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清,何文姬,龍淑英,蔣鴻超,孫強明,張楨
(1.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檢驗科,昆明 650228; 2.云南省兒童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昆明市兒童醫(yī)院兒科研究所,昆明 650100; 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 云南省重大傳染病疫苗研發(fā)重點實驗室,昆明 650118)
黃病毒包括許多重要的人類病原體,它們通過蚊子(黃熱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羅病毒和日本乙型腦炎病毒)或蜱蟲(森林腦炎病毒)傳播給脊椎動物宿主。寨卡病毒、西尼羅病毒和登革病毒的暴發(fā)和流行區(qū)域的急劇擴張在歷史中均有記載,這突出了黃病毒作為新興病原體的影響[1-2]。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媒介傳播的人畜共患病,通過庫蚊叮咬傳播,主要為三帶喙庫蚊。由于預計庫蚊和伊蚊的地理區(qū)域將會增加,會出現新的JEV疫區(qū),特別是考慮到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濕度增加,平均氣溫升高使其成為潛在的疫區(qū)[3-6]。JE的臨床表現通常以非特異性發(fā)熱性疾病開始,包括頭痛、散發(fā)性鼻炎和胃腸道癥狀,隨后進展為神經系統癥狀,包括嚴重抽搐、腦膜炎/腦膜腦炎,或脊髓灰質炎樣疾病[7]。JEV引起的腦炎是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病毒性腦炎的主要形式[8]。世界上近60%的人口,超過30億人生活在JEV流行地區(qū)[9]。JEV的主要易感人群是15歲以下兒童,病毒潛伏期為5~15 d。每年報告的JE病例超過6.8萬例,其中20%~30%的病例是致命的,死亡率為14%~21%,且多達50%的幸存者可能出現長期的神經后遺癥[10-11]。JE患者傳統的診斷方法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IgM抗體捕獲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液或腦脊液樣本中的抗乙腦IgM抗體。然而,目前該診斷方法存在公認的局限性[12-13]。本研究旨在構建JEV GⅢ型拷貝數的標準品質粒以助于JE的早期防控,并為JEV GⅢ型后期的研究提供指導。
1.1菌株、載體 BHK-21細胞、JEV GⅢ型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提供;pMD19-T載體購于日本TaKaRa公司;大腸埃希菌DH5α購自昆明碩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主要試劑及儀器 RNA提取試劑盒購自德國QIAGEN公司,逆轉錄試劑盒、DNA分子質量標準、loading buffer、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IX購自寶日醫(y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質粒小提試劑盒、DNA凝膠回收試劑盒購自北京TIANGEN公司,熒光定量試劑購自北京TSINGKE公司;CFX96 Real-Time PCR儀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超微量分光光度計購自德國IMPLEN公司。
1.3JEV在適應株上的培養(yǎng) 準備兩瓶T25 BHK-21細胞(分別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狀態(tài)良好,致密單層,棄上清,用磷酸鹽緩沖液清洗細胞3次。對照組細胞于37 ℃加入2.2 mL 5%的最小必需培養(yǎng)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MEM),5% CO2的培養(yǎng)箱吸附2 h,每20分鐘晃動細胞培養(yǎng)瓶,使病毒均勻吸附。2 h后補加8 mL 5%的MEM病毒維持液,置于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5 d,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實驗組細胞病變程度(++++),將細胞放入-80 ℃冰箱凍存。次日,將細胞反復凍融3次后經0.22 μm過濾器收集病毒液,分裝后-80 ℃凍存,即為獲得的病毒液。實驗組細胞加入200 μL JEV和2 mL 5%的MEM(5%的MEM:MEM+5%胎牛血清+1%雙抗+2%谷氨酰胺+2% NaHCO3)。
