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三十中學 陳 敏
新中考命題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更加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借助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中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理論知識,而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并不理想。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將側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在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通常比較單一,久而久之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再加上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甚至有部分教師將課堂上45 分鐘的時間都放在了教授理論知識上,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新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然而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沒有參與進來,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毫無意義。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涉及的專業(yè)知識并不難,但是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缺乏專業(yè)性,專業(yè)知識認識不夠全面,導致他們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只停留在表面上。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效果。此外,由于受到中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他們每天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久而久之,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慢慢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此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興趣逐漸降低。
動機是人類開展各項活動的內因,學習動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因。只有學生具備了學習動機,他們的學習活動才會更加有方向性、有目的性。當學生具備了學習動機后,他們對學習會產生興趣,并且在學習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會選擇克服。當一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此時,他們不再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也不再覺得學習是沉重的負擔。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其中,興趣分為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直接興趣;第二部分,間接興趣。所謂直接興趣指的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引起的,通常情況下,直接興趣與新穎的教學內容、多彩的教學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所謂間接興趣指的是由學習的自覺性而引起的,當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后,他們會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用意志去堅持學習。新中考命題下,要想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自己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后,他們不再被動地學習知識,而是會主動探索知識點,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快樂,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是高效的。
新中考命題下,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相關的需求,為此,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巧用直觀教學法。從相關的心理調查研究中了解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接受的刺激深度、刺激廣度會影響他們的知識記憶率。換言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都調動起來,并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與大腦的思考保持同步,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情緒的管理》這一教學內容的講解為例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不同的情緒,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緒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通過直觀地觀看各種各樣的情緒,學生會明白不同情緒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正面管理情緒。
第二,運用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法時,選擇案例是至關重要的。案例是教學活動的載體,通常情況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并且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綜合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發(fā)揮案例的價值。以《敬畏生命》這一教學內容的講解為例子,課堂上,教師要引入正面案例、反面案例,通過讓學生分析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第三,運用懸念教學法。思維起源于疑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運用懸念教學法,巧妙設計疑問,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具備自主探究的意識。懸念的設計還會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能將注意力放在本節(jié)課課堂上,并且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合理設計懸念,將學生的胃口吊起來,活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氛圍,訓練學生的思維。在懸念的設置下,學生會主動探索知識,主動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多項能力,也大大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趣、新穎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主動探索知識。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新中考命題的方向下,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投入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究新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將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成內在的學習活動。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實踐;還有的教師過分重視理解,忽視了學生的感悟。新中考命題方向下,教學活動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本中的內容,還要讓學生深入感知教材,了解教材中重要知識點的概念,通過這樣做鍛煉學生的能力,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教授理論知識之外,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全體學生為方向,開展學科素養(yǎng)訓練活動。課堂上設計問題時,教師要盡可能設計層次豐富、難度適宜的問題,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
新中考命題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剖析教材內容,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深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真正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