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困生輔導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心困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困生輔導的必要性,并將區(qū)別對待、愛和尊重、家校合作原則作為心困生輔導的三大原則,繼而就如何輔導心困生提出了對策,包括構建多元協(xié)同心困生輔導體系,利用好新媒體對心困生輔導價值,注重激發(fā)心困生的自我效能感,發(fā)揮班級文化的隱性輔導作用。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困生;輔導
一、 引言
心困生指心理貧困生,指存在形形色色心理問題的學生。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貧困的高發(fā)階段,一方面,高中生面臨著高考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普遍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而學業(yè)不佳則是導致學生心理貧困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中生的情感日益豐富,極易出現(xiàn)早戀等現(xiàn)象。感情問題也是導致高中生心理貧困的常見因素。此外,家庭條件、外形外貌等,均和心理貧困的形成有關。
二、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困生輔導的必要性
心困生是高中教育中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不少高中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其中,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為心困生。心困生的輔導極為必要,首先,它是助力心困生轉化與全面發(fā)展的客觀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身心健康則是全面發(fā)展的基本內容。其次,它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心困生輔導能夠幫助心困生擺脫心理貧困的狀態(tài),為立德樹人的深入開展鋪平基礎。
三、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困生的輔導原則
(一)區(qū)別對待原則
高中心困生數量較多,并且,不同心困生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以及形成因素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比如,一些心困生來自農村地區(qū),家庭條件較差,生活條件低于其他學生,因而產生了自卑、敏感的心理問題。又如,一些心困生學習成績不好,有時候看似很努力了,但由于方法不對,學習成績長期得不到提升,并因此產生了不自信、懷疑自我的問題。心困生類型的多樣性決定了心困生的輔導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需要立足于心困生的具體情況。對此,高中班主任在心困生輔導中要堅持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從心困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成因出發(fā),制定差異化的輔導方案,使輔導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心困生輔導的針對性,強化心困生輔導的效果。舉例而言,部分心困生由于身高、外形沒有達到理想的形態(tài)而存在自卑心理,班主任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要著力淡化他們對外形的敏感性。
(二)愛和尊重原則
愛和尊重原則是心困生輔導中的核心原則。教師是關于愛和奉獻的職業(yè),仁愛之心是做好老師的基本要求。對教師而言,教育工作既是一份職業(yè),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教育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師要將滿腔的愛意傾注到教育活動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而“有仁愛之心”則是“四有”好老師的重要內容。因此,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更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成長狀態(tài),把學生當親人,真心誠意去熱愛每一位學生,真正在教育事業(yè)中做到“以生為本”。缺愛是心困生的重要成因,不少心困生由于長期得不到周圍的關愛,而產生了消極、悲觀的情緒。班主任要將愛作為心困生輔導的出發(fā)點。同時,對心困生的輔導也要秉持尊重的態(tài)度。無論何種形式的心困生,與其他學生一樣,都是平等的。班主任在輔導中要尊重心困生的獨立人格,如此,才能真正走進心困生的內心。
(三)家校合作原則
高中心困生輔導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作,不僅需要班主任發(fā)揮好主體作用,也要家庭深度地參與其中。首先,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要讓家長認識到心理貧困的危害,并提高家長參與心困生輔導的積極性。其次,發(fā)揮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豐富燦爛的家庭教育文化。心困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傳統(tǒng)家庭教育文化的缺位有著很大的關系。對此,要從傳統(tǒng)家庭教育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發(fā)揮好家風家訓等傳統(tǒng)家庭教育文化在心困生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比如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積極向上的古代名言作為家訓內容。最后,創(chuàng)新家校溝通的方式。家庭、學校是學生教育的兩大主體,家校合作則是構建學生教育防線的必然要求。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難以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兩個主體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家校合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條件,各種多媒體平臺日益成為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班主任要借助各種多媒體平臺,推動家校合作的常態(tài)化。
四、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困生的輔導對策
(一)構建多元協(xié)同心困生輔導體系
心困生輔導以心困生的轉化為目標,致力于使心理貧困生轉變?yōu)樾睦斫】瞪?。高中生中心困生數量較多,其不少學生存在滑入心困生的風險,輔導壓力較重。因此,必須以班主任工作為中心,構建多元協(xié)同的心困生輔導體系。首先,發(fā)揮好班會的作用。班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班主任開展心困生輔導的主要手段之一。班主任要深刻認識到班會在心困生輔導中的價值,借助主題班會以及相關的實踐活動推動心困生輔導的深入開展,引導心困生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心困生調整、轉變自我,從而實現(xiàn)心困生轉化的目標。其次,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班主任要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一方面,從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出發(f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頻率;另一方面,將心困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做好心困生的識別、分類、教育、轉化工作。同時,班主任自身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技能學習,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最后,發(fā)揮好其他課程教學的協(xié)同作用。高中心困生輔導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工作,僅僅依靠班會、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對此,要從協(xié)同輔導的角度出發(fā),將其他課程任課教師納入心困生的輔導中,發(fā)揮好各門課程,特別是語文、歷史、音樂、美術等人文課程在心困生輔導中的作用,為心困生的轉化與成長、發(fā)展構筑堅實的防線。