1.4標準品質粒的構建 NCBI數據庫下載JEV標準序列(GenBank:MH258853),設計特異性引物擴增乙腦病毒PrM蛋白區(qū)部分基因序列。上游引物Forward:5′CCAGGGGAAGCTTTTGAT 3′,下游引物Reverse:5′ACGCGTTGACCGTTGTTA 3′。按照試劑盒操作流程提取病毒液中的基因組RNA,得到的乙腦病毒基因組RNA通過反轉錄-PCR擴增乙腦病毒PrM蛋白區(qū)域,擴增條件為98 ℃ 2 min預變性;98 ℃ 10 s,52.6 ℃ 30 s,72 ℃ 1 min,35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1%的瓊脂糖凝膠確認擴增產物,瓊脂糖凝膠DNA回收試劑盒回收PCR產物,隨后將回收產物連接到pMD-19T克隆載體上。轉化DH5α感受態(tài)細胞后,涂布于含100 μg/mL氨芐西林抗性的LB(Luria-Bertani)固態(tài)平板,培養(yǎng)箱37 ℃過夜培養(yǎng)。挑取單個菌進行單克隆培養(yǎng),提取質粒進行雙酶切(Sal1、Bamh1),測序(昆明擎科生物有限公司)鑒定結果為JEV GⅢ PrM蛋白區(qū)目的基因序列;將序列鑒定正確的陽性菌株進行培養(yǎng),獲得JEV標準品質粒,并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定乙腦病毒標準品質粒的濃度。標準品質粒的拷貝數計算公式:(Amount×10-9×6.022×1023)/(Length×660)= Number of copies(copies/μL)。其中,Amount為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得標準品質粒濃度(ng/μL),Length代表模板DNA長度,帶入公式中得到乙腦病毒標準品質??截悢?。
1.5標準質粒體系的建立 根據JEV PrM蛋白區(qū)目的基因序列設計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特異性引物:上游 Forward primer:5′TCAACGAAAGCCACACGA 3′;下游Reverse primer:5′GTACCGCCGCCAGGAAAG 3′。將JEV標準質粒用無核酸酶的水按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梯度稀釋至10-9,按推薦反應體系以SYBR法實時熒光定量PCR (預變性:95 ℃ 60 s;95 ℃ 10 s,56 ℃ 10 s進行40個循環(huán);72 ℃ 延伸15 s)檢測標準品質粒擴增效率和特異性。根據RT-qPCR獲得標準品質粒的擴增曲線與熔解曲線。同時以得到的Ct值作為X軸,標準品質??截悢礚og10作為Y軸繪制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從而得到JEV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方程。
1.6JE患者血清中病毒拷貝數定量檢測 取JE患者血清1份(西雙版納人民醫(yī)院提供)150 μL按RNA病毒提取試劑盒(購自德國QIAGEN公司)提供的操作方法獲得40 μL基因組RNA,隨后取6 μL RNA逆轉錄得到20 μL互補DNA。取2 μL互補DNA,連續(xù)用無核酸酶的水按10倍梯度稀釋至10-1~10-4,每個梯度設置3個復孔。利用標準品質粒標準曲線計算每管病毒拷貝數,病毒拷貝數=(每管病毒拷貝數×20×40)/(150×6)。
2.1JEV prM區(qū)域片段的獲得 特異性引物擴增得到的目的片段產物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經核酸成像儀可見目的條帶單一且大小為441 bp條帶(圖1),測序結果經BioEdit軟件比對表明序列正確。
JEV:日本乙型腦炎病毒;PCR:聚合酶鏈反應;1:目的條帶;DNA Marker:DL2000 DNA Marker (DNA標準分子質量)
2.2JEV標準品的鑒定 構建好的JEV標準品質粒利用Sal1酶和Bamh1酶進行雙酶切于37 ℃培養(yǎng)箱過夜。酶切產物通過1%的瓊脂糖凝膠后,經核酸成像儀可見兩個目的條帶,大小約477 bp和2 656 bp(圖2),對條帶進行回收測序表明結果無誤。
JEV:日本乙型腦炎病毒;1:標準質粒的酶切條帶;Marker:DL2000 DNA Marker(DNA標準分子質量)
