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宋麗梅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fā),教育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幼兒園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各級各類幼兒園都采取了延期開園措施,并在延期開園期間采取了“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教育”舉措,彰顯了教育系統(tǒng)應對重大社會公共危機的治理能力。在這一特殊時期,全面、準確地了解和發(fā)現學前在線教育現狀中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保障幼兒平安健康、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為保證幼兒的正常學習,幼兒園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采用了線上教育的方式,幾乎所有幼兒園都實施了網絡“云端”教學,由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將教育內容每天或定期推送給家長。
結合園長、教師問卷統(tǒng)計結果分析,疫情期間因教育場域發(fā)生了變化,無法實現面對面教學,幼兒園實施的教育內容與途徑情況如下:
1.內容來源多樣化,但部分內容的適宜性、嚴謹性有待提高。
疫情期間,學前教育界掀起的資源共享熱潮為廣大幼兒教師提供了大量的網絡資源,但這些資源良莠不齊。由于在線教育應更加注重生活化并考慮到家庭環(huán)境,教育內容以教師下載的網絡資源和幼兒園錄制的原創(chuàng)教學視頻為主。
(1)幼兒園教師從各種學前教育網站挖掘、下載、篩選,形成文字、視頻、圖片等形式的教育內容。
教師之間不便進行即時交流,園長又缺乏足夠的時間對這些內容做到全部審核,而教師因自身能力的不同,甄別教育內容的水平也有差距,難免會出現部分內容不太適宜的現象。
(2)教學園長組織各年齡班教師開展網絡教研,共同設計教育內容并錄制成視頻。也有的區(qū)教研員組織區(qū)里部分教師開展網絡教研,共同設計教育內容并錄制成視頻,供全區(qū)幼兒園共享。
因居家辦公無法組織教師現場研討,教研活動只能通過騰訊會議、釘釘直播等平臺開展。與現場研討相比,這種交流氣氛不夠濃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討的深度和效果,故幼兒園原創(chuàng)的部分內容在適宜性和嚴謹性方面有待提高。
2.內容比較豐富,但應加強以疫情為契機的情感社會性教育。
教師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兼顧了兒童發(fā)展的多個領域,但此次疫情是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激發(fā)幼兒愛國情懷的良好契機,而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方面的情感社會性內容明顯不足。
由于幼兒的低齡特點和網絡平臺的特殊性,大部分線上教育的操作都需要由家長作為“中介”來實現,家長是教育過程的“參與者”。
調查結果統(tǒng)計發(fā)現:部分家長在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方面比較欠缺,缺乏有效的方法督促,不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在正確理解教育目標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
1.將近半數幼兒生活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
幼兒的作息時間可以劃分為規(guī)律傾向和不規(guī)律傾向兩個維度,調查結果顯示:不規(guī)律傾向占比47.96%,也就是說,近一半幼兒作息時間呈不規(guī)律傾向。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作息時間是專業(yè)人員科學合理安排的,幼兒入園、就餐、運動、游戲、午睡等時間相對統(tǒng)一而固定。而幼兒在居家防疫期間,作息安排隨意的家庭對幼兒的要求會比較寬松,尤其是隔代老人過于溺愛,對幼兒的任性表現普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2.超過半數的幼兒運動時間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18.38%的幼兒每日運動時間不超過半小時,運動時間不足1 小時的幼兒過半(51.96%)。而根據《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規(guī)定,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得少于2 小時,幼兒一日生活中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 小時。即使遇到不適合戶外運動的天氣,教師也會根據情況靈活調整,將體育活動安排在室內場地,以保證幼兒的體育活動時間。
3.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過長。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期間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總時長超過1 個小時的幼兒占比高達74.13%,還有22.26%的幼兒超過2個小時。
0—6 歲是幼兒視覺發(fā)育的關鍵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視力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響視力,導致視力下降。
同時,電子產品容易讓幼兒產生心理依賴。如果家長不讓玩,有的幼兒會大哭大鬧,家長一般就會妥協(xié),導致幼兒形成很多不良習慣,如,有的幼兒吃飯時要看電視,睡覺前要玩手機,等等。
目前,總體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斷,幼兒園已逐步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課題組結合疫情對于學前教育的負面影響,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為相關部門應對類似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保障幼兒平安健康提供參考。
針對當前教師為家長推送的很多內容在適宜性、嚴謹性方面有待提高的現象,建議建立市、區(qū)、園三級教研層層指導、層層把關的責任機制,并加強審核,以保證教育內容的高質量。
此次疫情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社會性教育意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良好契機。建議教研部門組織專業(yè)力量,以更高的站位、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的情懷,將疫情和防控過程作為生動的教育資源,融合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根植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
基于當前在線教育內容的現狀和需求,建議整合園、區(qū)、市現有資源,構建適合教師的學前教育網絡資源庫,隨時推送和補充玩具教具資源庫、優(yōu)質的在線教育案例,包括視頻和教育方案,以及優(yōu)質教研活動資源庫,以幫助不同類型、不同等級幼兒園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和選用,不但節(jié)省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限制和優(yōu)質資源機制的限制,緩解園所質量以及師資力量不均衡的問題。
針對幼兒運動時間不足的現象,幼兒園應結合防疫期間幼兒的行為問題,向家長宣傳相關文件規(guī)定的有關幼兒戶外活動和戶外體育活動時間的要求;制定有效措施,指導和幫助家長根據家庭環(huán)境因地制宜,為幼兒進行體育運動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幼兒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為其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部門有責任督促幼兒園和家庭嚴格遵照執(zhí)行,并可以在執(zhí)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以保護幼兒的視力為原則,結合教育內容,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制定具體指導性文件,如,限制幼兒在家庭中使用電子產品的單次時長和總時長;對幼兒園推送的視頻形式的教育內容做出單次時長和每日總時長的限制;適當降低視頻形式教育資源的比例,等等。
針對在線教育中部分家長參與程度較低、教育能力不足等問題,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溝通合作機制,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針對在線教育進行常規(guī)指導和隨機問診。如,建立幼兒園在線教育家庭指導團隊,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yè)培訓,提高家長參與在線教育過程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隨著全球疫情防控成為新常態(tài),未來的教育必會逐漸走向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我們必須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設計科學可行的在線教育預案,隨時準備應對疫情反彈及類似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兒的平安健康與全面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