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茜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單元統(tǒng)整教學是在教材“雙線組元”編寫特色的基礎上,以一個單元為整體開展的系統(tǒng)化教學活動。具體表現(xiàn)在:依據(jù)學情,結合教材分析,確定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單元學習活動及作業(yè)的設計,提供單元學習的配套資源,并以單元進行評價?;诒拘!靶挛瀛h(huán)”導學系統(tǒng),筆者結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梳理出以下習作單元整體學習路徑。
一、依單架構,單元整體設計
“新五環(huán)整體化導學”的課堂模式,是將學生預習、上課、作業(yè)、復習、考試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統(tǒng)整為一個習得系統(tǒng),以學習單貫穿單元教學;教師以此學習單為“綱”,引領學生借助單元文本,通過個體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同學習和全班整體學習這三種學習模式開展學科活動,將教學五環(huán)節(jié)統(tǒng)整后,進行有結構的、有邏輯的整體學習。
1. 基于學情,分解目標。
在單元整體教學伊始,首先要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從學科知識、文本以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和學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進行設定。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該單元的學習目標是“讀中學寫”,在教學設計前,需先明確教材定位。從橫向上看,四年級下冊第一、五單元習作要求都指向寫景類文章的創(chuàng)作,第五單元還進一步強調(diào)了表達的順序性。從縱向上看,三年級上冊指向寫出印象深刻的景物;三年級下冊、四年級上冊指向寫出景物的特別之處;四年級下冊指向寫出景物的變化以及描寫景物的順序,嘗試融入自己的感受體會。在具體的方法指導上,三、四年級分別鋪墊了如何進行觀察的指導,五年級則是對綜合運用寫景方法能力的檢測。在以上單元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學習單時,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是否已掌握三、四年級所學習的寫景類文章的方法進行前置檢測,以便更好地依據(jù)學情進行教學指導。
2. 規(guī)劃模塊,調(diào)整閉環(huán)。
統(tǒng)編版教材在編排習作單元時,精讀課文主要是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與示范,“交流平臺”主要是進行表達方法的梳理與總結,“初試身手”讓學生結合方法初步嘗試運用,并通過“習作例文”進一步對照感悟,最后在單元“習作”中呈現(xiàn)本單元的學習成果。這種螺旋上升的梯度遞進的學習板塊,形成了習作單元的完整結構。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可以設計環(huán)形的單元教學思路。從單元導語出發(fā),先串聯(lián)“交流平臺”的梳理;然后根據(jù)“精讀課文學習表達方法+習作例文進一步感悟、積累經(jīng)驗+初試身手初步嘗試運用表達方法”的方式,進行兩次組塊后,分別聚焦學習“動態(tài)類景物描寫”“靜態(tài)(游記)類景物描寫”的寫景方法,并結合著進行“初試身手”的嘗試練習;最后再次通過“交流平臺”的梳理,讓學生再次交流整體學習、實踐后的新收獲,并帶著整體收獲進入到單元大習作中去檢驗學習成果。
二、依單施策,單元整體導學
單元整體導學,旨在以單元學習單統(tǒng)領單元學習全過程,規(guī)劃學習任務、學習策略和評價方法,開展有重點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
1. 重點突破,滲透學法。
在單元學習伊始,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思維流程圖類型的學習支架,讓學生明晰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以及可以嘗試運用的解決難點的方法。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單元學習路徑,通過具象化的單元整體學習思維流程圖,進行知識節(jié)點的分割,剖析單元學習內(nèi)容,規(guī)劃單元學習路徑。每當學生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回顧思維流程圖,尋找或拓展自己可采用的策略。如學生在梳理寫景文章的寫作順序、把握描寫重點景物的寫作方法、體會串聯(lián)過渡語的表達作用這三個學習點上存在困難,就可以回顧思維流程圖,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逗I先粘觥肥且龑W生體會作者從顏色、形狀、動態(tài)、亮光、周圍事物變化五方面把握描寫重點景物的寫作方法;《記金華的雙龍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變化,并體會串聯(lián)過渡語的表達作用;《七月的天山》以方位詞的轉換體現(xiàn)游覽地點的變化。學習單借助多樣的學習任務,以學習支架的形式,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2. 讀寫結合,評價修正。
教師要明確教材每個單元不同的訓練要求,習作單元在導學過程中,可以有機整合“習作例文”的遷移理解,“初試身手”的練筆拓展,將之融合在單元學習單的任務中。在學習單的使用上,不僅要有學習任務的指導說明,還要有學習任務的評價方向。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靈活多樣地安排單元教學順序,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調(diào)動學生自評互評的積極性,以檢測學生語文要素的習得水平。
三、 延單映射,單元整體拓展
1. 遷移閱讀,舉一反三。
在單元整合學習任務單中,還可以精選一些與教材文本相一致的文章讓學生拓展閱讀,這樣有助于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例如,《海上日出》的遷移選文,就可以抓住“時間順序”“動態(tài)景物描寫”“多角度觀察”等共同點,拓展《觀潮》《火燒云》《迷人的九寨溝》等文章的學習。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樣的游記類文章時,則可以發(fā)散開去,結合《迷人的張家界》《趵突泉》《華山的險》等文,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游記描寫順序以及重點景物突出描寫的方法。
2. 融情入境,實踐運用。
以單元學習單為任務驅動進行語文學習,既為學生課前預習指明了方向,也為學生課中學習搭建了支架,更為學生課后拓展開辟了渠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新五環(huán)’學習單”學完本習作單元,寫景類文章的架構便以單元整體學習路徑的方式在學生的腦海中具象化,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學生在應用學習任務單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知識點,還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時還能遷移運用,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不斷進行拓展。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在教學設計上,要提煉單元主題內(nèi)容,連貫語文知識結構,先橫縱對比單元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定位,發(fā)現(xiàn)前后關聯(lián),進而設計整體閉環(huán)式螺旋上升的單元學習任務。在課堂導學上,要統(tǒng)籌安排,以精讀課為媒介,習得相關語文知識及讀寫思考的路徑和方法;以略讀課為模板,操練、鞏固所學;以課外拓展、綜合性學習等活動為載體,遷移運用所學方法。在整體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具象化學習思路,突破思維難點,讓學生以更清晰可視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