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濤 劉源
??悼h黃堡鎮(zhèn)中心學校以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為重點,努力實現(xiàn)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學校黨支部大力實施“紅色堡壘”“紅燭先鋒”“紅心向黨”三大工程,助力學校辦學水平提升。
一面黨旗,筑牢紅色堡壘
強班子,樹好一面黨旗。學校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學習提能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有機結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做到年度有目標,學習有重點,時間有保障,提高黨員干部思想理論素養(yǎng),強化黨性修養(yǎng)。二是抓廉政樹形象。班子成員每月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對只重業(yè)務工作,忽視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干部實行“一票否決”制。三是抓勤政做表率。壓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雙報告”工作制度,實行黨建工作責任制,壓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四是抓機制強管理。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執(zhí)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違反制度的人和事,堅持原則,不講情面,形成“以制度管人,靠制度推進”的管理體系。
強隊伍,澆筑“紅色之基”。一是抓實主題教育增信念。學校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主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黨員的理想信念。二是抓細黨史學習悟思想。學校推進黨員教育培訓,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史納入每季度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計劃。依托本地紅色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紅色教育培訓方式,引導黨員教師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三是抓好組織生活樹模范。開展好“三會一課”,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開展談心談話、組織黨員教師與非黨員教師結對幫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
強陣地,夯實紅色堡壘。一是建好“紅色家園”。學校全面規(guī)范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高標準建設黨建活動場所,按照黨建元素莊重、功能設備齊全、環(huán)境優(yōu)良等原則逐步改善黨支部活動陣地環(huán)境。以黨員活動室為主陣地,進一步豐富活動室的紅色元素,增強“黨味”,強化教育和服務功能。二是做好紅色計劃。學校黨支部以黨員活動室為主陣地,做好紅色計劃,每月固定1天為主題黨日,對標黨的工作紀律要求,結合黨支部自身實際,以黨支部為基本單位,開展內涵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同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三會一課”等學習活動,以月為單位,制訂黨支部年度學習活動安排表,確保每月學習有主題,活動有計劃。三是實施紅色工程。學校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主題黨日有機融合,堅持用黨章黨規(guī)規(guī)范黨員教師行為,用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堅守初心。
一顆丹心,詮釋“紅燭精神”
傳承“紅燭精神”,發(fā)揮黨員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學校充分發(fā)揮黨員教師模范帶頭作用,要求他們在學、說、做上用真功,做到內外兼修、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一是學到深處。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知識武裝黨員的思想,教育黨員教師,持續(xù)提高黨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yǎng)。黨員教師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加強理論學習,學做合一,努力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fā)揮黨員先鋒示范作用。二是說到真處。發(fā)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員教師帶頭提意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當好教師的發(fā)言人,反映教師意愿,解決教師問題。三是做到實處。推行黨員崗位責任制,在教學中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教師同青年教師結對幫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黨員教師按照“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與學困生結成幫扶對子,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其健康成長。學校黨支部開展“爭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積極參與以“三創(chuàng)三亮”(創(chuàng)奉獻先鋒、創(chuàng)服務品牌、創(chuàng)滿意單位;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為主題的“爭創(chuàng)共產(chǎn)黨員先鋒崗、爭做共產(chǎn)黨員先鋒”活動,引導黨員教師立足崗位,爭先創(chuàng)優(yōu),擦亮“紅色身份”,在促進學校發(fā)展中當先鋒、作表率。
踐行“紅燭精神”,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學校把“紅燭精神”與學??茖W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以開展“比學趕幫超”系列活動作為工作切入點,以“減負增效、提高質量”為活動主線,以“提高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讓每位教師都優(yōu)秀”為目標,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講求活動實效,讓黨員教師有效作為,奮力爭先。
“比”差距。在校內比,要求黨員教師以年度考核述職為契機,與校內的同事進行比較,比出不足與差距;在校外比,把黨員教師與全校、全鎮(zhèn)乃至全縣的先進人物比,比精神狀態(tài),比工作業(yè)績,比創(chuàng)新能力,比教學水平,比發(fā)展勢頭。通過比較,教師比出差距,比出問題,比出危機感,從而激發(fā)黨員教師的動力,促進黨員教師發(fā)揚“紅燭精神”,加強專業(yè)化成長,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茖W發(fā)展。
“學”先進。學校黨支部通過開展“有愛大聲說”活動,號召全體教師學習身邊典型,爭當先進。學校黨支部利用集中學習時間,組織全校教職工集中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做最好的教師》等專業(yè)書籍,學經(jīng)驗、學創(chuàng)新、學知識、學風氣,提高教師自身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
“趕”對手。學校各個教研組緊緊圍繞工作重點,立足學校,面向全鎮(zhèn),放眼全縣,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等各項工作中,確定對手,并努力趕超對手,在學校形成既相互協(xié)調配合,又良性有序競爭的局面。
“幫”后進。黨員教師幫扶一名青年教師,幫助一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牢固樹立“學校教育一盤棋”的思想,堅持以大局為重,以發(fā)展為要,強化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團結一致,相互幫扶,共同進步,努力做到“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崗位一份奉獻”。
“超”標桿。結合工作實際,學校黨支部在校內、在全縣找目標、定方向、樹榜樣、立標桿。學校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黨旗在這里閃光”等活動,黨員教師爭做先進思想的引領者、新課程改革的先行者和愛崗敬業(yè)的踐行者,努力實現(xiàn)由“追趕者”向“引領者”的轉變。
一顆童心,傳承紅色基因
學校以革命傳統(tǒng)教育為抓手,引導和激勵學生走進歷史,學習紅色精神的內涵,讓學生在系列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引領學校發(fā)展。作為革命老區(qū)的學校,黃堡鎮(zhèn)中心學校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使命,學校積極組織學生探尋革命英雄足跡,講好紅色故事。學校多次邀請縣革命老區(qū)促進會成員到校指導工作,創(chuàng)建紅色校園文化,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走訪調查,召開座談會,進行紅色文化宣講,讓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樹立“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遠大理想。
打造紅色文化,融入教學工作。一是利用好紅色教育基地。學校組織學生前往??蹈锩蠀^(qū)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用行動激勵學生愛黨愛國。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少先隊員重溫入隊誓詞,發(fā)出“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的倡議,爭做新時代好少年。二是開設好紅色校本課程。學校開設紅色課程,通過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影片、演紅色情景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確保紅色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三是開展好紅色實踐活動。學校開展“五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即課前唱一首紅色歌曲,每周進行一次紅色故事廣播,每月組織觀看一部紅色革命影片,每學期組織一次紅歌比賽、演講比賽、紅色故事比賽、紅色征文比賽,每學年舉辦一次“德之韻”紅色匯演,豐富紅色教育的內涵。
黃堡鎮(zhèn)中心學校堅持實施“三紅”工程,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與校園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注重運用藝術化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
責任編輯/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