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仁
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陳云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功勛。特別是在長征途中,他突然“失蹤”,留下了一段傳奇的經歷。
那么,當年陳云究竟去了哪里?
秘密離開長征隊伍
1905年6月13日,陳云生于江蘇省青浦縣章練塘鎮(zhèn)(今上海市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一個農民家庭。1919年12月8日,他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所文具柜當學徒,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云曾擔任商務印書館中共總支部干事、中共青浦縣委書記、中共淞浦特委組織部長、中共上海法南區(qū)委書記等職。1931年初,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6月被調到上海任中央特科書記兼一科科長。9月22日,他被指定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2年,陳云被增補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1933年初,迫于上海白色恐怖日益嚴重,臨時中央決定將中共中央機關遷往中央蘇區(qū)。1月17日,陳云奉命離開上海,前往江西瑞金。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陳云出席在瑞金召開的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會上,他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兼任白區(qū)工作部部長。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10月10日,由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率中央紅軍從瑞金等地出發(fā),被迫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10月20日,時任紅五軍團中央代表的陳云,率該軍團第13師渡過于都河西進,踏上長征的路途。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后,蔣介石一面調集重兵對紅軍圍追堵截,一面瘋狂破壞白區(qū)黨的組織,致使上海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當時中央蘇區(qū)與共產國際的聯(lián)系,主要通過共產國際駐上海代表處。1934年11月,黨中央唯一一臺大功率電臺在湘江戰(zhàn)役中被毀,從而與共產國際失去聯(lián)系。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到達貴州遵義。遵義會議后,陳云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同時兼任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二三月間,張聞天代表黨中央通知潘漢年,要他隨陳云到敵區(qū),主要任務有三項:在上海附近長期埋伏,恢復黨的秘密工作;恢復我黨因長征而與共產國際中斷了的聯(lián)系;向共產國際報告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情況。張聞天還囑咐潘漢年先行一步。
潘漢年離開紅軍隊伍后,陳云繼續(xù)隨軍西行。6月,當中央紅軍進入四川省天全縣五區(qū)(今寶興縣靈關鎮(zhèn)),準備直奔夾金山時,陳云奉命出川到上海領導地下黨的工作。由于任務特殊,此次行動屬于核心機密,黨中央采取了極其嚴密的保密措施。因此,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陳云突然“失蹤”后去了哪里,一無所知。
刊登啟事傳遞消息
陳云從四川到上海,路途遙遠艱險,沿途國民黨軍警特務戒備森嚴。經過慎重考慮,中央選定了斗爭經驗豐富的地下黨員席懋昭和陳梁護送陳云出川。臨行前,劉伯承寫了兩封親筆信,托他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慶的弟弟協(xié)助陳云抵達上海。陳云還從林伯渠那里領取了到上?;謴忘h的白區(qū)工作的經費。
經過認真準備,陳云一行三人化裝成教師和商人出發(fā)。他們從滎經到雅安,再從雅安到成都,途中遇到一次又一次的盤查,但都沉著應對,順利過關。
當時成都戒備森嚴,席懋昭利用在成都讀過書,對地形街道熟悉的優(yōu)勢,機智地護送陳云順利進城。之后,陳云找到劉伯承的朋友、美豐銀行董事長胡公著。此人告訴陳云:“外面風聲很緊,不可久留,趕緊離開這里?!标愒圃诤抑兄蛔×艘灰?,第二天便離開成都前往重慶。
幾日后,在成都《新新新聞》報紙的一處極不惹眼的地方刊出了一則“廖家駿啟事”,內容是“家駿此次來省,路上遺失牙質圖章一枚,文為‘廖家駿印’,特此登報,聲明作廢”。這則啟事是陳云事先與周恩來商量、根據約定的暗號寫的,以此向黨中央傳遞自己已安全到達成都。
