而相聲演員使用前景化的手法也必然有他的目的,所以前景化在相聲表演中可以達到何種效果也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再次,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相聲本應該被很多老一輩的人所喜愛,但是它逐漸走入年輕人的群體必然有其原因,值得探究。
德云社第七演出隊演員普遍年齡不大,微博粉絲數(shù)量較多,且經(jīng)典作品數(shù)量較多。本文語料選自喜馬拉雅②中德云七隊播放量比較靠前的五個相聲節(jié)目進行分析。
1. 諧音曲解
例(1)孟:平時練吧?
周:練的不多。
孟:都是肌肉,雞胸脯、雞膀子、雞屁股,都是雞肉。(《大保鏢》)
該例所體現(xiàn)的是語音偏離里的諧音曲解,這里的“練”指的是練“肌肉”,“肌肉”與“雞肉”同音不同義,所以演員將“肌肉”意思曲解為“雞肉”,引發(fā)出“雞胸脯、雞膀子”等詞,成為笑料。
2. 語音錯誤
例(2)孟:這是對我人格極大的粉刺,你們可粉刺死我了!
周:先生先生,別激動別激動。
孟:我都想把你們給擠咯?。ā洞蟊gS》)
這里的“粉刺”明顯是一個語音錯誤,演員想表達的是“諷刺”一詞,故意轉音為“粉刺”,拋出鋪墊,后面加了一句“我都想把你們給擠咯”,使得觀眾明白他是故意讀錯,拋出包袱,引發(fā)幽默的效果。
3. 語音省略
例(3)孟:到了我?guī)煾导遥規(guī)煾档媒逃覀儍删?。孩兒啊,入了我門要守我門的規(guī)矩,首先一點,太熱鬧的地方不能去,記住了嗎?太熱的地方不能去!
周:怕化了吧?怕糖化了粘牙吧?。ā洞蟊gS》)
這里逗哏演員將“熱鬧”的“鬧”省略,因為前面提到自己的師傅名為“冰糖胡虜”,其實就是賣冰糖葫蘆的師傅,所以師傅給自己立規(guī)矩不要去太熱鬧的地方。而后捧哏抓住逗哏省略的“鬧”這個字,嘲諷他們其實就是怕冰糖葫蘆在熱的地方容易化了,所以才立此門規(guī)。
4. 語音不標準
例(4)秦:你你你你你跟那“猛喝湯”是是是一個隊隊隊伍的嗎?
孫:聽你說話心梗都快犯了。(《結巴論》)
這里逗哏演員扮演他的一個結巴朋友,表演自己和朋友之間的對話,朋友問他是否認識隊長孟鶴堂,演員將其名發(fā)音為“猛喝湯”,是不標準的發(fā)音,卻成為笑料。
5. 語音雙關
例(5)孫:聽相聲肯定得笑啊,你不能不笑啊。
郭:不笑那是演員的問題。
孫:不笑怎么能是演員的問題呢,不笑那是道德的問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啊。
郭:哪個“笑”???(《規(guī)矩論》)
根據(jù)林祥楣的研究:“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音節(jié)總數(shù)是400左右。”[11]所以同音的比例很多,相聲演員也善于借鑒同音達到雙關的效果,比如例(5)中,逗哏將“不笑”和“不孝”兩個雙關音聯(lián)系在一起,組成語音的偏離。
6. 語誤流斷
例(6)秦:像青年隊也有很多不錯的演員,最近也有所耳聞,比如于子淇(觀眾歡呼),你看看,現(xiàn)在很火啊,我一定會一手把他捧紅的。
孫:他還是個孩子!
秦:那也逃不過我的……(《結巴論》)
由于漢語的單音節(jié)表義特點[12],漢語的斷句和續(xù)句讀十分靈活,所以相聲演員利用這一點,組成語流誤斷的形式,比如例(6)中,逗哏演員將“逃不過我”后面斷句,使觀眾們形成無限聯(lián)想——逃不過他的什么?他和新來的演員之間發(fā)生了什么?這種聯(lián)想就促成了演員需要的“笑”果。
1. 機械釋詞
例(7)孟:給您露兩手(孟鶴堂伸出兩手),知道這是什么嗎?
周:你露的這倆不是手???(《大保鏢》)
盡管詞匯系統(tǒng)中詞語與意義的聯(lián)系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是相聲演員會故意違背這種穩(wěn)定,生硬地解釋詞義,比如例(7)中,捧哏演員將逗哏演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動作生硬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露兩手”解釋為“把兩只手露出來”,實則這里的“露兩手”指的是展示才藝和本領。
2. 詞匯移位
例(8)秦:說相聲有要求,你比方說演員啊,腦子不能有問題。
孫:這說到重點上了,這有的人啊他就是有問題的,長的比較精神,實際沒有腦子,您比如說他(指向秦霄賢),他是志殘身堅。(《規(guī)矩論》)
詞匯移位指的是詞組結構的偏離,這里捧哏演員將“身殘志堅”的“志”和“身”巧妙移位,來嘲諷逗哏演員腦子有問題還來說相聲,從而構成包袱。
3. 造詞
例(9)劉:白娘子在自己家里面,好幾天看不見自己爺們兒,不行,我得掐尾算一算。
張:您先等會兒,這掐尾什么意思?(《白蛇傳》)
“掐尾一算”是逗哏演員根據(jù)“掐指一算”自己造出的新詞,因為蛇是沒有手的無法掐指,所以只能掐尾巴,十分形象。這里可以體現(xiàn)出相聲演員善于自己造詞并機械地解釋出詞義,為觀眾營造畫面。
1. 句法結構
例(10)孟:我說“好賊好賊,我放下武器,你饒我不死!”(有氣勢)“哇呀呀呀!”怎么樣,有點意思吧?我嚇不死他!