(二)利用好新媒體心困生輔導價值
以往的班主任工作多為線下形式的,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線上工作日益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線上工作的重要性持續(xù)凸顯。新媒體指以基于網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媒體形態(tài),不僅可以整合以往所有的傳播形態(tài),也有著更快的傳播速度和無遠弗屆的傳播范圍,在心困生的輔導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對此,班主任要從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新心困生的輔導方式,著重發(fā)揮好新媒體的作用。比如,利用好微信的輔導作用。根據CNNIC發(fā)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9.8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9.86億,龐大的手機網民群體培育了許多普及度高的新媒體,而微信則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新媒體。幾乎所有的高中生均有微信賬號。微信公眾號是微信的內設程序,具有信息發(fā)布、交流互動等功能,教師可以注冊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一些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有關的圖文資料,創(chuàng)新心困生的輔導方式。又如,利用好抖音的作用。2014年以來,我國短視頻平臺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抖音作為短視頻的頭部平臺,日活用戶已經突破6億人,刷抖音也成為高中生日常娛樂的重要形式。班主任可制作一些和心困生輔導有關的短視頻,上傳到抖音平臺中,將心困生輔導和心困生刷抖音的娛樂方式結合起來。
(三)注重激發(fā)心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中心困生轉化,既離不開外部因素的驅動,如家長、同學、朋友、老師的幫助,也需要心困生有自我轉化的意愿。當前,班主任心困生輔導中面臨的問題和心困生自我轉化意愿不強烈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自我效能感低則是心困生自我轉化意愿不強烈的主要因素。自我效能感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指個體對自己在某一領域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任務的預期和判斷。根據班杜拉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具有領域特殊性,即個體在面對不同領域任務時,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自信程度。領域特殊性為自我效能感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對此,必須將激發(fā)心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心困生的自我轉化意愿作為心困生輔導的重點內容。首先,注重引導心困生合理歸因。歸因原為社會學中的概念,指個體對某一事件或行為結果的原因知覺,關注的焦點在于個體對行為原因的解釋以及解釋的具體含義。不少心困生存在錯誤的問題,比如簡單地將考試不理想歸結為“腦子笨”,進一步影響了學習積極性。班主任要引導心困生正確歸因,使心困生從誤區(qū)中走出來。其次,善于采用賞識教育。每一個心困生都是有待開發(fā)的寶藏,他們身上同樣有著許多的優(yōu)點,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心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用賞識教育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信心,讓他們以更加自信的心態(tài)來面對身上存在的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轉化的意愿。
(四)發(fā)揮班級文化的隱性輔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為心困生輔導明確了方向。心困生輔導同樣包括顯性輔導、隱性輔導兩種路徑,顯性輔導具有明確的輔導目標、成體系的輔導內容以及完善的輔導方案,隱性輔導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輔導,以隱蔽、不易察覺的方式來完成輔導活動。隱性輔導雖然沒有顯性輔導見效快,但有著滲透性強、輔導效果持久的優(yōu)勢,能夠協(xié)助顯性輔導實現(xiàn)心困生轉化的目標。班級文化是隱性輔導的重要手段,班級文化是班級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和逐步形成的集教育思想、管理制度、教學科研、課外活動和環(huán)境輔導等多種因素于一體的群體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班級文化形成于班級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什么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是班級文化的精神特質,也是班級文化區(qū)別于其他社會文化的顯著標志。班級文化具有多樣化的功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生活方式也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班主任要深刻認識到班級文化的作用,并將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心困生輔導的重要手段。比如,做好班級環(huán)境的裝扮工作。利用好教室墻壁、黑板報等在班級環(huán)境裝扮中的作用,針對心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在教室墻壁張貼一些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言,如“自信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充實每一天”“不求最好,但要更好,不在乎昨天,但追求明天”等。
五、 結語
對高中班主任而言,心困生的輔導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fā)展。對此,班主任要深刻認識到心困生輔導的重要性,并從構建輔導體系、創(chuàng)新輔導方法、激發(fā)自我效能感、重視隱性輔導等角度采取好對策。
參考文獻:
[1]尹岱文.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1):92-93.
[2]趙艷芬.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改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3):231.
[3]段艷婷.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亞太教育,2015(4):233.
[4]李中亮.心困生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22):34-35.
[5]曹金保.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淺談對“心困生”愛的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1-22.
[6]王宜寧.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轉化“心困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0):72.
作者簡介:
顧蘇城,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