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繼紅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吉林 四平)
近幾年來,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飲食習慣發(fā)生巨大改變,導致我國肥胖人口數(shù)目劇增,不規(guī)律肥胖導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漲。據(jù)統(tǒng)計,我國2013 年18 歲以上糖尿病患病率達到10.4%[1]。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藥物能夠完全治療糖尿病,臨床主要通過藥物進行控糖,但普通的降糖藥會產(chǎn)生體液潴留、體重增加、低血糖等副作用,進而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2]。隨著醫(yī)學水平和生物藥劑研發(fā)水平提升,降糖藥的種類更加豐富,副作用也越來越小。
回顧分析我院內分泌科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治療的98 例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分為A 組(32 例)、B 組(33 例)和C 組(33 例)。A 組男18 例,女14 例,年齡19~79 歲,平均(42.8±10.2)歲,病程1~4 年,平均(2.3±1.1)年,BMI 指數(shù)(25.80±1.62)kg/m2;B 組 男19 例,女14 例,年 齡18~78 歲,平均(41.6±10.4)歲,病程0.5~4 年,平均(1.9±1.3) 年,BMI 指數(shù)(25.90±1.68)kg/m2;C 組男18 例,女15 例,年齡18~79 歲,平均(41.8±10.6)歲,病程0.5~4.5 年,平均(1.9±1.5)年,BMI 指數(shù)(25.84±1.66)kg/m2,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BMI 指數(shù)等常規(guī)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符合2013 年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肥胖2 型糖尿病的診斷[3]。(2)所有患者BMI 指數(shù)>24 kg/m2,男性患者腰圍>90 cm,女患者腰圍>85 cm。
培訓所有患者注意飲食規(guī)范和鍛煉意識,同時培訓所有患者的胰島素注射技術和血糖血壓測量技術,對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規(guī)范處理。
三組患者均使用胰島素治療,A 組進行單純胰島素治療(胰島素用量較研究開始前減少10%),B 組在早餐前服用100 mg 西格列汀,胰島素用量與A 組的相同;C 組在早餐前服用10 mg 達格列凈和100 mg 西格列汀,胰島素用量與A 組的相同。控制血糖目標達到:空腹血糖(FPG)4.4~7.0 mmol/L,餐后2 h 血糖(PPG)5~10 mmol/L,根據(jù)血糖測量指數(shù)調整胰島素用量,每次調整1~4 U,3~5 d 進行1 次。三組患者胰島素用量較研究開始前減少10%,所有患者均進行24 周治療。
記錄所有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的體重、腰圍、BMI 指數(shù)、胰島素抵抗水平(HOMA-IR)、FPG、P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記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情況。
使用S P S S 2 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后,所有患者的體重、腰圍、BMI 和胰島素抵抗水平均有下降,其中三組患者的BMI 指數(shù)變化不明顯(P>0.05),B、C 組患者的體重、腰圍和胰島素抵抗水平下降幅度顯著優(yōu)于A 組,且C 組下降幅度顯著優(yōu)于B 組(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所有患者在治療24 周后,血脂、血糖值均有下降,但TG、HDL-C、LDL-C 等變化情況不明顯(P>0.05);B、C 組患者的FPG、PPG 和TC 值下降程度顯著高于A 組,且C 組下降程度顯著高于B 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腰圍、BMI 指數(shù)、胰島素抵抗水平對比(±s)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腰圍、BMI 指數(shù)、胰島素抵抗水平對比(±s)
組別 n體重 腰圍 BMI 指數(shù)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32 79.3±9.0 78.2±8.9 99.4±7.6 98.3±6.5 25.1±3.6 24.0±4.7 3.9±0.5 3.1±0.5 B 組 33 79.3±8.6 76.2±9.0 99.6±7.7 95.0±6.6 25.2±3.2 23.6±4.2 3.9±0.4 2.9±0.4 C 組 33 79.2±9.3 71.8±9.2 99.2±7.8 91.7±6.7 25.0±3.4 23.2±4.0 3.9±0.4 2.7±0.4 t(B、C) 1.169 2.088 0.210 2.016 0..246 0.396 0.000 2.031 P(B、C) 0.661 0.041 0.835 0.048 0.806 0.693 1.000 0.046 t 0.000 3.150 0.020 7.170 0.030 0.280 0.000 6.860 P 0.999 0.041 0.978 0.001 0.972 0.756 1.000 0.002
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A 組患者共有16 例,共29 例次患者發(fā)生低血糖事件,B 組患者共有6 例患者發(fā)生低血糖事件,共13 例次,C 組患者共有1 例患者發(fā)生低血糖事件,共2 例次。都不屬于嚴重不良事件,即刻血糖值為2.8~3.9 mmol/L,由患者自行解決。A 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16/32),B 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8.2%)(6/33),C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1/33),B、C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A 組,且C 組顯著低于B 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所有患者治療后血脂、血糖的變化情況(±s, mmol/L)
表2 所有患者治療后血脂、血糖的變化情況(±s, mmol/L)
組別 例數(shù) TG LDL-C HDL-C FPG PPG TC A 組 32 4.71±0.51 3.63±0.73 1.51±0.91 6.1±0.2 8.2±0.3 1.9±0.2 B 組 33 4.21±0.71 3.43±0.53 1.41±0.51 4.5±0.2 7.2±0.2 1.4±0.1 C 組 33 4.13±0.21 3.14±0.35 1.33±0.12 4.2±0.3 6.9±0.1 1.1±0.3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肥胖人口基數(shù)的不斷膨脹,由肥胖引起的糖尿病患者數(shù)目越來越大。及時控制血糖,并控制飲食結合鍛煉,是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方法[4-5]。達格列凈是SGLT2 抑制物,是對腎小管重吸收原尿葡萄糖進行抑制,增加葡萄糖排泄,從而降低血糖,是不依賴胰島功能的新型降糖藥。西格列汀的降糖機制則有所不同,其通過分泌不同的胰島素,抑制血液中的內源性GLP-1 降解,從而進行降糖作用,是比較依賴患者的胰島功能的降糖藥。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治療后,三組患者的BMI 指數(shù)變化不明顯(P>0.05),B、C 組患者的體重、腰圍和胰島素抵抗水平下降幅度顯著優(yōu)于A 組,且C 組下降幅度顯著優(yōu)于B組(均P<0.05);三組患者的TG、HDL-C、LDL-C 等變化情況不明顯(均P>0.05);B、C 組患者的FPG、PPG 和TC 值下降程度顯著高于A 組,且C 組下降程度顯著高于B 組(均P<0.05);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差不明顯(P>0.05)。說明使用西格列汀進行治療時,能夠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但使用達格列凈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時,療效更加顯著,降低患者對胰島素的抵抗水平,提升控糖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達格列凈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肥胖2 型糖尿病,對患者血糖的控制,血脂的降低都起到良好的功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降低患者的體重和腰圍,實現(xiàn)降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