周:你不投降了嗎?
孟:這是投降嗎?這是給他個臺階下。(《大保鏢》)
這里逗哏很有氣勢地喊出這句話,也許某些觀眾并沒有覺得任何不對,直到捧哏提醒才捧腹大笑。演員很巧妙地將“我”和“你”兩句話的主語調換了位置,正常應為“你放下武器,我饒你不死”,這里調換后,就刻畫出演員十分膽小但又不想丟了臉面的形象。
2. 話題突轉
例(11)孟:他爸爸沒血了,就剩一絲血,站著不動了?!拔宋宋宋恕?/p>
周:我爸爸這是干嘛呢?
孟:回城加血。
周:沒聽說過,我爸爸這是偷完塔剛回來?。ā段耐妗罚?/p>
主題的突然轉變可以將觀眾所沉浸在的情境中拉出來,形成意外的效果。比如例(11)中,觀眾們都沉浸在捧哏的爸爸盤完根雕血沒了的情境中,逗哏拋出“回城加血”這個包袱,將觀眾拉入游戲“英雄聯(lián)盟”的情境中,加上捧哏后面跟了一句“我爸爸這是偷完塔剛回來”,更是包袱加包袱。這也體現(xiàn)出七隊的相聲很貼合年輕人的生活,懂得運用年輕人的“梗”。
1. 平行
例(12)尚: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蒙蒙,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何:我明白了,規(guī)矩您懂。(《對春聯(lián)》)
這里兩位演員正在討論如何對春聯(lián),逗哏開始給捧哏展示,于是有了例(12)這一段。其中前半部分都是清朝李漁所著《笠翁對韻》之中的詩句,這也是前景化中的一種平行手法,這種簡單的對仗的形式便于喜愛相聲的觀眾記憶,以此達到和觀眾們互動的效果。
2. 重復
例(13)①孟:他爸爸一看這龍就來氣,干干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兒都不圓潤,盤它!
②孟:醫(yī)院門口有一壽山石,他爸爸一看就來氣,干干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兒都不圓潤,盤它!
③孟:醫(yī)院門口有一遛狗的老大爺,遛了一條沙皮,他爸爸看上這狗了。
周:是啊,干干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兒都不圓潤,盤它!(《文玩》)
例(13)中的捧逗演員完美展現(xiàn)了相聲中“三翻四抖”這一組織包袱的手段。首先逗哏分別在三個地方重復了一句話,進行鋪墊和襯托,對人物和故事加以渲染,然后捧哏將逗哏的話接過去,將包袱抖開以產(chǎn)生笑料,觀眾也會跟著重復,這也是達到了和觀眾互動的效果。
1975年,格萊斯指出人們日常生活中總會遵守一些交流的原則,盡管沒有明確,但的確存在并且應該遵守,于是合作原則應運而生[13]。合作原則共分為四類原則,首先是量的原則,指的是使得你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要求的一樣多,不能多也不能少;其次是質的原則,不能說你已知是假話的話,不能說缺少證據(jù)的話;再次是關聯(lián)原則,使得你說的話語對方的話聯(lián)系;最后是方式原則,要使得你的話語簡短、明了、避免晦澀和歧義,要按順序說。相聲之中,很多演員使用合作原則的偏離來達到前景化的效果。
1. 量的準則的偏離
例(14)張:您是一個好唱的演員?
劉:是的,您比如太平歌詞有一段歌詞,叫做《白蛇傳》,就是一條白色的長蟲在那轉。(《白蛇傳》)
這里對方發(fā)問是否好唱,回答到《白蛇傳》即可,但是逗哏追加解釋了一句《白蛇傳》指的是白色的長蟲在那轉,實則超出了對方所需要的信息量,但正是這一生硬的字面解釋引出笑料。相聲表演中,本身逗哏所提供的信息量就比捧哏的要多,所以相聲的語言內容對量的準則一直都有偏離。
2. 質的準則的偏離
例(15)孟:我們德云社于謙于老師,那叫會活著,連我們師傅老在臺上說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其實不止這三樣愛好。
周:還有別的嗎?
孟:人家喜歡小動物,開一馬場,養(yǎng)一小矮馬,那小矮馬都有三大愛好,點煙、倒酒、給人燙頭。(《文玩》)
我們都知道馬是不會點煙、倒酒、給人燙頭的,這里明顯偏離了質的準則,但是運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將馬擬人成能支持于老師三大愛好的牲畜,將這一畫面十分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
3. 關聯(lián)準則的偏離
例(16)何:“上”對什么?
