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志
慢性胃炎是一種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胃黏膜性病變,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其發(fā)病率在諸多胃病中位居首位,在臨床中常見有的慢性糜爛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中具體的致病因素較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刺激性物質、藥物、膽汁反流、X線光照、環(huán)境變化以及長時間的精神緊張或者生活不規(guī)律,在臨床中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隱痛、食欲不佳、反酸、餐后飽脹,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伴有消瘦、舌炎、腹瀉等病癥,伴有黏膜糜爛的患者可出現(xiàn)便血、嘔血,臨床病癥常常反復,不易根治,臨床中通過血清檢查,胃液分析、胃腸鋇餐檢查和胃鏡活組織檢查進行診斷,診斷難度相對較低,我國在臨床診斷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50%以上的患者在胃黏膜中有幽門螺旋桿菌,對病癥較為嚴重或者不顯著的患者需要注意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膽道疾病以及胃癌等病癥進行鑒別診斷,盡早進行病癥診斷對病癥早期治療有重要意義,在治療的過程中,病因明確的患者需要及時祛除病因,病因不明確的患者可通過飲食改善,戒煙戒酒以及良好休息進行改善,在此基礎上進行藥物運用。臨床中包括西藥治療與中藥治療2種[1,2]?,F(xiàn)就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研究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老年慢性胃炎的效果,以及對Hp根除率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36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選用雙盲隨機選取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2組。探究組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79歲,平均(71.5±3.6)歲。對照組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80歲,平均(72.0±3.9)歲。2組基線資料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院方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開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義。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臨床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的患者;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患者;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的患者;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標準:發(fā)生癌變的患者;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精神異常或者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3]。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奧美拉唑(生產企業(yè):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6577;規(guī)格:20 mg×14粒)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20 mg;阿莫西林(生產企業(yè):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3263 ;規(guī)格:0.5 g×24粒)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1.0 g;克拉霉素(生產企業(yè):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5652;規(guī)格:0.25 g×6片)用法用量:口服,日2次,一次0.5 g;枸櫞酸鉍鉀(生產企業(yè):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2413)用法用量:口服,一日4次,一次1片,15 d為一個療程,堅持治療1個療程。探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藥組為:黨參15 g,清半夏12 g,黃芪8 g,甘草、黨參、干姜各6 g,大棗3枚。合并氣腹噯氣的患者加木香與香附10 g,厚樸9 g,柴胡12 g,茯苓16 g;合并胃脘痛的患者加白芍10 g,延胡索、川楝子各9 g;合并胃部燒灼和反酸的患者加用海螵蛸和煅瓦楞子各15 g,石斛10 g,生地黃12 g;合并惡心嘔吐的患者加用旋覆花10 g,竹茹12 g;合并瘀血癥狀的患者加用川芎12 g,莪術10 g;合并納差患者加用焦三仙15 g,雞內金12 g;合并腹瀉的患者加用白術與茯苓各10 g。用法用量:將以上藥物采用400 ml清水煎煮,煎至150~200 ml時停止煎煮,將湯劑分為早晚2頓,空腹溫服。1周為一個療程,堅持治療2個療程后到院進行病癥復查。在整個病癥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對病情加重或者沒有變化的患者,需要及時到院診治,以治療患者的病癥為臨床原則,治療狀況不佳采用其他方式治療的患者剔除此次研究[4]。
1.4 觀察指標對比2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Hp根除率,臨床治療效果依據(jù)患者的病癥改善狀況分為顯著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病癥完全消失,臨床檢查炎癥控制良好)、一般有效(患者的臨床病癥得到控制,部分病癥消失,臨床檢查炎癥仍存在,但明顯改善)和無效(患者的臨床病癥沒有顯著改善或者病情加重);Hp根除率以持續(xù)治療半個月后的復查結果為準。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探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66.67%,χ2=4.433,P=0.035,探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Hp根除率比較探究組的Hp根除率為94.44%,對照組為66.67%,χ2=4.172,P=0.048,探究組的Hp根除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Hp根除率對比 (例,%)
慢性胃炎發(fā)病與患者的精神狀況、飲食習慣、藥物服用以及口咽部感染灶等有較大的關系,其臨床中發(fā)病較為緩慢,對患者的長期健康影響較大,現(xiàn)階段臨床中以藥物治療為準,其中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藥物,其在臨床中能夠對大部分患者進行良好的治療。半夏瀉心湯是一種中藥湯劑治療方式,慢性胃炎患者在進行西藥治療的過程中采用這一湯劑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中采用半夏瀉心湯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提高Hp根除率,在實際臨床中的治療運用價值較高,原因分析為:半夏瀉心湯中的干姜溫中散寒,黃芩與黃連有較好的解毒瀉火以及清熱燥濕的功效,大棗與人參有和中益氣功效,甘草能調和脾胃,川芎能夠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和行氣開郁,清半夏為君藥,具有降逆消痞的功效。將以上主藥聯(lián)合運用,在臨床中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病癥,有效地根除病菌,且能夠保護胃黏膜。因此在臨床中的整體治療效果較好,在實際臨床中的用藥價值較高,值得推廣運用[6]。
綜合來看:在西藥基礎上采用半夏瀉心湯對老年慢性胃炎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Hp根除率,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在臨床中應該根據(jù)患者的需求進行推廣。