2.3標準曲線的繪制及JE患者血清中拷貝數的測定 通過RT-qPCR得到標準品Ct值,乙腦病毒標準品質粒Amount為153 ng/μL,DNA Length為3 049,從而得到JEV標準品質粒10倍梯度倍比稀釋對應的病毒拷貝數(由于10-1標準品質粒濃度高達到了儀器默認的閾值,未檢測到Ct值)。標準品稀釋度Ct平均值、反應體系中的標準品拷貝數和標準品拷貝數的Log10,見表1。最后以標準品Ct值作為X軸,標準品拷貝數Log10作為Y軸繪制JEV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圖3),得到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方程:y=-0.288 9x+11.516,R2=0.993。
表1 JEV標準品質粒對應稀釋度的Ct值、拷貝數及拷貝數的Log10
JEV:日本乙型腦炎病毒
2.4JE患者血清原液及倍比稀釋的樣品拷貝數 根據RT-qPCR獲得標準品質粒的擴增曲線與熔解曲線,見圖4。同時以得到的Ct值作為X軸,標準品質??截悢礚og10作為Y軸繪制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得到JEV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方程y=-0.288 9x+11.516。利用得到的JEV標準品質粒的標準曲線方程推算出JE患者血清原液及倍比稀釋的樣品拷貝數分別為1 184 130.27、120 912.86、10 736.84、1 053.45、121.25 copies/μL,見表2。
表2 JEV血清原液及梯度稀釋樣品檢測結果
1964年,從日本首次報道的流行病例中分離出JEV[14]。根據病毒包膜基因,將JEV分為5種基因型:JEV(GⅠ)、JEV(GⅡ)、JEV(GⅢ)、JEV(GⅣ)和JEV(GⅤ)[15]。研究表明,JE的發(fā)病常見于南亞和東亞,包括中國、尼泊爾和印度[16]。
在JEV導致的腦炎患者中,50%的病例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精神后遺癥,如癱瘓和智力殘疾[17]。JEV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但目前仍沒有預防神經癥狀發(fā)展的治療方法[18-19]。對于JEV最有效的方法為疫苗接種。疫苗的使用極大地降低了乙型腦炎的發(fā)病率,然而對成本、供應、不良反應和有效性的考慮使中低收入國家難以實現疾病控制[16]。目前,亞太地區(qū)有30多億人面臨JEV的傳播風險[20]。該病的全球負擔和相關死亡率仍較高,因此有必要實現更高的疫苗接種覆蓋率。據報道,日本目前使用的JEV疫苗在Muar株(JEV GⅤ原型株)上引起的中和抗體滴度水平低于在JEV GⅠ和GⅡ上[21]。未來,JEV疫苗的研發(fā)應對GⅠ~GⅤ型同樣適用。
以往JEV的診斷均是通過檢測患者血液或腦脊液樣本中的抗乙腦IgM抗體,但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構建的JEV GⅢ質粒標準品在10倍梯度稀釋下Ct值穩(wěn)定,同時對患者梯度血清稀釋樣品(10-1~10-4)的檢測結果顯示Ct值穩(wěn)定(每個梯度設置3個復孔,且數值相差在0.5以內),熔解曲線特異性好,表明該標準品質粒對病毒的早期檢測靈敏、高效、穩(wěn)定,可為實驗室研究JEV提供便捷手段。目前,大多數日本乙型腦炎患者的治療目的是降低死亡率或改善治療效果,仍沒有藥物可以完全阻止JEV進入細胞或其在人體的復制,或治愈JEV感染[22]。
JEV:日本乙型腦炎病毒
此外,臨床缺乏針對日本乙型腦炎患者的特效藥物,而本研究構建的標準品質??蔀槲磥砜笿EV藥物的篩選及相關機制的研究提供策略。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雖然在亞洲JE患者主要由GⅢ型引起,但其他血清型病毒患者仍然存在。JEV各基因型的分布與地理區(qū)域有關。中國分離的JEV主要為 GⅠ、GⅢ、GⅤ基因型[23]。GⅠ基因型能進一步分為兩個亞型:GⅠ-a和GⅠ-b,其中GⅠ-a的分布局限于泰國和柬埔寨,而GⅠ-b是目前JEV分離株中最常見的基因型[24]。1935—1980年,GⅢ是JEV流行區(qū)域的主要基因型,此后逐漸被GⅠ-b取代[24-26],這一趨勢在亞洲其他許多地區(qū)已觀察到,并反映了其復制效率高[27],還表現出對極端溫度的耐受性[28]。目前,JEV GⅢ型仍是優(yōu)勢基因型。本研究構建的JEV GⅢ型質粒標準品適用于大多數患者,但對于JEV其他血清型患者是否適用仍不清楚,后期有必要針對其他血清型JEV進行檢測。
綜上所述,本研究構建好的JEV質粒標準品不僅可提高JEV的檢測效率,還能對病毒研究過程中的病毒載量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