幾經周折,陳云一行到了重慶。他帶著劉伯承的另一封信,在一個藥鋪找到劉伯承的弟弟劉叔禹,隨后在劉家安頓下來。幾天后,劉叔禹為陳云買好去上海的船票。在朝天門碼頭,陳云告別劉叔禹、席懋昭和陳梁,前往上海。
赴滬與潘漢年成功接頭
1935年7月上旬,陳云抵達上海后,用在中央特科工作時的化名“李介生”,秘密住進法租界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新永安路永安旅館。此時,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大破壞,白色恐怖加劇,各處遍布國民黨特務,特務中還有一些是變節(jié)的叛徒。為安全起見,陳云只好去找老朋友、在上海任浙江實業(yè)銀行副總經理的章乃器,并通過章乃器找到章秋陽。
章秋陽是章乃器的弟弟,曾和陳云一起在商務印書館開展黨的地下革命活動。這時,章秋陽的公開職業(yè)是上海東方信托儲蓄公司高級職員兼上海證券交易所經紀人。
章秋陽得悉陳云住在永安旅館后,立即把陳云接到法租界霞飛路358弄尚賢坊21號自己家中。據當時從無錫到上海和章秋陽接頭的孫詩圃回憶,章秋陽曾考慮把陳云轉移到無錫,以求更加安全。但當孫詩圃回到無錫安排妥當后,章秋陽改變了計劃,決定讓陳云仍留在上海。因為陳云急于與先期來滬的潘漢年接頭。
后經陳云同意,章秋陽又把陳云從尚賢坊轉移到上海英租界山西北路老泰安里唐文云(章秋陽的妻子)家。后來,陳云再度轉移,被安排在上海北京路靠近浙江路的一家鋼鐵商店樓上。
不久,陳云按照在長征途中的約定,秘密與潘漢年的表妹夫潘渭年、表妹呂鑒瑩接頭。潘渭年把陳云來上海的消息告訴了上海臨時中央局宣傳部長董健吾、上海臨時中央局負責人浦化人以及潘漢年。于是,陳云和潘漢年終于重逢了。
陳云從董健吾和浦化人那里得知,中共上海中央局遭到國民黨中統(tǒng)特務的嚴重破壞,直至不久前才成立上海臨時中央局。另外,連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負責人華爾敦(即勞倫斯)也在上海遭到逮捕,因此在上海已無法與共產國際進行聯(lián)系。
面對險惡的形勢,陳云和潘漢年決定赴蘇聯(lián),直接向共產國際匯報中共遵義會議以及紅軍的情況。陳云又通過章秋陽找到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和何叔衡的女兒何實嗣,通過她倆與共產國際駐上海的聯(lián)絡員取得聯(lián)系。
在蘇聯(lián)莫斯科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了解到上海地下黨的情況后,電示陳、潘盡快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8月上旬,陳云與陳潭秋、曾山、楊之華、何實嗣等人在宋慶齡的幫助下,秘密乘上一艘蘇聯(lián)貨輪。陳云等人在海參崴下船后,改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前往莫斯科。
不久,潘漢年也乘坐蘇聯(lián)貨船離開上海,去莫斯科與陳云會合。
莫斯科匯報紅軍長征和
遵義會議
1935年9月初,陳云等人抵達莫斯科時,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已于8月20日拉上帷幕。此前,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共產國際借助中國白區(qū)報紙的報道對長征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只限于長征的表面現(xiàn)象和外部情況,且常有失實之處。
9月25日至10月11日,陳云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青年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并在大會閉幕后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負責人王明等一起受到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的接見。從10月2日起,陳云、潘漢年分別以史平、白林的化名,同陳潭秋等人一起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會議,并成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正式代表。
10月22日,陳云參加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處會議,作了題為《關于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情況的報告》,向書記處系統(tǒng)地、實事求是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紅軍主力戰(zhàn)略大轉移和遵義會議的情況。
這一時期,陳云還完成了《隨軍西行見聞錄》一書的寫作。1936年3月,《隨軍西行見聞錄》發(fā)表在中國共產黨于法國巴黎創(chuàng)辦的《全民月刊》上,首次向世界宣傳紅軍長征這一偉大壯舉。7月,該書單行本在莫斯科出版。