尚:“上”對“下”,就好比“天”對“地”。
何:那我要說“言”你對什么呀?
尚:“鹽”給你對醋,“鹽”不能對醬,因為鹽是咸的,醋是酸的,五味調和。
何:那我要說“好”呢?
尚:“好”對“歹”,好歹賢愚③,這是一個成語啊。
何:那我說“事”呢?
尚:“士”對“炮”,中國象棋的規(guī)矩我懂。
何:我這幾個字兒連一塊是對子的上聯(lián)。
尚:那我給你對下聯(lián)。
何:上天言好事。
尚:下地醋歹炮。(《對春聯(lián)》)
“上天言好事”的對子應為“回宮降吉祥”,但這里卻對的是“下地醋歹炮”明顯毫無關聯(lián)。這里捧哏給逗哏挖了一個坑,通過一個字一個字的問答,看似每個對子都相互聯(lián)系,但最后的回答十分荒謬,偏離了關聯(lián)準則。
4. 方式準則的偏離
例(17)劉:水漫金山寺可不要緊,白娘子生了孩子了,在水里面生的孩子,這叫什么?
張:叫什么?
劉:水產(chǎn)。
張:對,白娘子下兩盒螃蟹。(《白蛇傳》)
方式準則的偏離包括冗雜、歧義和晦澀等,例(17)一例選取了歧義這一偏離方式?!八a(chǎn)”一詞本指的是江河湖海里出產(chǎn)的經(jīng)濟動植物,這里卻指的是白娘子在水中生產(chǎn)孩子,簡稱為“水產(chǎn)”,所以產(chǎn)生了歧義,引得捧哏的曲解。再比如相聲表演中的重復手法也偏離了方式準則,產(chǎn)生了語言繁瑣、冗雜的現(xiàn)象。
本文選取德云七隊五個相聲表演片段,從語音偏離、詞匯偏離、句法偏離、平行與重復和合作原則的偏離這幾個方面進行論述。根據(jù)這幾個片段的分析,將語音偏離分為諧音曲解、語音錯誤、語音省略、語音不標準、語音雙關以及語誤流斷;詞匯偏離分為機械釋詞、詞匯移位和造詞;句法偏離分為句法結構、話題突轉;合作原則偏離分為質、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分別輔以相應的例子,從而得出“前景化”的概念在相聲中的語言符號和語言內容方面都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除了幽默效果以外,相聲演員也可以利用“前景化”的不同手法創(chuàng)造不同的效果,比如引發(fā)觀眾的想象,為觀眾創(chuàng)造不同的場景并且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時還能達到諷刺和調侃的效果。由于德云七隊整體年齡偏小、接觸年輕群體較多、粉絲也以年輕人為主,所以很懂得運用年輕人所喜愛的事物制造笑料、博得眼球,從而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
①“語用勞動分工”指的是哈恩將詞語分為有標記詞語和無標記詞語,并認為說話人首先遵循關系原則使用無標記詞語。
②《喜馬拉雅》是知名音頻分享平臺,總用戶規(guī)模已突破6億。
③好歹賢愚:人是好、是壞、是鮮明、是愚鈍不能因一件事一句話而判定。
[1] 陳金中.相聲幽默語言的“前景化”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3):99-102.
[2] 白紅愛.從功能的角度研究語篇中偏離的產(chǎn)生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7(1):21-24.
[3] Leech G.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Style[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0:121-122.
[4] Halliday M A K. 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M]. Literary Style: A Symposium, 1971: 325- 360.
[5] 彭曉凌.近年來國內前景化理論的研究與應用[J].甘肅社會科學,2014,36(2):244-246.
[6] 池昌海.論相聲民族特色籍以實現(xiàn)的符號途徑[J].杭州大學學報,1997,42(1):97-100.
[7] 龍千紅,羅孝智.相聲語言中的會話含義[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5(2):105-110.
[8] 高玉蘭.會話含意理論在中國相聲中的應用[J].四川外語學院報,2001,27(2):67-69.
[9] 崔海光.前景化概念與文體學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2(S1):123-128.
[10] Mukarovsky J, Garvin P L. 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Aesthetics, Literary Strcuture and Style[C].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64:17-30.
[11] 林祥楣.現(xiàn)代漢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14-15.
[12] 朱德熙.語法問答[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5:2-3.
[13]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41-59.
A Study of Cross Talk Based on Foregrounding Theory: Taking the Cross Talks of the Seventh Team of Deyun Club as Examples
ZHANG Ming-hu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00, 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viation,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in foregrounding theory, several performance clips from the seventh performance team of Deyun Club a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guage symbols and language content to obtains the embodiment of the foreground component in crosstalk in language symbols and language content,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 theory in cross talk, and the reason why cross talk, a traditional art, is so popular among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cross talk; foregrounding; language symbols; cooperative principle
H03
A
1009-9115(2021)05-0027-06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5.006
2020-12-07
2021-08-01
張明惠(1997-),女,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
(責任編輯、校對:任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