1936年10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決定組織一個既代表共產國際又代表中共中央的代表團,派其回國迎接執(zhí)行奪取寧夏戰(zhàn)役計劃、擔負打通國際路線的紅軍部隊,陳云任代表團團長。12月8日,陳云率代表團離開莫斯科,乘火車前往阿拉木圖。12月中旬,代表團抵達霍爾果斯。由于西安事變爆發(fā),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電示陳云等停留邊境,等候指示。
1937年4月下旬,陳云到達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5月初,他赴新疆、甘肅交界的星星峽地區(qū)援接李先念等率領的西路軍余部400多人進入迪化,后組織干部、戰(zhàn)士學習文化知識和軍事技術,并著手組建航空隊。10月,八路軍新疆辦事處在迪化成立,陳云擔任八路軍新疆辦事處主任,為援接西路軍左支隊、改善西路軍老戰(zhàn)士生活等作出了貢獻。
數(shù)十年后為席懋昭寫證明材料
1937年11月29日,陳云搭乘蘇聯(lián)專機從迪化飛抵延安。出乎意料的是,曾護送他出川的席懋昭出現(xiàn)在歡迎大會上。陳云當即約席懋昭翌日詳談。
第二天,席懋昭如約看望陳云。交談中,陳云得知在重慶朝天門碼頭分別后,席懋昭從重慶沿原路返回追趕紅軍時,不幸被捕入獄。在民主人士張瀾的幫助下,席懋昭于1937年被保釋出獄,9月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臨別時,陳云拿出一雙呢子拉鏈棉鞋和一聽罐頭,送給席懋昭,留作紀念。
在抗日戰(zhàn)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云一直關注著席懋昭的蹤跡。不過時隔多年,陳云只記得席懋昭是天全縣靈關殿小學校長,不記得他的名字,所以未能找到席懋昭。
1983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陳云在北京接到四川省儀隴縣委的一封信。信上說,他們在征集黨史資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叫席懋昭的人及關于他的重要線索——此人1935年曾被四川省委派到大渡河迎接中央紅軍,后來護送陳云去上海,與陳云還在延安見過,1949年11月犧牲于重慶渣滓洞。來信的目的,是向陳云核實這一情況。
1983年7月12日,陳云委托秘書復信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1935年紅軍長征過大渡河后,中央決定派他去上?;謴桶讌^(qū)黨的組織,當時確有一位在靈關殿當小學校長的地下黨員護送他到成都、重慶,以后在延安還見過這位同志,但姓名記不得了。如席懋昭做過靈關殿的小學校長,即可肯定席就是當年護送他的那位同志。
10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致信陳云辦公室:經查歷史檔案,席懋昭在1934年和1935年擔任天全縣靈關殿村小學校長。同時附寄《席懋昭情況簡介》,請陳云提供一份證明材料。
陳云希望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能夠提供席懋昭的照片,以最后確定這一問題。
12月中旬,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派專人把復查席懋昭的材料以及照片送給陳云。陳云于12月20日親筆給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寫了《關于席懋昭烈士一段經歷的證明》:
1935年春,紅軍長征過大渡河后,中央決定我回上?;謴忘h的組織。當時我化裝成小學教員,組織上派了一位擔任天全縣靈關殿小學校長的地下黨員護送我。我們?yōu)槎惚車顸h的追擊部隊,走的是山路,經滎經、雅安到達成都。在成都,我和他分開活動……在重慶,我又持劉伯承同志的信找到他在藥鋪的弟弟,在他家里住了幾天,買好去上海的船票。到此,護送我的那位同志完成了任務,和我分手。1937年,我到延安后曾見過護送我出川的那位同志,記得他當時正在中央黨校學習。不久,他又被派回四川做地下工作,從此沒有再聽到有關他的消息……最近,四川省委組織部送來材料,證實席懋昭同志確曾擔任過靈關殿小學的校長,他的愛人也在該校當過教員。另外,還送來一張他的照片。這些情況以及照片,和我的記憶完全吻合,因此可以斷定,席懋昭同志就是當年護送我從靈關殿到成都、重慶的那位同志。從四川省委材料上了解到,席懋昭同志1948年被捕后,積極參加獄中斗爭,表現(xiàn)是好的……我認為,應當肯定席懋昭同志為革命烈士,并記下他在完成護送我出川這一黨的重要任務中的功績。
1984年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依據陳云的親筆證明材料,追認席懋昭為革命烈士。因護送陳云出川有功,席懋昭被追記大功一次。
陳云在長征途中臨危受命,在席懋昭等人的護送下,沖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得以平安出川,由重慶奔赴上海。陳云的這段傳奇經歷,已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